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循环的优化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在混合工质制冷循环优化中应遵循的三条较为合理和切实可行的优化原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定循环运行压比优化方法,在较为合理的外部约束条件下,对二元混合工质循环进行了优化计算,分析了各设计变量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正>中国制冷学会第一专业委员会和第二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低温气体液化分离装置节能及混合工质制冷”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7日至11日在上海宝山召开。会议由上海化工研究院和杭州制氧机研究所承办与主持。 相似文献
7.
8.
速冻装置制冷工质R22的替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替代速冻装置制冷剂R22的单元工质(如R717、R290、R134a)和混合工质(如R407c,R407d,R407e,R410a,R410b,R404a,R507)进行了热力计算和循环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不断完善上述工质均有望成为R22的替代工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介绍了应用非共沸混合物的小型制冷系统的特性。将不同配比的HFC152a/HCFC22双组分混合工质用于冰箱中。实验室进行的试验表明,以适当配比构成的HFC152a/HCFC22混合工质可用于替代家用制冷设备中的CFC12。 相似文献
11.
对CO2制冷剂的应用历史、物性及其热力循环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介绍。以CO2为制冷剂的系统包括CO2单一工质系统、CO2复叠式系统、CO2自复叠系统及CO2载冷剂系统4种形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比较分析这4种系统各自的优缺点、适宜的应用场合和地域。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制冷与空调(北京)》2020,(10)
中高温热能(65~100℃)在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需求。常规单级蒸气压缩式热泵从环境吸热进行中高温大温跨供热时,系统效率低,压缩机运行工况差。为实现单级蒸气压缩式热泵高效大温跨供热,本文将低温制冷领域中能够高效拓展温跨的混合工质回热式节流技术应用到大温跨供热领域,提出了混合工质回热式大温跨热泵。围绕混合工质回热式大温跨热泵所开展的系列理论及试验研究工作,揭示系统压力工况、工质组分配比以及回热方式对于大温跨热泵系统的影响机制。自主设计研制的空气源混合工质回热式大温跨热泵,供热温度达到90.38℃时,系统压比小于3,COP为2.75,效率为27.66%。 相似文献
15.
压力试验是在用制冷装置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在介绍常用制冷剂的热力特性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采用替代制冷剂后系统运行参数的变化、压力试验介质的基本选择、容器压力参数变化和不同制冷剂的压力试验以及安全装置的设定等. 相似文献
16.
分析常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存在的不足,介绍引射式减压原理,并将其技术应用于制冷(热泵)循环系统,提出新型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系统。对改进后的新型制冷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结合制冷工质R134a的制冷工况特性,得出改进后新型制冷系统的优越性能,即提高制冷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对制冷和空调系统节能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制冷工质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采用混合工质代替纯质氦以提高脉管制冷机在80K温区制冷性能的可能性。初步的分析得到了两组二元混合工质对,一组在80K温区附近依旧保持气态,如氦-氖,氦,-氢,氢-氖,另一组在80K温区附近处于气液两相,如氦-氮,氢-氮,氖-氮,其中,氮气的摩尔组分小于10T。 相似文献
18.
系统介绍了自复叠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发展和主要研究方向,对几种典型的自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介绍了一种带有精馏装置的新型自复叠制冷系统,最后提出了自复叠制冷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吸收式制冷的发展在当今节能与环保两大主题之下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其中吸收式制冷工质对的发展作为吸收式制冷的核心技术尤其重要。文中列举了部分在吸收式制冷方向的热门课题,指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问题的差距;根据制冷剂的不同将吸收式制冷工质对分为氨系、水系、醇系、氟系以及其它共五类,回顾这五类工质对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针对这五类中传统工质对的缺陷,探讨相应的优化措施和研究新型工质对,并且与传统工质对进行性能比较。重点介绍了NH3-Na SCN和NH3-LiNO3两对工质对的研究现状,比较两者在不同工况下的优缺点;介绍了以各类盐组合的方式替代Li Br来改善Li Br-H2O强烈腐蚀特性。在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了改进现有工质对性能和发掘新型工质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