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董建辉  潘聪  王玺  苑鹏  夏凯  韩晓峰  梁爱民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0):339-343,349
儿童食物过敏为儿童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食物过敏检测率和发病率大幅增加。鉴于食物过敏原种类的复杂性,远离过敏源的食物管理治疗方法无法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因而,饮食辅助及替代治疗或称"饮食干预治疗"对于儿童食物过敏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机制原理及过敏源等最新研究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儿童食物过敏的预防及饮食干预治疗研究的新发展进行探究,探讨配方奶粉、益生菌、益生元等膳食补充剂的研究现状,为低敏膳食产品的开发及儿童食物过敏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食物过敏是指由人体免疫系统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常见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症状,如特应性鼻炎等疾病,严重会出现休克等现象。儿童作为食物过敏易感人群,其生长发育极易受到影响,并且近年来全球儿童食物过敏人群逐年增长,因此对于儿童食物过敏进行预防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关于儿童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资料仍然比较缺乏,通过查阅中英文文献,本文对儿童食物过敏的常见致敏食物、过敏机制、发病因素及诊治方法进行综述,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治疗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过敏人群数量的增加,食物过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炎症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对食物过敏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过敏与IBD具有相似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并且IBD能够增加患者患食物过敏的几率。本文在阐述食物过敏与IBD发病率和临床症状相似性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食物过敏与IBD的发病机制以及影响两种疾病发生的关联因素,最后概述针对IBD患者未来缓解以及避免食物过敏的方法和应对策略。通过了解食物过敏与IBD的关联性,可为认知IBD患者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预防及治疗IBD患者发生食物过敏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食物过敏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由于食物过敏的发生受多个因素影响,发生过程复杂,其免疫学机制仍未被阐明,目前仍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现有的治疗药物不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广泛寻求并研究具有抗食物过敏的天然活性成分,并利用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本文首先对食物过敏反应发生的过程进行了概述,重点对近年来功能性糖类(寡糖和多糖)、多酚类、黄酮类几类天然活性成分的抗食物过敏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为利用天然活性成分开发出安全有效的抗食物过敏食物或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低过敏以及抗过敏食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食物过敏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食物过敏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包括食物过敏机制、国外对即时性食物过敏的研究动向、食物中的过敏原研究概况、食物中的抗过敏因子、低过敏以及抗过敏食品的开发现状等。  相似文献   

6.
食物过敏作为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食物过敏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与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生活环境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抗生素的使用等诸多因素都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衡,而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可导致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变化,从而破坏口服耐受增加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宿主相互作用等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调整肠道菌群结构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中的作用开始备受关注。本文首先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总结了口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产生的相关机理,进一步综述了目前对于肠道菌群通过与宿主黏膜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调节食物过敏的相关机制研究,并探讨益生菌防治食物过敏的潜在机理,以期为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前,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升高,食物过敏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除遗传因素外,膳食因素是导致食物过敏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而肠道菌群在膳食和免疫系统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鉴于此,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针对食物过敏膳食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的免疫学作用机理、人群队列研究以及干预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并对其中肠道菌群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可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控制,以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食物过敏机制研究与调控策略提供借鉴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食物过敏的发病率持续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化学药物相比,天然来源的抗食物过敏活性物质具有作用缓和、副作用小、安全等特点。目前报道的抗食物过敏天然活性物质主要来源于益生菌、陆生植物和海藻等。本文概述了食物过敏及其免疫学机理,抗食物过敏评价模型,抗食物过敏天然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分析了抗食物过敏天然活性物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食物过敏的发病率持续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化学药物相比,天然来源的抗食物过敏活性物质具有作用缓和、副作用小、安全等特点。目前报道的抗食物过敏天然活性物质主要来源于益生菌、陆生植物和海藻等。本文概述了食物过敏及其免疫学机理,抗食物过敏评价模型,抗食物过敏天然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分析了抗食物过敏天然活性物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食物过敏是一种严重的公共营养卫生问题,影响过敏人群的生活质量。目前,对食物过敏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层面。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表观遗传在食物过敏中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本文从DNA甲基化、miRNA调控、组蛋白修饰等常见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对食物过敏的影响,解析食物过敏在基因水平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食物过敏原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综述食品过敏原、过敏的免疫学发生机制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涉及致敏的食物种类及相应过敏原,过敏的免疫学分子发生机理,并对食物过敏原现存的检测技术做了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如今食物过敏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食品安全问题,发病率持续升高,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食物过敏及其机制,详细分析了近五年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发现这五年文献数保持稳定,各国的研究重点仍集中于八大类主要过敏食物,过敏原的3大类消除方法中以物理化学法的研究最为丰富。因此本文在总体介绍各种消除方法的同时,详细介绍了最常用的4种物理消除方法:热处理、辐照、超声和超高压技术。此外,文中还介绍了消减机制的4种主要研究方法,但如今机制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得出系统明确的结果,因此相关的深入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可以以体外模拟消化为基础,继续研究消化片段的致敏性变化与构象变化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实现过敏原的消除。  相似文献   

13.
食物致敏原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食物过敏发病率的增加,有关食物过敏的研究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食物过敏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介绍了食物致敏原的性质、种类,详细论述了两类主要的食物致敏原检测技术,并对食物致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食品加工方法如脱皮、加热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食品的致敏性,脱敏效果与加工的方式以及过敏原的种类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对一般加工方法对于减轻过敏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According to the recently revised nomenclature for allergy the term "Food Hypersensitivity" is proposed to define a reaction on food exposure causing objectively reproducible symptoms or signs at a dose tolerated by normal subjects. Those reactions to food in which immunologic mechanisms are demonstrated comprise the term "Food Allergy". Immunologic reactions to food in which an immunoglobulin E (IgE)-mediated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are defined as IgE-mediated food allergy. This review focuses on IgE-mediated allergic reactions to foods.  相似文献   

16.
目前食物过敏在人群中的収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食物过敏已成为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物过敏事敀最有敁的预防方式是过敏者避克食用过敏食物,因此检测不同食物中是否含有过敏原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了食品法具委员会、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日本、南非、美国对食品过敏原标识管理的情况,综述了基于蛋白水平的酶联克疫(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法、克疫层析技术和基于核酸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测食物过敏原的方法,探讨了质谱法以及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等兵他新关检测技术在过敏原检测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加强食品质量监管的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杨慧  曲也直  高雅然  武俊瑞 《食品科学》2021,42(11):297-303
随着全球过敏人群数量逐年升高,食物过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脂质是食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膳食脂质的过量摄入能够增强食物过敏原的致敏特性,增加人群患食物过敏的机率。本文主要从膳食脂质与食物过敏原的关系出发,阐述了膳食脂质影响食物过敏的具体途径及高脂饮食对食物过敏的影响,归纳总结了近10 年来文献中报道的具有膳食脂质结合能力的食物过敏原种类和参与食物致敏过程的脂质种类,以期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相应的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相比于传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质谱技术在检测加工后以及复杂基质中的食物过敏原中,具有高通量和高灵敏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本文主要从定性和定量2方面介绍了质谱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对牛乳、鸡蛋、小麦和榛子(坚果类)等主要食物过敏原均有涉及。在定性研究中,以肽质量指纹图谱法和肽碎片离子鉴定法为主,鉴定食物中的过敏原蛋白。在定量研究中,通过标记/无标记技术,也能够实现对微量的目标蛋白进行相对/绝对定量。质谱技术应用于食物过敏原检测中,将有助于提升过敏原检测能力,降低食物过敏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9.
食品过敏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学和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过敏原是引起食品过敏的直接诱因,具有耐加工和交叉反应的特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规定了必须在食品标签中标注的8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配料,包括含有麸质的谷类、甲壳动物及其制品、鸡蛋及其制品、鱼类及其制品、花生、大豆及其制品、奶和奶制品(包括乳糖)、坚果及其制品、浓度不低于10 mg/kg的亚硫酸盐。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已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过敏原的要求出台强制性标识食品过敏原的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出口食品企业造成了影响。本文通过对比CAC以及欧盟、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有关过敏原标签的要求,提醒出口食品加工企业减少因标签不合格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为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过敏原的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