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自行搭建的管道内壁残余应力测试平台,通过切割法测得核电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管板接头传热管内壁的焊接残余应力,结合有限元模拟,研究了传热管内壁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测得传热管/管板接头中传热管内壁近焊缝处的轴向和周向残余应力均为拉应力,随着距焊缝中心线距离的增加,残余拉应力减小并变为压应力,在距离焊缝中心线12mm处,残余压应力最大,在距离焊缝中心线21mm处残余应力减小至焊前初始应力;传热管内壁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该有限元模型可以准确模拟核电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管板接头传热管内壁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4.
6.
7.
8.
介绍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蒸汽发生器的结构和主要特征,简述了RCC—M规范(2000版+2002补遗)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蒸汽发生器的主体材料、焊接材料、制造中的主要焊接技术以及产品焊缝见证件的设置。 相似文献
9.
《机电信息》2021,(28)
探讨核电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稳态特性,并对其结构和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同时验证不同功率水平下,污垢和堵管程度对蒸汽发生器运行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负荷的不断增加,蒸汽发生器双侧回路的传热系数逐渐变大,但其变化速率小于负荷的变化率,其中无堵管污垢情况下的总热传导系数高于有堵管污垢情况下的传导系数;同时,蒸汽发生器负荷率不断增加,入口、出口温度以及平均温度逐渐上升;负荷率60%以后,出口温度的上升速率逐渐缩小,且平均温度的上升速率呈放缓态势;随着负荷率的增加,蒸汽发生器的循环倍率由20降到3.4。因此,为了满足蒸汽发生器的散热需要,使其处于额定状态,要对其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使其呈现动态的稳定状态,以保障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建立的溴化锂降膜式发生器实验台对管内有来福线的低肋管进行实验研究。管内有来福线的整体低肋管管内的来福线用来强化管内的换热,管外的肋片用来强化管外溶液的传热传质。在管内换热状况比较差的情况下,用管内有来福线的整体低肋管能提高整个发生器的传热系数。实验中,在热水流量较小以及热水进口温度较低情况下,这种传热管能有效改善降膜式发生器的传热传质。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介绍了1000MW与600MW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特点及主要设计参数,简述了ASME规范与RCC-M规则应用的主要区别,介绍了两种蒸汽发生器的主要材料、关键装配、加工和焊接技术。1000MW蒸汽发生器在制造技术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改进与创新,已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制造技术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EPR核岛蒸汽发生器上部水平支承主要结构和材料进行了介绍,结合焊接工艺评定,对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坡口的设计、焊接材料的选择和具体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简述了工艺评定和产品应用的过程,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湍流激励是核蒸汽发生器换热管发生流致振动的重要机理之一,也是微振磨损的重要诱因。为计算换热管的微振磨损速率,需要首先获得湍流激励功率谱密度(PSD),其此前只能通过试验的方法获取。为利用CFD方法获得换热管上的湍流激励功率谱密度,建立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束流场的数值模型,基于LES方法计算得到了管束内部的流场分布,提取了传热管上所受流体力并计算得到了其功率谱密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果显示,管束内部传热管所受流体力为具有尖峰特征的宽频信号,其能量集中在一定带宽内。其结果为利用CFD方法计算传热管微振磨损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制氢装置中的蒸汽发生器壳体在使用时连续在不同部位开裂泄漏,通过实施全面的检验,并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了其开裂失效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