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二门油田北块浅层系H2I3小层为带气顶、油环及边水的特稠油油藏,先后采用边外注水开采、出砂冷采(用螺杆泵)以及蒸汽吞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开发方式及效果进行了预测,认为直接蒸汽驱效果优于继续蒸汽吞吐和间歇蒸汽驱,并对该层转蒸汽驱开发的技术可行性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肖  郑勇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10):323-325,328
针对下二门油田浅北稠油目前已进入高轮次蒸汽吞吐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地下存水多,油汽比低,排水期增长,高含水低采出率,开发效果差,提高采收率困难等问题,通过采取调整注汽参数优化、提高生产压差及氮气泡沫调剖等技术对策,提高了蒸汽吞吐热能利用率和吞吐周期产油量,缩短了排水期和减缓了汽窜问题,有效地改善了稠油热采的开发效果。实现了下二门油田浅北稠油高轮次吞吐期的可持续开发,同时也为其他同类型油田持续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3.
下二门油田中深特稠油区块自2005年投入开发以来,持续强化热采,大部分油井已进入多轮次吞吐开发的后期,平均吞吐周期超过11轮次。受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蒸汽沿高渗透带突进,出现超覆和汽窜现象,排水期延长,且地层亏空大,吞吐效果变差。针对该区块的这些问题,利用氮气+泡沫剂起泡封堵高渗透层和大孔道,调整吸汽剖面,用氮气补充地层能量,提高了注汽效果。笔者主要针对发泡剂的研究进行论述。给出了发泡剂的配方,对发泡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确定了最佳气液比为1.2:1,现场累计施工15井次,措施成功率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下二门油田浅北区块为特稠油油藏,先后经过零星试采、稠油冷采、蒸汽吞吐三个阶段,由于地层出砂严重等原因,一直未能达到方案设计要求,2005年对T4-2122和T4-2123井采用高压砾石充填防砂工艺技术,结合隔热油管注蒸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 下层系基本概况下二门油田核三段Ⅲ、Ⅳ油组构造形态为被断层复杂化的短轴背斜 ,构造内发育的②、④、⑤三条正断层将该构造切割成四个断块 (Ⅰ、Ⅱ、Ⅲ、Ⅳ ) ,其中Ⅱ断块为主体含油部位 ,在该断块内发育的①号断层又将Ⅱ断块分割成Ⅱ 1、Ⅱ 2两个次级断块 ,油层集中分布于Ⅱ 2断块。单元基础地质参数见表 1。表 1 下二门油田核三段Ⅲ、Ⅳ油组基础地质参数含油面积(km2 )地质储量( 10 4 t)孔隙度( % )渗透率( μm2 )平均有效厚度(m)油层埋深(m)地层温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 % )2 3 2 40 2 9~ 19 60 0 3 4~ 2 77810 82 2 0 0 79…  相似文献   

6.
针对蒸汽吞吐开采成本较高的情况,帝国石油公司正致力于稠油开采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以期替代蒸汽吞吐开采法,降低开采成本。井筒采矿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应用喷嘴向油层中高压喷水,冲刷疏松油砂,在井筒周围形成大洞穴;原油和砂子在高压作用下,从套管与喷射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排出地面。本文将介绍井筒采矿法的基本概念和作法,并对帝国石油公司在冷湖油田所开展的两个矿场试验项目的结果进行讨论。最令人关心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内外超稠油油藏开采工艺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思路,选择了胜利、河南等油田稠油开发试验做为实例,结合江汉油田稠油油田的特点,旨在探索适合江汉油田开采稠油油藏的经济的有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二北稠油油藏防砂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二北稠油油藏开发特点 孤岛油田中二北馆5稠油区为重质稠油油藏,原油具有高比重、高粘度等特点,其原油组分也具有含硫高、胶质高、沥青高的特征,原油粘度与密度成正相关,且原油密度和粘度具有纵向上随井深增加而增大,平面上随构造部位降低而增大的特点。在稠油开发过程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含水接近90%、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80%的情况下.下二门油田连续6年在1.1%以上的采油速度下产量稳升。指出地质精细描述、三次采油规模化应用和三采单元的梯次接替、适度措施补产、滚动增储和老井复查寻找新储量增储建产是下二门油田高效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下二门油田Ⅰ断块核二段边水气顶油藏自1978年投入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早期开发气窜,边水能量较强,油气水界面的差异及开采过程中的变化,使得油气水分布状况异常复杂,井网适应性变差,储量控制程度降低,针对后期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为提高储量控制程度,控制含水、改善开发效果,通过对油井开采特征研究,分析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重构开发单元、井网调整,充分发挥水平井在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增加单井产量的技术思路,并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下二门油田非均质大孔道油藏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二门油田H2 Ⅱ油组具有非均质性严重、大孔道发育、水油流度比高的油藏地质特点。注水开发时 ,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水驱波及效率低 ,造成水驱开发效果差 ,水驱采出程度仅为 2 4 %。对此开发出高强度调剖剂进行油层深部调剖 ,整体封堵水窜 ;同时筛选适用于污水配制的超高分子量的聚合物(HPAM分子量 :2 0× 1 0 6~ 2 8× 1 0 6) ,增加驱替液黏度 ,改善油水流度比 ,提高波及体积和开发效果。该矿场试验把调剖和聚合物驱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 ,共设计 7口注聚井、1 8口生产井。注聚合物前 ,全部注入井实施整体深度调剖 ,平均调堵半径大于30m ,有效地遏止了大孔道窜流 ,使后续聚合物溶液能较均匀地进入油藏剖面 ,确保了聚驱效果。目前已注入聚合物段塞 0 .39PV ,累计增油 9.39× 1 0 4t,阶段提高采收率 6 .5% ,达到了矿场试验预测的开发指标 ,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图 2表 3参 3  相似文献   

12.
下二门油田核二段Ⅱ油组属于普通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薄、非均质严重、地下原油粘度大。经过20多年的水驱、聚合物驱及后续水驱开发后,油藏采收率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二次聚合物驱采用井网调整技术、注采参数优化技术、全过程调剖技术、动态调整技术等关键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矿场应用效果。实践表明二次聚合物驱能较好地改善该油藏的开发效果,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下二门油田核二段Ⅱ油组普通稠油油藏二次聚合物驱是国内第一个开展二次聚合物驱的单元,其成功经验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杜255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原油性质,开发方式等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块杜家台油层出砂机理及历年汉砂效果。该块出砂主要与储层性质,流体性质及开发方式有关,化学防砂比较适用该块的出砂治理。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含水接近90%、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80%的情况下,下二门油田连续6年在1.1%以上的采油速度下产量稳升.指出地质精细描述、三次采油规模化应用和三采单元的梯次接替、适度措施补产、滚动增储和老井复查寻找新储量增储建产是下二门油田高效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下二门油田下层系开发效果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指标很多,以下二门油田下层系为例,提出6项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以期能够对开发效果进行客观合理评价,适时监测油田开发动态,从而为全面了解油藏开发状况,进行下一步稳油控水,调整挖潜服务。同时为国内外开发同类性质的油田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是一个复合油田,以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稠油油藏为主。针对该油田稠油区块油井检泵周期短、出砂严重、热采工艺无法有效开展的问题,对采油工艺进行了改进。连续杆螺杆泵、压裂防砂、原油降粘等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效延长了稠油区块油井检泵周期、控制了油井出砂、提高了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7.
稠油采油工艺的探索试验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矿场探索试验和应用研究了,提出了一套较完善实用的针对原油粘度在8*10^4mPa.s以下的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采油工艺方法。这套方法成功地使郑6块、广饶潜山油藏、胜三区东一段等稠油油藏投入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下二门油田普通稠油聚合物驱后水驱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下二门油田核二段Ⅱ油组注聚合物驱油转水驱后原油产量递减快的情况,开展了以注水井及时分注、调配为中心,结合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及解堵,提高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控制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扩大聚合物驱效果的后续水驱开发技术研究和应用,使单元在转水驱后产量的递减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增油效果远好于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胜坨油田稠油油藏防砂治理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李晓荣  程斌 《特种油气藏》2002,9(2):56-58,68
本文针对胜坨油田胜三区东营组油藏地质及油藏特点,分析了1998年以来在东营组油藏不同单元,不同油藏条件,不同原油物性油层所采取的防砂措施,结合目前油藏开发状况,提出了稠油油藏及其边部的低产能井采用管外高压一次充填防砂或PS防砂;对泥质粉,细砂出砂层段采用PS防砂或酸化-抑砂剂处理,对油藏高部位供液能力的井采用防砂提液与油层预处理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月海油田月东稠油油藏输送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东稠油油藏属于滩海稠油区块,附近没有稀油来源,采取常规稠油掺稀油输送方式存在一定的难度,借鉴以往生产实践,可采用加热或乳化降粘输送。本文在室内流变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月东稠油油藏原油外输管线沿程压降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优选方案,从而为该区稠油外输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