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公司2 500t/d熟料生产线采用冲板流量计计量入窑生料。投产初期入窑生料量波动大,入窑提升机的电流波动超过10A。最初怀疑流量计存在质量问题导致计量不准确,后重新采购一套另一个厂家的冲板流量计,更换后也没有任何改善。2015年4月,我公司通过对生料供风系统设备的改造和参数的调整,入窑生料量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回转窑的各项指标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生料转子秤前端供料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查找分析,并针对性地进行了局部改造,解决了生料转子秤负荷率波动大的问题,提高了入窑生料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生料转子秤前端供料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查找分析,并针对性地进行了局部改造,解决了生料转子秤负荷率波动大的问题,提高了入窑生料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5.
6.
1入窑生料计量控制系统一般组成入窑生料的计量控制系统是大中型干法水泥厂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该系统是否能实现准确地计量、及时地调节和稳定控制入窑的生料量,是稳定窑的热工制度、提高熟料产质量和降低能耗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企业经济技术管理的科学基础。因此,如何保证入窑生料在计量控制过程中的稳定性、快速的响应能力和精度,是每个水泥企业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入窑生料系统中,一般都有一个生料称重仓作为系统的一个过渡环节,再进行入窑生料的计量控制,因此不仅从计量控制上,而且从工艺流程的要求上,都要求称重仓内粉体… 相似文献
7.
我厂1000t/d NSP窑生料通过XZ315斜槽和TH500型提升机输送入窑,其提升机原设计能力为157m3/h,而选型时误选为118m3/h的TH500型斗式提升机,投入使用以来,由于提升能力不够,输送量稍一提高便出现严重的溢料现象,设备故障较多,窑产量提高受到很大制约。如要增加或更换一台提升机,在工艺和土建上有很大难度,经济上也很不划算。我们在充分利用原设备零部件的基础上,把TH500改造成NSE100型,使产量达到了171.2m3/h。现把改造的有关情况简述如下:1 方案确定及改造措施 以瞬时最高熟料产量55t/h为计算依据,取吨熟料料耗为1… 相似文献
8.
9.
天山水泥股份公司4号窑是1992年投入运行的国内第一条超短窑水泥生产线,采用"点菜拼盘"的办法取世界众多公司之长,引进了国际水泥工业20世纪80年代先进水平的技术及设备.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水泥》杂志2014年第1期刊登了"提高生料入窑喂料稳定性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是内容充实,抓住了生产中的要害,采取了对症下药的措施,取得了企业管理与操作的进步。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读后感受颇多。1水泥行业对"喂料稳定性"重视不够之所以对"措施"一文赞赏,是因为文章抓住了当前大多数窑尚未高效运行的原因之一——生料入窑喂料稳定性,而且此关键问题却常被同行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13.
窑外分解窑入窑生料分解率的测定朱鹏飞江苏省邳州水泥厂(221361)1引言我国自八十年代以后,相继建设了一批窑外分解窑生产线。水泥窑外分解煅烧技术是指在悬浮预热器与回转窑之间增设一个分解炉,在其中加入40%~60%的燃料,使燃料的燃烧放热过程与生料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我公司自2006年投产以来,引起入窑生料喂料量波动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炼石水泥厂5号窑是引进丹麦Smidth公司技术装备为主的2 000t/d熟料生产线。1988年8月正式点火投产,至今生产状况良好。其生料入库系统配置富勒泵,生料人窑系统采用气力提升泵,由于电耗较高,使生产成本增加了不少,企业效益难以提高。另外 相似文献
16.
17.
入窑生料量的稳定对回转窑系统的稳定运转有着重要影响。我公司2 500 t/d熟料生产线,通过对入窑生料计量系统的技术改造,使入窑生料的稳定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回转窑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 我厂有两台Φ3×11m机立窑,自1998年以来,立窑生粉供料系统在供料时,常发生供料流量不稳定,造成双轴搅拌机不能连续预湿成球,严重影响了立窑煅烧工况的稳定。我公司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这一问题。 2 原因分析 根据原生粉供料系统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我们经过对现场细致的调查、分析,找出了以下 相似文献
19.
入窑生料的控制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控制入窑生料的CaCO_3滴定值。二、控制入窑生料CaCO_3滴定值和Fe_2O_3含量。三、控制入窑生料的CaCO_3滴定值、烧失量(或含煤量)和Fe_2O_3的含量。四、只控制入窑生料的烧失量。五、全分析控制入窑生料三率值和烧失量。笔者在实践中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探索比较,认为前四种方法都具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而第五种方法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生料的本质。在原料成分比较稳定,配比也较准确的情况下,前四种方法通常能满足生产需要,但对许多立窑厂来说,上述条件是很难达到的。这也是许多立窑厂质量波动大的重要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