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稠油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构造演化与沉积作用研究及生油岩地化条件分析认为。湖盆形成时的扩张和高位期延续时间长、沉降速度快、水域宽广、湖水深、沉积物欠补偿、微生物发育。形成了西部凹陷巨厚的生油建造,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沙四段强还原碱性湖泊沉积环境下生成的生油岩具有较高的原生沥青含量和低熟油生成能力;低矿化度的地层水及浅层油藏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促使原油稠化。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为亲水单体,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亲油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80℃下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类非聚醚型共聚破乳剂。考察了不同乳化剂对合成产物稳定性的影响,对引发剂用量、水用量以及单体配比对产物Mn和破乳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OP-10复合乳化剂得到的乳液稳定性好,最佳用量为1.2g,引发剂用量为0.25g、水用量为50g、单体总量为20g、单体配比m(BA)∶m(MMA)∶m(MAA)∶m(AA)=12∶4∶0.5∶1.25,所得固体产物Mn大,分布指数小,破乳脱水效果最佳。在破乳温度为75℃、加药量为300mg/L的条件下,脱水率可达93.50%。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将辽河稠油减压渣油分离成14个窄馏分和1个萃余残渣,测定了各个窄馏分的性质和组成,用改进的Brown-Ladner法计算了各个窄馏分和原料的结构参数,预测了窄馏分的二次加工性能,对特征化参数与窄馏分的性质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随着窄馏分产率的增加,残炭值、S和N及金属元素含量逐渐增加,饱和分质量分数减小,胶质质量分数增大,芳香分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芳香碳率fA增大,环烷碳率fN和烷基碳率fP逐渐减小.加工性能较好的窄馏分产率为15.18%.建立了辽河稠油减压渣油窄馏分残炭值、芳碳率、环烷碳率、烷基碳率与特征化参数之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稠油开采量逐步成为新的储量增长点,由于稠油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大,随着开采量的增加,稠油(包括超稠油)的输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与美国等国的稠油管道广泛采用加热输送工艺,就工艺方法本身而言,我国与国外的水平相当,但在管道的运行管理和主要输送设备的有效利用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文章对稠油管道输送降粘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辽河稠油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是“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之一。与稀油井相比,稠油水平井具有地层胶结疏松、井眼易垮塌、需要注汽热采以及在采油期间井眼出砂等特点,因此,钻井成本也相应增加。根据辽河油田已完成的三口水平井的情况,对稠油水平井的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应用水平井开发稠油油藏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利用辽河超稠油,胜利炼油厂研究所对超稠油进行了室内减粘裂化研究及注防焦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稠油最佳反应条件为:40Min—0.4MPa一420℃。添加100ug/gSFJ-1防焦剂,可使反应温度提高10-15℃,轻油收率增加7%以上,降粘率提高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9.
10.
辽河稠油泥砂碳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生产各个环节产生的含油污泥,开发了油泥碳化处理技术,配套研发了专用催化剂、油泥碳化处理装置和碳化处理工艺。该技术解决了稠油开采产生的各种含油泥砂的综合处理问题;油泥碳化处理后,油、泥砂、水分离彻底,油品回收率高,实现了油田各类油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辽河断陷稠油油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形成过程中断裂活动对稠油油藏的形成与分布所起的控制作用,并结合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加以佐证。最后讨论了不同成因稠油油藏的勘探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辽河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辽河中深层稠油油藏最终采收率,在齐40块开展了蒸汽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地面模拟实验和软件计算方法对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的井网井距、注采工艺参数等关键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先导试验的验证与完善,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于中深层稠油油藏特点的蒸汽驱开发技术,包括油藏工程设计技术、高温注汽隔热技术、高温举升技术、动态调控技术等.目前蒸汽驱技术已在齐40块进行了工业化应用,见到了较好效果,预计该区块最终采收率可达56%,比目前蒸汽吞吐方式下采收率提高近一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将辽河稠油减渣分离成14个窄馏分和1个萃余残渣,测定了各个窄馏分的性质和组成,用改进的Brown-Ladner法计算了各个窄馏分和原料的结构参数,预测了窄馏分的二次加工性能,对特征化参数与窄馏分的性质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随着窄馏分收率的增加,残炭值、S和N及金属元素含量逐渐增加,饱和分质量分数减小,胶质质量分数增大,芳香分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芳香碳率fA增大,环烷碳率fN和烷基碳率fP逐渐减小。加工性能较好的窄馏分收率为15.18 %。建立了辽河稠油减渣窄馏分残炭值、芳碳率、环烷碳率、烷基碳率与特征化参数之间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蒸汽吞吐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接替方式,辽河油田于2005年开始在曙一区杜84块主体部位开展超稠油SAGD开发方式的研究、试验与推广工作。通过对国外SAGD技术考察,对已建地面工艺设施大量调研,并与科研单位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结合辽河油藏物性,在杜84块相继开展SAGD先导试验、工业化试验以及工业化应用。经10年运行与改进,归纳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辽河特色的油气集输、原油处理、稠油注汽、稠油污水处理、热能利用等地面工艺的关键技术。截至2017年底,杜84块累计建设72井组,年产油量105.7×10~4t,比吞吐阶段峰值产量高14.9×10~4t,SAGD阶段累积产油692.5×10~4t,建成了集油气集输、原油脱水、注汽、污水处理等生产设施为一体的SAGD工业区,为辽河油田稳产千万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辽河稠油油藏经济极限产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油田具有丰富的稠油资源,目前动用稠油地质储量占总动用储量的45%以上,而稠油年产量已占辽河油田年产油量的60%以上。因此,研究稠油油藏经济极限产量变化规律,对评估辽河油田特定油气资产和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经济极限产量的4个影响因素之后,重点讨论了油价对经济极限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成本、商品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辽河稠油经济极限产量随着油价的提高而降低,其递减规律为指数递减。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区稠油物性比较复杂,不能采用一种工艺进行油气集输,通过长期的室内研究和大量的生产实践,现在已形成一整套具有辽河特色的单管热输、稠油掺稀油(水)和三管伴热等稠油集输工艺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油田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根据辽河新区侗油的特点,采用了催化脱蜡技术降低其凝点和酸值;再经溶剂精制改善其油品的安定性,色度及粘温性能。从而生产出环烷基润滑油基础油组分。 相似文献
18.
辽河稠油水平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油田稠油水平井井身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经过几年工作,已基本掌握了稠油水平井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影响井身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和设计稠油水平井井身结构的方法。通过辽河油田几口稠油水平井的钻井实践,表明该课题所论及的内容有较强的科学性及现实性,完全满足稠油热采水平井的需要,而达到国内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辽河超稠油乳化降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辽河超稠油的常温输送和制备乳化燃料油,用HLB值11.5的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将酸值5.89mgKOH/g、含水9.0%、30℃粘度1415Pa·s的辽河混合超稠油乳化成油水体积比70∶30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乳化药剂组成(g/L,以水相计)如下:碱2.0;混合表面活性剂5.0;促进剂1.0;助剂3.0。用该组乳化药剂制备的油水体积比70∶30水包油乳状液,30℃、28.68s-1粘度为40mPa·s,另加入1.0g/L稳定剂可使乳状液粘度降至30mPa·s;如将乳化药剂中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改为11.0,则制得的乳状液粘度升至124mPa·s,其稳定性则增大。这3种水包油乳状液的流变性都比较接近牛顿流体,在20~80℃下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较小。图4表2参5。 相似文献
20.
白音查干凹陷生物降解稠油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音查平凹陷生物降解稠油物性及地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凹陷稠油宏观上具有密度、粘度、凝固点高,饱和烃含量低,饱和烃与芳烃比值小的特征;微观上烷烃色谱及生物标志物表明稠油为两期混合油,成熟度属低-较成熟油的信息。通过同位素技术恢复了达6井稠油密度后,以生物标志物及物性特征将该凹陷稠油划分为三级降解油,为了解该区含油气远景和地质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