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4.
5.
为量化江苏地区人群克氏原螯虾镉的膳食暴露量,以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并运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获得镉的检测数据和江苏地区人群的膳食消费量,运用点评估和概率评估两种方法评价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中镉的膳食暴露及风险。结果显示:江苏地区705个克氏原螯虾样品中镉含量的平均值为0.068 mg/kg,有2个样品的镉含量超标,超标率为0.28%。点评估结果显示,江苏地区人群克氏原螯虾镉的暴露量的平均值、75分位数和90分位数分别占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monthly intake,PTMI)的0.07%、0.05%和0.32%。概率评估结果显示,江苏地区人群食用克氏原螯虾的镉暴露量的平均值、75分位数和90分位数分别占PTMI的0.08%、0.10%和0.21%,江苏地区91.6%人群镉的暴露量处于安全水平。江苏地区人群克氏原螯虾镉的膳食暴露量总体处于安全水平范围内,长期食用克氏原螯虾不会增加总膳食镉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6.
7.
摘 要:目的 综合分析和评价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各部位的营养成分。方法 通过测定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肌肉、虾壳、虾钳中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指标等,综合评价各部位的营养情况。结果 同等规格下雌虾可食用率高于雄虾,中等规格雌虾可食用率最高,为30.28 %;水分含量最高的部位为中等规格雄虾肌肉,含量为81.72±0.66 %;灰分含量最高的部位为中等规格雄虾虾壳,含量为38.42±0.31 %;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雌虾肌肉,含量为17.37±6.00 %;粗脂肪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雌虾肝胰腺,含量为25.00±3.29 %;甲壳素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雌虾虾钳,含量为14.55±2.55 %;虾青素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雄虾虾壳,含量为106.93 ug/g;虾的肝胰腺和肌肉中Zn、Se、Fe含量较高;虾壳和虾钳中Ca元素含量较高;虾的肌肉中P、K、Na、Mg元素含量较高。结论 中等规格雌虾具有更大的食用价值,各类虾的虾头壳、虾钳、肝胰腺等副产物中富含甲壳素、虾青素、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9.
重金属Cd与Cu在克氏原螯虾体内富集与释放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克氏原螯虾分别在Cd2+质量浓度为0、0.05、0.10 mg/L和Cu2+质量浓度为0、0.5、1.0 mg/L的单一水环境中暴露时,肝胰腺、鳃和肌肉对Cd和Cu的生物富集和释放特性。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克氏原螯虾对Cd和Cu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富集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和生物半衰期(T1/2),并得出理论富集平衡状态时生物体内Cd和Cu富集量(ρAmax)。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和鳃对水体中Cd2+和Cu2+都有很强的富集特性,且富集量与富集时间、水体中Cd2+和Cu2+的质量浓度成正相关;肌肉组织中富集规律则不明显。同种重金属在不同组织中的富集量不同,即重金属富集具有组织选择性:在分别含Cd2+和Cu2+的水体中暴露实验9 d后,3 种组织对Cd的富集量顺序为鳃>肝胰腺>肌肉;对Cu的富集量顺序为肝胰腺>鳃>肌肉。克氏原螯虾对Cu和Cd的富集代谢都较缓慢,暴露9 d仍未达到稳定。克氏原螯虾体内Cd和Cu的BCF范围分别约为2~207、3~226;T1/2分别约为3~29、7~36 d;在理论平衡状态下,鳃、肝胰腺和肌肉中Cu和Cd的ρAmax随着环境中Cu2+和Cd2+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东北螯虾和克氏原螯虾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营养指标测定方法对东北螯虾和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一般营养成份、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东北螯虾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略高于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和克氏原螯虾均含17 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18%、17.13%,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25%、6.46%;东北螯虾和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EPA 和DHA 总量分别为7.24% 和3.69%。东北螯虾和克氏原螯虾均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淡水虾类,从必需氨基酸组成来看,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高于东北螯虾,从EPA 和DHA 的含量来看,东北螯虾的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于克氏原螯虾。 相似文献
11.
对2020年4~6月和3种规格(S:10~20 g、M:20~30 g、L:30~40 g)的克氏原螯虾虾肉营养成分、得率、持水性、质地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4~6月,虾肉水分含量随着捕捞月份推移呈下降趋势,5月三种规格的克氏原螯虾虾肉灰分含量最高,6月S组蛋白质含量最高,4月L组粗脂肪含量最低。虾仁得率随着规格和月份的推移而下降。虾肉pH主要呈中性(7.09~7.22)。L组的持水性随采样月份的增加而下降,S与M组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样品规格的增大,虾肉表面硬度逐渐减小,内部硬度显著上升(P<0.05),S组虾肉弹性随月份先显著上升(P<0.05)后变化不显著,M与L组的弹性变化不大。肌纤维间隙大小与持水性相对应,6月L组的肝小体之间间隙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虾仁得率越低,肌纤维之间间隙越小,虾肉越Q弹,营养越丰富。本研究为不同采样月份与规格的克氏原螯虾商业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克氏原螯虾壳为原料,利用木瓜蛋白酶对其水解提取虾青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点实验设计试验优化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最适条件为:酶解温度48.5℃、pH值5.8、酶活力为2 522U/g、水解时间63min、配液与底物固比2∶1(g∶mL),每克湿虾壳含总类胡萝卜素115.76μg,比用酸处理法提取量提高13.82%。高效液相检测其虾青素质量浓度达到13.06g/dL,显著提高了萃取物中虾青素浓度,为虾的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原核微生物,螺原体个体微小、形态多为螺旋状且不含细胞壁,大多存在于植物、昆虫中。近些年发现一种新型螺原体,会造成中华绒螯蟹的"颤抖病",且对其他水生甲壳动物都表现出广泛的侵染性,如克氏原螯虾。于此,寻找一种反应灵敏的定量方法防治中华绒螯蟹"颤抖病"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明确螺原体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增殖规律,能够完善水生甲壳动物螺原体疾病的监管,也将有助于其他淡水甲壳类动物螺原体流行病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挖掘和评价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脂肪特征及差异。方法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肌肉中游离态脂肪、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 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游离态脂肪含量平均值仅为1.070%(以干基计),3种养殖模式下游离态脂肪平均含量为:虾稻共作(1.037%)< 虾稻连作(1.057%)< 精养池(1.214%),虾稻模式与精养池养殖模式呈显著差异(P<0.05)。肌肉组织中测出37种脂肪酸,其中26种脂肪酸呈显著性差异(P<0.05)。3种养殖模式下脂肪酸组成均呈 ∑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SFA(饱和脂肪酸总量)>∑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脂肪酸总量呈:虾稻共作(76.7%)>虾稻连作(75.9%)> 精养池(75.4%)。结论 3种养殖模式下小龙虾脂肪酸品质均表现优良,符合健康膳食的要求,总体上看,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下脂肪特征要优于虾稻连作和精养池养殖模模式,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主产区的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甲基汞(methylmercury,MeHg)累积情况与食用安全风险。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HPLC-AFS)分析了湖北、湖南和安徽3省9个地市生产的127份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样品的MeHg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single-element pollution indices,Pi)和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目标危害商值(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法分别评价了其污染程度和食用安全性。结果 MeHg的检出率达93.7%,含量范围为0~0.313 mg/kg,所有样品的MeHg含量均未超出国家标准限量值;不同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MeHg污染程度排序为:湖南>安徽>湖北。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成人每周摄入量(estimated...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提高克氏原螯虾加工副产品的利用率,开发一款香辣克氏原螯虾头酱。以克氏原螯虾头与鲜辣椒为原料,添加复合发酵剂,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为:克氏原螯虾头酶解液500g,鲜辣椒40%,复合发酵剂20%,发酵25h,发酵温度33℃。结合理化指标分析其风味物质,研究发现:成品香辣虾头酱共有5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共有16种,其中呈鲜味氨基酸4种,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24.13%,核苷酸以及关联化合物含量丰富。通过添加复合发酵剂制备的香辣克氏原螯虾头酱发酵周期短,感官品质佳,风味物质含量丰富,可以作为一款美味的调味品使用。 相似文献
18.
克氏原螯虾不同可食部位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克氏原螯虾熟制前后基本营养成分、可食组织得率的变化,运用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等技术结合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克氏原螯虾不同可食部位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重要可食部位是尾肉与肝胰腺,且含有大量蛋白质与脂肪;其中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熟制前后气味差异远大于尾肉熟制前后气味差异;熟制前后克氏原螯虾尾肉和肝胰腺中共检出59 种挥发性物质,结合GC-IMS分析可知,虾肉熟制后出现新的风味物质,并且一些原有物质(乙酸乙酯、丁酸甲酯和3-辛酮等)含量升高,肝胰腺熟制后挥发性有机物种类(醛类、酮类以及少量醇类和呋喃等物质)减少,含量大部分降低,也有少量物质(乙醇、丙醛、丁醛和戊醛等)含量升高;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熟制后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升高,达119.63 mg/g,而尾肉熟制前后游离氨基酸总量相比肝胰腺熟制前后变化较小,但含量很高,达237.51 mg/g。 相似文献
19.
20.
为提高远程运输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从MS-222、乙醚及丁香油中优选出丁香油作为麻醉剂,以耗氧量、存活率等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10、20、40、80、160、320mg/L)条件下,丁香- 乙醇水溶液对小龙虾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在丁香- 乙醇水溶液质量浓度20~80mg/L 时,10min 内能使小龙虾进入麻醉状态,存活率达96% 以上;在25~30℃时存放时,经60mg/L 的丁香- 乙醇水溶液麻醉的小龙虾保活效果最佳,与非麻醉组相比,20h 后的存活率提高了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