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导了加装耦合地线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计算方法。该方法在导线上耦合电压分量的计算中,取消了过去其它方法常采用的避雷线和耦合地线电位相同且均等于塔顶电位的假设,使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计算更加精确。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假设计算得到的耐雷水平比不采用假设计算得到的耐雷水平约偏高7~13%。 相似文献
2.
云南电网220kV福贡—兰坪输电线跨越碧罗雪山的线路段受高海拔重覆冰的地理气象条件限制,每年一到覆冰季节,线路不均匀脱冰时经常出现导线对避雷线放电引起跳闸中断供电,致使线路被强迫停运数月。塔顶架设双避雷线的防雷措施对线路的供电可靠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的监测该线路过雪山段不处于雷电活动频繁区的情况提出两种线路改造方案:在拆除双避雷线后,架设耦合地线或旁路屏蔽地线,旨在保证线路防雷性能的前提下减小不均匀脱冰带来的影响。构建在不同防雷措施下的本段线路仿真模型并进行雷击电磁暂态仿真计算,比较耐雷水平以验证所提方案的防雷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线路避雷线拆除后仅架设耦合地线或仅架设旁路屏蔽地线,雷击杆塔时线路耐雷水平都能满足电力行业标准的要求。该线路经防雷改造后已经过一雷电季节和覆冰季节的运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以上防雷措施改造方案能在保证线路防雷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线路的不均匀脱冰跳闸事故。 相似文献
3.
4.
5.
6.
架空配电线路裸露在空气中,极易遭受雷击产生雷电过电压,导致线路保护装置跳闸甚至线路电气设备元件的损坏,从而造成供电中断,影响了广大用户的生产和生活。对配电网架空线路感应雷过电压产生机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提出静电感应分量是配电网线路感应雷过电压的主要构成部分。并研究了目前常见的计算雷击导线附近大地时架空线路感应雷过电压的HC/idalen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表明大地电导率对架空线路感应雷过电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通过110KV曹仙线8杆安装HY5CX-110/220线路型避雷器前后线路耐雷水平的比较,分析了其防雷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影响架空线路耐雷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计算,提出一些改善线路耐雷性能的措施,为用户线路改造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根据我国电网覆冰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融冰的实践经验,在分析地线融冰机理的基础上,结合传热学的原理,建立椭圆融冰的数学计算模型,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最小融冰电流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LBGJ-100-20AC、LBGJ-120-20AC、LBGJ-150-40AC这3种铝包钢绞线的地线融冰电流,分析覆冰厚度、风速、环境温度以及融冰时间等因素对地线融冰的影响;计算不同地线材料与融冰电流的关系;最后,通过该文提出的计算模型计算目前输电线路工程常用地线材料的最小融冰电流.计算结果与目前工程应用较多的布尔斯道尔夫融冰电流计算公式对比,发现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架空输电线路直流融冰过程中,融冰电流是由覆冰厚度、环境温度、风速和地线材料等参数共同决定,其中,环境温度、覆冰厚度和地线材料对地线短路电流融冰均有显著影响,但风速的影响相对较小.该文提出的融冰电流计算模型,为输电线路地线融冰电流的选择及融冰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通过对几起750 kV输电线路架空绝缘地线并联放电间隙持续放电,以及引起的地线绝缘子脱串事故成因分析,认为并联间隙距离不合格及感应电压的共同作用,加速了绝缘子的老化,最终失效并导致绝缘脱串.针对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设计和运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超高压输电线路全绝缘架空地线复合绝缘子断裂原因,提出改造措施,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绝缘子进行断面特征及内部解剖检查,并结合绝缘子拉力试验和受力分析结果,认为由于压接式U型联结头设计裕度不足,在覆冰的情况下绝缘子承受横向切力,使U型联结头与三角联板互卡,横向切力足够大时导致绝缘子断裂。在绝缘子接地端和联板之间增加直角挂板,使绝缘子与联板间有足够活动裕度,有效缓冲了不平衡荷载,解决绝缘子断裂问题。该方法简单、有效,经济可靠,在今后的全绝缘地线建设、改造中可借鉴实施。 相似文献
19.
验证超高压输电线路架空地线直流融冰的可行性。以500 kV桂林变电站融冰装置为例,确定超高压输电线路架空地线融冰接线方式,在此基础上介绍线路普通地线及OPGW地线融冰的仿真建模方式和特点。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超高压输电线路普通地线及OPGW地线直流融冰的可行性。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架空地线融冰试验过程中,发现地线放电间隙过小导致直流融冰装置闭锁,架空地线融冰接线方式转变困难,普通地线和OPGW地线因过电流被烧断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