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田自然递减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自然递减率是反映水驱油田产量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年度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结构递减率统计分析,总结油田结构递减规律,指导规划年结构递减率预测,并通过扣除结构因素影响还原历年正常自然递减率,总结出体现油田规律的正常递减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年度规划编制年的正常自然递减率,并预测规划年的结构因素对正常自然递减率的影响,进而确定规划年的实际自然递减率指标,指导年度规划开发指标安排。  相似文献   

3.
根据递减理论,论文进一步深化了几种常用自然递减率表达式地基本含义及认识,研究了不同递减规律下递减率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推导出了年产量递减率、年产能递减率、月递减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上述关系式及其递减规律,能够快速而简捷地进行递减率指标预测,从而确定年度分月产量运行安排或开发生产规划安排,能有效地指导油田开发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田开发不断深入,资源接替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使油田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在严峻的生产任务下,通过对钟市油田生产形势的分析,找出稳产难点,确定控制自然递减率是保证油田稳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特高含水期是油田重要的开采阶段.我国东部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研究处于该阶段的油田产量预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处于特高含水期阶段的油田一般采集到的开发指标和影响因素的样本数较小,所以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常规预测方法都不太适合该阶段的产量预测。文中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角度提出了油田产量预测的新方法——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的油田产量预测模型。先把由影响产量的众多因素构成的高维向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技术进行数据降维后作为SVM的输入,通过SVM训练得到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GA)优选模型的参数建立特高含水期油田产量预测模型。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减少了模型输入变量的维数,提高了模型收敛的速度和预测精度,能较好地反映特高含水期油田产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提供了一种以获得稳定的单井井口产油量为目标来有效控制自然递减率的途径和实现方法。以流体的连续流动过程为主线,提出三区两类六因素集分析方法。初步分析了每个流动区域的目标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构成。并推荐用灰度关联理论来分析各流动区域中的影响因素与区域目标的关联度。可以根据该关联度排序来选择治理与调整措施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资源接替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油田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2006年黄场、王场东部油区核实产油量呈现出持续递减状态,自然递减率高达38.76%,与2005年相比上升29.28%。在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只有加强油水井管理,控制自然递减率,才能实现持续稳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利用BP网络进行储层油气预测的缺陷和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连接权的局限性,通过融合变尺度混沌搜索策略的思想,构成一种新的混合遗传算法———混沌遗传算法。此法不仅能对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进行优化,筛选出优化种群,而且可对遗传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明显减少了遗传算法的搜索空间,提高了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初始权值的计算效率,改善了遗传算法的性能。此法充分利用了变尺度混沌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的各自优点。将此新方法用于储层油气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应用》2019,(10):16-20
目前常用的计算产量递减率的方法中,Arps公式不能反映不同含水阶段油气藏递减规律,理论方法太理想化,考虑的影响因素太少。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和显著性分析,再结合数学方法,最终建立了渤海稠油油藏不同含水阶段自然递减率多因素递减模型。结果表明,运用此模型可以对不同含水阶段的自然递减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基本符合油藏实际。所研究的成果丰富了目前递减规律理论研究方法,对今后的稠油油藏递减规律理论研究和油田实际生产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递减率指标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首次引入状态对比法,将理论递减规律应用于递减率指标评价,建立了利用递减率评价系数来评价水驱油田递减率指标开发效果评价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考虑了流体性质、储层物性等的影响,可评价各开发阶段递减率指标的开发效果。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矿场水驱油田递减率指标的开发效果评价,具有较强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特高含水阶段新型水驱特征曲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水驱油藏开发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之后,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会偏离直线,常规水驱特征曲线也会偏离直线,此时再应用常规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开发指标会产生较大误差。针对此现象提出了新型渗流表征关系即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表达式,该表达式能够对中后期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进行高精度拟合。在此基础上,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一种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数据对新型水驱特征曲线与常规水驱特征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对高含水期及特高含水期的数据拟合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很好地解决了特高含水阶段曲线上弯和预测误差偏大的问题,有较好的现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明确剩余油开发潜力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综合考虑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空间分布、富集程度、耗水特征及经济可动性,从剩余油可动用资源、区域可开发潜力等方面,提出了剩余油可动用系数以及剩余油可采潜力因子2个综合评价指标,构建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类评价综合指标集;在此基础上,利用Xie-Beni指数改进了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对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进行无监督聚类评价,形成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类评价新方法。以孤岛油田西区北为例,开展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类评价以及挖潜调整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精准确定剩余油潜力优势部位,针对孤岛油田西区北Ng3-4单元的各类剩余油潜力评价结果,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指导了单元层系井网互换转流线调整工作,措施调整后单元提高采收率2.1%,可采储量增加29×104t。  相似文献   

13.
14.
特高含水期油藏平面分区调控方法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崔传智  李松  杨勇  王步娥  王建  黄迎松  吴忠维 《石油学报》2018,39(10):1155-1161
针对特高含水期平面剩余油分布复杂,不同区域开发对策不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油藏分区调控方法。首先通过极限含水率对应的含水饱和度值作为水淹区与潜力区的划分依据;其次以建立的考虑经济因素的剩余可采储量丰度界限和渗流速度界限,将潜力区进一步划分为低速新井调控区、低速注采调控区、高速新井调控区、高速注采调控区4类。综合考虑各分区分布特征,采用连通区域标记算法统计各分区连片区域网格数,计算连片区域的面积和剩余可采储量,确定不同连片区域开发政策。实际油藏的应用结果表明,调控后低速新井调控区和低速注采调控区面积大幅度减小,调控5年油藏采出程度增加3.1%。  相似文献   

15.
16.
油藏高含水开发期确定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驱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后,常规的水驱曲线对采收率的标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在高含水开发期,地层中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比较小,相对于相渗曲线上为后期比较扁平的阶段,在该阶段可以将油相的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看成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渗流力学和物质平衡原理角度出发,利用产量公式和相对渗透率曲线推导出处于产量递减期间的油藏采油速度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存在线性特征.在给出最低的经济极限采油速度的情况下,利用该关系可以对油藏动态和经济采收率进行标定,同时给出了其适用条件.并利用孤东七区西Ng63 4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给出了该油藏的经济采收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水驱油田开发中,预测含水率随开发时间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水驱油田含水率上升规律,将一种预测油气田累积产量的模型用于含水率的预测,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模型,且该模型可以简化为Logistic模型.运用二元回归法求解该模型.用胜利胜坨油田和河南双河油田的实际含水率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对...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一种求解含水率变化规律新方法,该方法方便、简捷,首先通过公式推导得到一个复合参数与采出程度的线性关系,利用回归求得其线性关系式,进而求得含水率随采出程度上升规律。实际油田的应用表明,对处于中高含水期的油田,该方法预测的含水率准确性非常高。  相似文献   

20.
高含水期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流方程和Buckly-Leverett(贝克利-列维特)方程等在传统水驱提高采收率理论中的作用,从贝克利-列维特方程及物质平衡关系出发,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水驱油效率及采收率计算公式.结合中国东部高含水/特高含水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实践,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最终水驱油效率不是一个定值.研究表明: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水驱时间的延长,油田开发深度的不断加大,储层孔隙结构、孔渗参数和流体参数不仅随着油藏温度和压力变化,而且随着流体的不断采出,流体性质,尤其是粘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初步理论分析,提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相对渗透率曲线是不连续的,相对渗透曲线上的2个端点值Kro,和Krw在水驱油田开发中是变化的,残余油饱和度不是一个定值,且极限为零.由导出公式分析认为,不论采用何种驱替介质来驱扫储层中的原油,均可起到既提高驱油效率又扩大波及体积的双重作用.该理论的提出揭示了高含水油田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所在.研究认为,新理论是对传统水驱理论的挑战,还需要在理论上和试验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