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氏体不锈钢的形变与阳极溶解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形变对奥氏体不锈钢在酸性氯离子溶液中阳极溶解的加速作用以及阳极溶解对力学行为的影响。形变使腐蚀电流密度显著增加,使阳极和阴极反应加速。阳极电流不但使恒载荷下的不锈钢蠕变速度增加,而且使屈服强度下降。形变的热激活理论分析表明蠕变速率的对数和阳极电流的对数成线性关系,屈服强度的倒数和阳极电流的对数成线性关系,这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应变幅与应变速率在形变加速腐蚀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政富  李劲 《金属学报》1994,30(5):B213-B217
采用应变电极技术研究了应变幅,应变速率与外加电位对形变中金属电化学腐蚀过程的影响,选用的体系为工业纯Fe-3.5%NaCl水溶液和A537钢-3.5%NaCl+1%NaNO2水溶液,结果表明,塑性变形对阳极过程的加速作用大于对阴极过程的加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自腐蚀电位附近,在强阳极与强阴极极化区,由于强的分反应驱动力,单个反应的电流增大,导致了形变电流的增加相对不重要,活化体系的金属溶解电流  相似文献   

3.
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不同冷变形量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分析了此过程中的加工硬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大,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差值缩小,屈强比由0.35增大到0.96。平均抗拉强度增加的速率近似等于平均硬度增加的速率。在此冷变形过程中,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奥氏体含量逐渐变少。304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与马氏体含量成正相关关系。304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硬化是应变诱发马氏体或形变孪晶与位错塞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应变幅与应变速率在形变加速腐蚀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政富  李劲  王俭秋  柯伟 《金属学报》1994,30(17):213-217
采用应变电极技术研究了应变幅、应变速率与外加电位对形变中金属电化学腐蚀过程的影响。选用的体系为工业纯Fe-3.5%NaCl水溶液和A537钢-3.5%NaCl+1%NaNO2水溶液结果表明,塑性变形对阳极过程的加速作用大于对阴极过程的加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自腐蚀电位附近。在强阳极与强阴极极化区,由于强的分反应驱动力,单个反应的电流增大,导致了形变电流的增加相对不重要。活化体系的金属溶解电流主要受应变幅控制,而钝化体系则主要由应变速率控制,取决于应变活化区域的再钝化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稳态阳极极化曲线、恒电位开路衰减响应曲线和电化学噪声等多种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光亮退火处理的304不锈钢在0.01-0.6mol/L 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的点蚀击穿电位Eb值与Cl-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在同一浓度下,光亮不锈钢的Eb值比普通不锈钢大约正400-600mV;在0.6mol/L NaCl溶液中不锈钢恒电位开路衰减及电流噪声的测量结果也表明,光亮退火处理使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钝化膜的稳定性明显改善,耐点蚀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力拉伸试验法研究了P91钢在566 ℃和室温时的形变强化与组织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91钢在室温条件下拉伸时自屈服至颈缩前的均匀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形变强化分3个阶段,颈缩至断裂前的局集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形变强化也分3个阶段.而在566 ℃时自屈服至颈缩前的均匀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形变强化为2个阶段.在局集塑性变形过程中,回火板条马氏体顺拉伸方向伸长变形的相对伸长量与颈缩量成双对数线性关系,马氏体板条束的位向朝拉伸方向转动的位向角与颈缩量也成双对数线性关系.塑性变形时位错组态出现胞状结构,随塑性变形量的增大,位错胞尺寸减小,并且顺拉伸方向伸长.形变强化能力决定了该钢在室温时的抗过载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 Mott-Schottky图、Nyquist图及阳极极化曲线测定研究了硼酸-硼砂缓冲溶液中硫离子对不锈钢钝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泡时间增加不锈钢电极阻抗值增大,但硫离子加入后阻抗值快速降低;阳极极化曲线测定显示硫离子使不锈钢钝态电流增大;硫离子浓度的增加使不锈钢电极的Mott-Schottky图中体现p-型半导体(铬氧化物)性质的直线段发生较大变化,说明硫离子影响了钝化膜中铬氧化物的性质,使其耐蚀性能降低. 钝化膜   相似文献   

8.
用模拟闭塞电池恒电流实验研究了铁器文物在3.5%NaCl水溶液中局部腐蚀闭塞区内化学状态的变化.对内试件通入阳极电流后,闭塞区内溶液pH值随通电时间延长和电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pH值与电量的对数成正比,Cl^-向闭塞区内电迁移,迁移量和浓集倍数随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增加而上升.迁移量与电极上通过的电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铁素体不锈钢在0.5M 硫酸水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出现两个活性溶解电流峰。相同成份的含铌铁素体不锈钢只有一个活性溶解电流峰,这说明铌在合金中能起到防止敏化作用。对阳极氧化钝化膜进行了俄歇电子能谱的表面分析。结果表明钝化膜中铬的富集强度随钝化电位的升高而提高,并且含铌铁素体不锈钢钝化膜中铬的富集强度高于其他成份相同的铁素体不锈钢。  相似文献   

10.
黄业荣 《腐蚀与防护》1998,19(5):202-209
研究了可伐合金在3.5%NaCl溶液中恒电流下的电位-时间关系。结果表明,恒电流下的峰值电位是点蚀诱发电位;准确态阶段是点蚀稳定发展阶段。点蚀诱发电位与外加阳极电流密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准确态值通常(除盐膜溶解控制外)依赖于外加阳极电流密度并随时间缓慢减小。  相似文献   

11.
用丝束电极(WBE)评价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点蚀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丝束电极作为参比或辅助电极,测量不锈钢材料在不同氯化物浓度溶液中的表面性质差异.发现表面电极电位、电偶电流和交流阻抗测量数据极差和环境氯离子浓度对数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可作为评价材料点蚀敏感性指标,要比传统指标(如点蚀电位和阳极极化曲线滞后环面积等)更加优越.此外,基于自然浸泡试件的材料表面电位极差一时间曲线,可用丝束电极研究材料的点蚀潜伏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22Mn-13Cr-5Ni-0.25N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固溶处理温度提高,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强度降低,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变化不大。在拉伸变形过程中沿,面产生形变孪晶,先形成的形变孪晶阻碍位错运动,使强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2020,(4)
正氮强化双相不锈钢的作用引起广泛重视,不仅强度高,而且耐蚀性更好,尤其能改善耐点蚀和耐晶界腐蚀。双相不锈钢的屈服强度约是不含氮常用奥氏体不锈钢的2倍,含氮的双相不锈钢抗拉强度可达700~900 MPa、断后伸长率20%。需注意:在双相不锈钢中,通过奥氏体形成元素氮和镍与铁素体形成元素铬和钼的平衡,才能获得所期望的双相组织。提高氮量并不总是提高屈服强度,因双相不锈钢的屈服强度取决  相似文献   

14.
魏学军  李劲  周向阳  柯伟 《金属学报》1994,30(21):393-397
采用微机控制激光散斑干涉技术,对多晶纯铜平板预裂纹试样在空气及在3.5%NaCl溶液中外加阳极电流条件下的裂纹张开位移进行了原位测量,并对比了这两种条件下,裂尖表面应变场的变化,研究了阳极溶解对裂尖材料总体形变和表面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阳极电流后,裂尖表面应变量和应变范围都明显增大,而反映裂尖总体形变的张开位移变化很小。阳极溶解对金属内部材料的形变没有直接的影响,只能缓解金属表面的变形硬化,促进金属的表面变形.  相似文献   

15.
用丝束电极作为参比或辅助电极,测量不锈钢材料在不同氯化物浓度溶液中的表面性质差异。发现,对于电极电位、电偶电流和交流阻抗值而言,丝束电极测量数据的极差和氯离子浓度对数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它们作为评价材料点蚀敏感性指标要比传统指标,如:点蚀电位和阳极极化曲线滞后环面积等更加优越。此外,基于自然浸泡试件的材料表面电位极差一时间曲线,也可用丝束电极研究材料的点蚀潜伏期。  相似文献   

16.
魏学军  李劲 《金属学报》1994,30(9):B393-B397
采用微机控制激光散斑干涉技术,对多晶纯铜平板预裂纹试样在空气及在3.5%NaCl溶液中外加阳极电流条件下的裂纹张开位移进行了原位测量,并对比了这两种条件下,裂尖表面应变场的变化,研究了阳极溶解对裂尖材料总体形变和表面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阳极电流后,裂尖表面应变量和应变范围都明显增大,而反映裂尖总体形变的张开位移变化很小。阳极溶解对金属内部材料的形变没有直接的影响,只能缓解金属表面的变形硬化,促进金属的表面变形.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焦离子束溅射蚀刻加工了微米尺寸304不锈钢悬臂梁试样.利用静态及动态弯曲加载研究了微米尺寸材料的形变与疲劳开裂行为.结果表明:随薄膜厚度的减小,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塑性下降.屈服强度随悬壁梁厚度的变化关系与Hall—Perch晶粒强化关系相似.微小悬壁梁屈服强度的升高来源于小尺度材料在非均匀变形下引起的应变梯度贡献的增加;而塑性下降则归因于较薄薄膜的晶粒内较少的可动位错.疲劳裂纹从尖缺口处萌生的门槛值接近块体材料.  相似文献   

18.
钼对低碳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君华  郑琳  郭斌  李平和  谢长生 《轧钢》2005,22(4):27-29
研究了低碳微合金钢中Mo元素对形变奥氏体在连续冷却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在此系列钢中,随Mo含量增加,针状铁素体量随之增加,同时钢中出现贝氏体束和M-A组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M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抗拉强度的提高幅度高于屈服强度,屈强比随Mo的加入而降低,且随M~A组织增多,钢的冲击韧性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19.
镍基高温合金U720Li的组织稳定性及蠕变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璇  周兰章  郭建亭 《金属学报》2001,37(11):1159-1164
研究了新型镍基高温合金U720Li在650和700℃时组织稳定性,蠕变和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在长期时效过程中,初生γ‘、二次γ‘相以及晶界析出相的形态几乎不发生变化,三次γ‘相经历一个粗化长大和溶解消失的过程中,蠕变第一阶段的形变量随着施加应力的增加单调增大,而在700℃蠕变时,蠕变第一阶段的形变量随着施加应力的增加先降后升。合金650和700℃蠕变断裂寿命和最小蠕变速率在低应力区和高应力区服从于不同斜度的双对数线性规律。在高温低应力下,合金的蠕变机制为位错攀移机制,而在低温高应力下,蠕变过程由位错切割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20.
Ti—47Al—2W—0.5Si抗蠕变合金的高温力学行为和变形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Ti-47Al-2W-0.5Si铸造合金的力学行为和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合金的室温-高温屈服强度和650℃蠕变强度都超过LN713LC镍基高温合金的比屈服强度和比蠕变强度,表现出优异的中温力学性能。在蠕变过程中,随着载荷和温度的增加,合金的最小蠕变速率随之增大。可用蠕变方程εm=A(σ/E)^10exP(-420/RT)来描述。位错在界面处繁殖,并在α2/γ层片中缠结和塞积,导致合金的初始蠕变应变速率降低。当位错运动受阻时,可以通过孪生方式使内应力得到缓解。在蠕变第一阶段就可以发生孪生和剪切现象。在高温应力作用下,α2片层发生粗化和相转变。此外,还对合金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考核,并说明了该合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