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改进现有腈纶混纺织物化学溶解法试剂毒性大、反应时间长等缺点,研究采用γ-丁内酯作为腈纶与棉、羊毛、黏纤、莱赛尔纤维、涤纶、锦纶等二组分混纺织物的定量化学分析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γ-丁内酯对腈纶与棉、羊毛、黏纤、莱赛尔纤维、涤纶、锦纶等二组分混纺织物进行化学定量分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40℃、时间15 min,此时腈纶纤维能够彻底溶解,剩余纤维棉、羊毛、黏纤、莱赛尔纤维、涤纶、锦纶的修正系数d值均为1.00,在95%置信水平下,纤维成分定量分析结果的置信界限远小于1%,该方法可行。相比现行的国内外标准中的相关方法,该方法反应时间短、效率高,且反应温度低、毒性低,更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2.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常被用于腈纶、氨纶纤维定量分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但回收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文中对减压精馏法回收的DMF进行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并将回收的DMF用于腈纶混纺织物、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并与分析纯DMF对比。结果表明,减压精馏法回收的DMF中不含有丙烯腈和聚氨酯,纯度接近分析纯DMF,可用于腈纶混纺面料及氨纶混纺面料的定量分析,纤维含量测试结果在允差范围内,近似分析纯DMF,实现了DMF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率,降低环境二次污染和成本。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天丝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及其红外谱图所具有的化学结构和官能团,并结合天丝纤维与毛、腈纶、涤纶不同的化学溶解性质,探讨了天丝纤维与毛、腈纶、涤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20%盐酸法、75%甲酸法、丙酮法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对醋酯纤维和氨纶的混纺织物进行化学溶解法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0%盐酸在70℃条件下溶解30min的方法检测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且相比现行标准中的75%甲酸法、丙酮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测试效率高、试剂无毒环保,建议在检测试验中采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供了一种棉/氨纶/腈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方法。首先采用20%HCl(90℃,10min)法先溶解棉纤维,烘干后继续以65%硫氰酸钾溶液溶解腈纶纤维,最终完成棉/氨纶/腈纶针织物日常定量检测。本方法耗时短,操作简单,环境友好,对于剩余纤维损伤小,经过试验比对和不同试验人员验证,证明了这种方案用于日常检验工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粘胶蚕蛹蛋白纤维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并利用粘胶蚕蛹蛋白纤维与棉、锦纶、腈纶、涤纶不同的化学溶解性质,提出了准确度及精密度均较高的粘胶蚕蛹蛋白纤维与棉、锦纶、腈纶、涤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氨纶和聚酯纤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性能不同的原理,讨论了氢氧化钠浓度、时间、温度对聚酯/氨纶混纺织物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氢氧化钠法对聚酯/氨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煮沸条件下,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25%时,处理10 min可以完全溶解聚酯纤维,氨纶纤维修正系数d值为1.003 0±0.001 3。氢氧化钠法比二甲基甲酰胺法、二甲基乙酰胺法和80%硫酸法偏差小,分析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8.
孙燕 《中国纤检》2004,(8):26-27
本文介绍用88%甲酸法和γ-丁内酯法检测氨纶与棉、粘胶、腈纶混纺产品纤维含量,比较安全,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检验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俞昌朝  周兆懿 《印染》2021,(1):70-73
采用热次氯酸钠溶液去除混纺纤维中的大豆蛋白纤维,以对大豆蛋白纤维与其他纤维(锦纶、腈纶、聚酯、丙纶、乙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热次氯酸钠浓度、时间、温度等条件对大豆蛋白纤维溶解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25 mol/L次氯酸钠水溶液在95℃水浴中,以30 r/min振荡10 min,可作为大豆蛋白纤维溶...  相似文献   

10.
文中利用涤纶与氨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探讨化学溶剂溶解方法测定涤纶与氨纶混纺比的可行性。采用拆分法、80%H2SO4法、75%H2SO4法、二甲基甲酰胺法对氨纶进行溶解以测定涤氨织物的混纺比,并将几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75%H2SO4法的测试数据与拆分法相差只有0.07%,标准偏差0.15,95%置信界限为0.13%,操作简便,准确度与精密度高,完全能够满足涤氨混纺织物纤维含量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现行标准中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法用于腈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时,存在对人体有害、对试验环境要求高等缺点,文中采用氯化锌法测试混纺织物中腈纶纤维的含量。探讨了氯化锌溶液溶解腈纶纤维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氯化锌法测试了腈纶与锦纶、腈纶与黏胶、腈纶与天丝以及腈纶与涤纶常见混纺织物中腈纶纤维含量,并与DMF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锌溶液浓度为7.0 mol/L时,在常温下30 min即可将腈纶纤维完全溶解;氯化锌法精确度不低于DMF法,且氯化锌溶液低毒、环保,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腈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用较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在煮沸状态下溶解纤维素纤维的方法,使次氯酸钠可以应用于对氨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以及棉腈等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其试验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且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定量分析棉/聚酯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方法,根据新发布的国标GB/T 38015-201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设计了盐酸-硫酸法:采用20%HCl在70℃,30 min条件下溶解棉,然后用75%H2 SO4在50℃,1 h条件下溶解氨纶,根据质量损失,求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完成棉/聚酯...  相似文献   

14.
对棉/Lyocell A100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采用GB/T 2910.6-2009标准方法,混纺织物中的Lyocell A100不能完全溶解,导致纤维质量分数定量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对标准方法进行改进,获得新的棉/Lyocell A100织物定量分析方法:以甲酸/氯化锌为溶剂,溶解温度70℃,溶解时间35 min,修正系数1.1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数理统计分析,新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够适用于棉/Lyocell A100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氨纶、蚕丝和纤维素纤维在盐酸中溶解性能不同的原理,用盐酸溶液溶解已知混纺织物中的蚕丝、纤维素纤维,通过试验得出了氨纶与纤维素纤维或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盐酸浓度、时间、温度等试验条件,并通过与现有方法相比较,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GB/T 2910.2—2009溶解羊毛/桑蚕丝/腈纶混纺产品时存在因不能完全溶解纤维、剩余物难以收集而造成定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文采用甲酸/氯化锌在(70±2)℃下溶解桑蚕丝、腈纶和1mol/L次氯酸钠溶液溶解羊毛、桑蚕丝以定量分析羊毛/桑蚕丝/腈纶混纺产品。通过与标准方法做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在时效性上要优于传统方法,且拥有更高的精确度,此方法可用于羊毛/桑蚕丝/腈纶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现行标准中测定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含量的方法有手工拆分法及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等有机溶剂溶解法,其中的手工拆分法效率较低,且溶解有机溶剂时对人员和环境的伤害大。为了寻求一种准确高效、低耗及安全环保的方法,探讨了采用1.0 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在70℃水浴恒温条件下定量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含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该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1.Omol/L次氯酸钠溶液中并在70℃水浴恒温条件下溶解40 min时,氨纶的修正系数为1.02。该试验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计算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时的试验数据准确度高、精确性好,可用于定量化学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两组分混纺织物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GB/T 2910.18—2009标准在测试桑蚕丝羊毛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实际操作中,75%硫酸常温下无法完全溶解桑蚕丝的问题,采用75%硫酸在(40±2)℃条件下溶解混纺试样中的桑蚕丝,并且中间换一次液,总共溶解1 h的方法。测试了新条件下羊毛的损失情况,并比较了两种温度条件下6组不同比例的桑蚕丝羊毛混纺织物含量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新条件下溶解桑蚕丝,测得的纤维含量与实际混纺比一致,为桑蚕丝羊毛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日常检测工作快捷准确性的需求,此文提供了一种再生纤维/氨纶/聚酯纤维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新方法。首先采用20%HCl(90℃,20min)法先溶解再生纤维,然后用80%硫酸溶解氨纶,最终完成再生纤维/氨纶/聚酯纤维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此方法与传统的N,N-二甲基甲酰胺(95℃,20min)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不使用有机试剂、对纤维几乎无损失等优点,经过反复对比试验论证,本方法适用于日常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了浓度为36%~38%的盐酸对粘/腈纶混纺织物进行溶解法定量分析,在完全溶解粘胶纤维的同时,得到腈纶的修正d值为1.00,均值在95%的置信水平下置信界限远小于1%,比较现行的GB/T2910.12—2009中的方法,此方法有准确度与精度高、无毒性、简单有效、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