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奶过敏原表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欣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06,27(11):592-598
详细地综述了牛乳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过敏原B细胞表位以及T细胞表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牛乳过敏原之间构象性表位的相似形以及线性表位序列位置的特异性,同时也简述了牛乳过敏原表位定位的方法及表位定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定位牛乳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B细胞表位,分析不同类型表位之间的氨基酸组成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某些线性表位是构象性表位的组成部分,IgE与IgG表位存在共同区域。本研究得到的表位是牛乳过敏诊断和预后的候选生物标志物,也可用于指导于低致敏性乳制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以牛乳中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为研究对象,制备和鉴定具有T细胞表位和口服免疫耐受性的水解物,旨在为牛乳过敏患者口服免疫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β-乳球蛋白的T细胞表位,通过质谱分析6种蛋白酶水解β-乳球蛋白水解物的氨基酸序列,用T细胞增殖实验鉴定水解物中多肽免疫耐受作用,体内实验测定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E、IgG1、IgG2a)、Th1细胞因子(IFN-γ、IL-17)、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组胺、几丁质酶-3样蛋白1的水平及小鼠脾脏细胞亚群的变化水平,验证β-乳球蛋白水解物的口服免疫治疗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具有口服耐受性,其中复合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具有口服耐受性是创新性发现。中性蛋白酶水解物虽然含有T细胞表位,但是仍然具有致敏性。因此含有T细胞表位的水解物不一定具有口服免疫耐受性,需要体内实验验证。研究结论以期为新型抗过敏乳基料的开发和临床治疗牛乳过敏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牛乳β-乳球蛋白过敏原线性表位串联体的分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牛乳β-乳球蛋白中与人血清IgE结合的7个B细胞表位(B1、B2、B3、B4、B5、B6和B7)和1个T细胞表位(T)为研究对象,旨在使设计出的牛乳β-乳球蛋白多表位串联体分子中各表位能够保留独立的抗原性。按照表位串联体设计原则,B细胞表位之间的连接序列为甘氨酸(G),T细胞与B细胞表位之间的连接序列为两个赖氨酸(KK)。通过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借助DNAStar软件和SOMPA网络服务器,对这8个表位连接顺序进行优化组合后,设计出的串联体分子组合结构为:T-K-K-B1-G-B6-G-B5-G-B3-G-B7-G-B2-G-B4,其氨基酸序列是:KIPAVFKIDALNENKVLVLDTKKLIVTQTMKGEVDDEALEKFDKALKALPGKTKIPAVFKIDAGKPTPEGDLEILLQKGKALPMHIRLSFNGLLDAQSAPLRVYVEELKPGAQKKIIAEKTKI。经过预测,该串联体中各表位均呈现出了抗原性,且没有新的表位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分子设计正确,研究方法值得同类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5.
α-乳白蛋白是引起牛乳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之一。识别α-乳白蛋白作用表位及影响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对于揭示α-乳白蛋白致敏机理及低致敏乳制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固相合成技术合成α-乳白蛋白系列多肽,以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为探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识别α-乳白蛋白的作用表位和关键氨基酸。结果表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E作用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定位为aa1-15、aa6-20、aa46-60、aa71-85和aa101-115。α-乳白蛋白IgE作用表位关键氨基酸为第8位的缬氨酸、第9位的苯丙氨酸、第10位的精氨酸、第103位的酪氨酸、第105位的亮氨酸和第107位组氨酸。本研究可以为过敏原c DNA克隆以激活T细胞、降低IgE结合能力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均要求对食品中的过敏原成分进行标识,其中就包括作为八大过敏性食物之一的牛乳及其乳制品。β-乳球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约占乳清蛋白的50%,牛乳总蛋白的10%,并且约有82%的牛乳过敏患者对β-乳球蛋白过敏,因此其可以作为检测食品中是否含牛乳蛋白的一个有效的标志物。建立灵敏、可靠的β-乳球蛋白检测方法,对牛乳过敏原标识及保障牛乳过敏人群的安全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牛乳β-乳球蛋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法、电化学免疫法、蛋白微阵列法、等离子体共振法等色谱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促进牛乳β-乳球蛋白等过敏原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7.
β-乳球蛋白(β-LG)是牛乳中重要的天然活性营养物质,也是牛乳中主要的过敏原之一。β-乳球蛋白约为乳清蛋白总量的50%,是牛乳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具有较强的热敏感性和致敏性,在优质乳品工业中起关键作用。其不仅作为牛奶热处理强度的评估指标,还作为食品中牛乳过敏原的标志蛋白,有效识别和检测牛乳β-乳球蛋白非常重要。已报道的牛乳β-乳球蛋白有13种变异体,其中A和B是牛乳β-LG的常见变异体,且含量最高。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文章简述近年来牛乳β-乳球蛋白变异体的三大类检测方法,总结电泳法、色谱法和免疫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部分应用实例,重点介绍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两种定量方法,并展望牛乳β-乳球蛋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婴幼儿来说,牛乳营养丰富,是母乳最好的替代品,但牛乳中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过敏。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是酪蛋白、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本文从牛乳过敏原的结构和抗原表位、热处理、发酵和酶处理等不同的加工技术对牛乳蛋白致敏性的影响和过敏原标记检测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开发低致敏牛乳制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牛乳过敏是婴幼儿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能引发皮肤、胃肠道或者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明确牛乳过敏原的结构及致敏机制,并建立准确且敏感度高的检测分析方法有助于人们预防这类疾病。牛乳中常见的过敏原为酪蛋白、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本文详述了这些主要过敏原蛋白的结构、致敏机制以及相关的抗体识别序列,并结合国内外关于乳过敏原检测的相关报道,阐述了基于蛋白质和DNA的牛乳过敏原检测技术,包括ELISA、免疫传感器、PCR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应用的优缺点,旨在为牛乳过敏的防控和乳过敏患者的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加工对牛乳过敏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冠华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06,27(11):598-601
简单介绍了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成分β-乳球蛋白、酪蛋白、α-乳白蛋白的生化性质及其过敏原表位.详细陈述了加热、加压、酶解、糖基化、发酵等加工方法对牛乳过敏原的影响,对开发无过敏或低过敏的乳制品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低聚半乳糖对牛乳β-乳球蛋白进行糖基化处理,通过间接ELISA以及动物试验检测该结合产物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果表明糖基化处理能有效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通过动物试验和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牛乳β-乳球蛋白诱导产生IgE的量,结果表明低聚半乳糖糖基化对牛乳β-乳球蛋白诱导产生IgE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热加工对牛乳中主要过敏原潜在致敏性的影响。方法将α-乳白蛋白与β-乳球蛋白经不同的加热条件处理后,用间接ELISA检测上述2种过敏原蛋白IgG的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热处理后的α-乳白蛋白的IgG结合能力呈上升趋势;但经60~75℃热处理的α-乳白蛋白均比未加工的抗原性低,经60℃热处理的α-乳白蛋白的IgG结合能力下降幅度最大,下降比例为40%;经80℃热处理的α-乳白蛋白IgG结合能力大于未处理的α-乳白蛋白。热处理对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能力的影响与α-乳白蛋白相反:在60~80℃热加工条件下,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抗原性逐渐减小,且经80℃加热处理的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能力最低,但仍然大于未加工的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能力。结论热加工能改变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IgG结合能力,进而改变致敏性。  相似文献   

13.
李欣  高金燕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07,28(10):360-363
为绘制水牛奶中β-乳球蛋白的过敏原表位,本实验以兔抗水牛乳β-乳球蛋白的抗体IgG为固相筛选分子,免疫筛选噬菌体随机七肽库,采用间接ELISA和竞争抑制ELISA鉴定阳性克隆。经四轮富集后,得到16个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得到5个不同的肽段。与已知的表位比对,初步确定了六个IgG识别表位,分别为:第41~51位(VYVEELKPIPE)、第51~64位(EGDLEILLQKWENDE)、第81~96位(VFKIDALNE NKVLVLD)、第141~56位(KALPMHIRLSFNPTQL)、第127~136位(LNENKVLVLD)和第145~159位(MHIRLSFNPTQLEEQ)。  相似文献   

14.
丛艳君  任发政  云战友 《食品科学》2010,31(15):190-193
以β- 乳球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错位合成β- 乳球蛋白多肽,以收集到的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为抗体,鉴定β- 乳球蛋白IgE 抗原决定簇,分析影响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探讨牛乳过敏机理。结果表明:β- 乳球蛋白IgE抗原决定簇有4 条,氨基酸序列分别为17~31、72~86、92~106、152~166,并且苏氨酸(AA20)、蛋氨酸(AA23)、天冬氨酸(AA27)是影响β- 乳球蛋白致敏性的关键氨基酸。说明特异性水解抗原决定簇或定点修饰氨基酸可以实现过敏原脱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α-乳白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开展α-乳白蛋白表位定位及氨基酸特性研究可深入了解过敏原的致 敏机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在乳过敏反应中的作用,为制备低过敏乳制 品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采用丙氨酸免疫表位扫描技术识别α-乳白蛋白的关键氨基酸,即用牛乳过敏患者血清中 IgG识别α-乳白蛋白系列合成的多肽,筛选作用表位,然后用丙氨酸依次取代作用表位的氨基酸合成新的多肽,以 牛乳过敏患者血清池为抗体识别关键氨基酸。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IgG作用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定位为aa6~20、 aa21~35、aa36~50和aa86~100;关键氨基酸为第9位的苯丙氨酸、第15位的亮氨酸、第24位的脯氨酸、第26位的 色氨酸和第32位的组氨酸。  相似文献   

16.
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食物过敏尚无根治疗法,避免摄入含过敏原的食物是患者的最佳选择。牛乳作为八大过敏性食物之一,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保护牛乳过敏患者至关重要。β-乳球蛋白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可以作为检测食品中是否含牛乳蛋白的有效标志物。核酸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获得的,能与靶标特异性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作为一种新型识别元件,核酸适配体具有易合成、易修饰、费用低、分子量小、稳定性好、亲和力高等优点,在快速高灵敏检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概述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流程与筛选方法,重点综述了β-乳球蛋白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核酸适配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其在过敏原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牛乳β-乳球蛋白(β-lg)是胎儿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外来过敏原,并且它是导致牛乳蛋白过敏的主要过敏原。胰蛋白酶对β-lg的水解作用可以导致其空间三维结构的变化,但是该酶诱导β-lg蛋白结构变化对其致敏性影响的意义还不清楚。为了探明水解作用对β-lg致敏性或者抗原性的影响,利用小鼠动物模型从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和体内(IgE水平和组胺水平)两个方面研究了水解作用对β-lg致敏性的影响。体外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和β-lg水解物相比,β-lg能够显著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P=0.01);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和小肠液IgE(免疫球蛋白E)抗体水平结果表明β-lg组小鼠血清IgE水平要高于β-lg水解物刺激组小鼠(P=0.03),而小肠液中IgE水平和血清IgE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但是整体水平要显著高于血清(P=0.002)。血浆组胺实验表明β-lg免疫组小鼠血浆中组胺水平明显高于β-lg水解物免疫组(P=0.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核桃过敏患者和核桃过敏原Jug r 1致敏小鼠血清筛选Jug r 1的IgE线性抗原表位,比较两者所筛选的表位的差异性,为今后利用小鼠血清替代人血清筛选食物过敏原表位提供理论依据,对食物过敏原研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固相合成肽法合成44个覆盖了Jug r 1一级序列的重叠短肽,通过圆点印迹试验利用核桃过敏患者血清和核桃过敏原Jug r 1致敏小鼠血清分别筛选出IgE抗原表位。结果:核桃过敏患者可以识别的IgE结合的线性抗原表位分别是肽段~1AALLVALLFVANAAA~(15)、4LVALLFVANAAAFRT18、~(16)FRTTITTMEIDEDID~(30)及~(125)CGISSQRCEIRRSWF~(139);核桃过敏原Jug r 1致敏小鼠所识别的抗原表位分别是1AALLVALLFVANAAA15和~(125)CGISSQRCEIRRSWF~(139)。结论:通过小鼠过敏血清筛选出的两个IgE线性抗原表位存在于过敏患者血清筛选出的4个IgE抗原表位中,提示在利用致敏小鼠血清代替过敏患者血清筛选IgE抗原表位时,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即有部分IgE线性抗原表位没有被识别。  相似文献   

19.
加热对牛乳蛋白过敏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牛乳中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和酪蛋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在加热过程中牛乳过敏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改性,详细论述了加热对牛乳过敏原抗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姜雪  于鹏  苗君莅  肖杨  任璐  蔡涛 《食品工业》2015,(3):258-261
近年来,牛乳过敏的发病率增加,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牛乳中的蛋白质是引起过敏的主要原因,其中酪蛋白、β-乳球蛋白、以及α-乳白蛋白是主要过敏原。研究概述了牛乳蛋白过敏的免疫病理机制以及引起牛乳蛋白过敏的主要过敏原,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采用的改性方法的技术进展,包括热处理、糖基化、高压处理、酶法水解等,同时列举了诸多实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改性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敏性,但是关于过敏机理、适用性以及改性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新的过敏原表位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