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可验证加密签名方案常用于构建公平交换协议,公平交换协议中的可信第三方往往会成为瓶颈。该文将Boneh等提出的单仲裁者可验证加密签名方案扩展为具有多个仲裁者的方案,方案应用无可信中心的可验证秘密共享技术实现了仲裁权力的分散。基于所构建的方案设计了一个公平合同签署协议,协议的可信第三方由多个仲裁者来构成,降低了第三方与其中一方合谋欺骗的风险。除此之外,协议具有不可伪造性、非透明性、公平性和机密性。由于该方案的设计是基于短签名方案和聚集签名方案,因此具有更高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n个离线半可信第三方提出一种新的公平合同签署协议.该协议利用公开可验证秘密分享(PVSS)原理,不仅实现了签名者隐私的保护,还有效地降低了签名者中的一方与离线半可信第三方合谋来获取另一方签名的概率,从而使得合同签署协议具有更好的公平性.另外,本协议还通过利用多重签名技术,使签名者最终获得同时包含双方签名的合同,这是传统纸质合同的显著特点,因此提出的协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Schnorr签名中嵌入用户的身份信息设计了一个公平的合同签署协议。与已有的没有嵌入用户身份信息的合同签署协议相比,该协议具有更好的公平性。另外本协议还引入了n个离线的半可信第三方,分析表明这不仅实现了签名者隐私的保护,还有效地降低了签名者中的一方与离线半可信第三方合谋来获取另一方签名的概率,它的理论基础是公开可验证秘密分享。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Schnorr签名中嵌入用户的身份信息设计了一个公平的合同签署协议。与已有的没有嵌入用户身份信息的合同签署协议相比,该协议具有更好的公平性。另外本协议还引入了n个离线的半可信第三方,分析表明这不仅实现了签名者隐私的保护,还有效地降低了签名者中的一方与离线半可信第三方合谋来获取另一方签名的概率,它的理论基础是公开可验证秘密分享。  相似文献   

5.
具有分布式半可信第三方的公平交换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可验证秘密分享和可验证加密技术设计了一个安全的双方公平交换协议。该协议引入了分布式的半可信第三方,与已有的具有单一半可信第三方的公平交换协议相比,分布式半可信笫三方的存在使新协议的安全性和公平性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利用Cha-Cheon的基于身份的签名方案提出了一个可证安全的基于身份的可验证加密签名(verifiably encrypted signature,简称 VES)方案,并利用该方案和基于身份的代理可验证加密签名(proxy verifiably encrypted signature,简称 PVES)方案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多元合同签署协议.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始签名者或代理签名者分别利用VES或PVES实现承诺消息的交换与认证,并未使用复杂的零知识证明系统,从而有效避免了大量运算.当争议发生时,可信第三方从VES或PVES中恢复出有效的合同签名,以保证签署者的公平性.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协议满足不可否认性、时效性以及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公平合同签署协议通过引入中心化的可信第三方来保证协议的公平性。当第三方不诚实且和签署一方进行合谋,就会对另一方产生不公平。同时,第三方可能会泄露参与方的敏感信息,这将极大地威胁参与方的隐私。故合同签署的公平性和隐私性均依赖于第三方的可靠性。基于区块链的公平合同签署协议可去中心化从而避免依赖第三方来解决公平性,但区块链可被公开访问和验证,这为参与方的隐私问题又带来新的挑战。已有的基于公开区块链的隐私保护公平合同签署协议利用参与方共享的秘密因子对合同信息及公钥进行加密从而隐藏了参与方数字证书中的真实身份信息;但在协议的承诺阶段,由于区块链的假名性,执行两笔保证金交易时可能会泄露正在签署合同的参与方信息。为最大限度保护参与方的身份隐私,本文基于混币技术,通过引入半诚实可信第三方来提供参与者身份的混淆服务,并结合盲的可验证加密签名方案,设计出新的隐私保护公平合同签署协议。该协议可支持多个合同签署人通过区块链完成公平的合同签署,不仅可以保护与合同相关的隐私内容,还可以保护参与方的身份隐私。  相似文献   

8.
沈炜 《计算机工程》2004,30(7):108-110
扩展了半可信第三方的思想,提出条件可信第三方,给出可接受的第三方必须满足的条件,并结合离线可信第三方提出一个基于离线条件可信第三方的挂号邮件协议,目的是在保证可接受的公平结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可信第三方的依赖;新协议在离线可信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可接受的公平结果;而且协议中的证据是第三方可验证的,未使用特殊的签名和加密技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验证加密机制和群签名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数字商品交易的公平电子商务协议。该协议仅需要一个离线的半可信第三方来提供公平性保障。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降低了对第三方信任度的要求。同时,本协议还具备数字商品的有效性验证、自动争议仲裁、消费者匿名性保护等安全属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签名者隐私保护的公平合同签署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文远  张爽 《计算机工程》2009,35(9):153-154
电子合同签署是数字签名公平交换的实际应用,而签名者隐私的保密问题是影响电子合同签署协议应用的重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签名者隐私保护的公平合同签署协议,通过利用签名的划分、签名的可验证加密及双线性对等技术实现对签名者隐私的保密。该协议结构简单,能保护签名者的隐私,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半信任模型的无收据的电子投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同态EIGamal加密、门限EIGamal加密和同指数知识证明等技术,给出了一种无收据的电子投票方案.该方案同时保证了选票的秘密性、广义可验证性和公平性.与以前协议不同的是,所提的方案基于半信任模型,即投票者不必无条件地信任所谓的“可信赖第三方”.文中首先给出了“半信任”的定义,然后证明了所提方案在半信任模型下该方案仍然满足无收据性,从而防止了选举中的“选票买卖”、“强迫选举”等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2.
A contract signing protocol lets two parties exchange digital signatures on a pre-agreed text. Optimistic contract signing protocols enable the signers to do so without invoking a trusted third party. However, an adjudicating third party remains available should one or both signers seek timely resolution. We analyze optimistic contract signing protocols using a game-theoretic approach and prove a fundamental impossibility result: in any fair, optimistic, timely protocol, an optimistic player yields an advantage to the opponent. The proof relies on a careful characterization of optimistic play that postpones communication to the third party.  相似文献   

13.
针对许多协议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合同签署中不能完全实现公平性与保密性,利用ElGamal数字签名方案构建了一种新的同时生效签名方法并运用于公平电子合同签署协议。不引入第三方参与协议保证合同内容的保密性;利用模糊签名同时生效的方法保证电子合同签署的公平性。协议适用于大部分网络中的电子合同签署。  相似文献   

14.
一个新的门限证实数字签名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乘法秘密共享思想和RSA公钥密码算法提出了一个新的门限证实数字签名方案。新方案首次将门限数字签名和证实数字签名的功能结合起来,并且签名的证实和否认协议采用零知识证明的思想。新方案效率高,在二次剩余困难假设和RSA安全的条件下是安全的。新方案中由个参与者合作产生签名,由半可信任的第三方证实者完成签名的有效性验证,方案既能使签名方控制签名有效性的任意传播,又能防止签名方对不利签名的拒绝验证行为,有效保护验证者合法权益。新方案能应用于电子合同的公平签署。  相似文献   

15.
非滥用性是合同签署协议提出的新的安全需求,人们对它的描述还模糊不明。利用交互式定理证明器Isabelle/HOL推导了“TTP的aborted仲裁”与“失败的合同签约”的不等价关系,提出了“合同签约失败”的形式定义,提出了一个新的非滥用性的形式化描述,验证了BW多方合同签署协议的非滥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许多协议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字产品交易中不能够同时实现信息交换及支付的公平性,提出一种新的公平交易协议,即借助STTP(半可信第三方)公平交换顾客与商家的交易信息,并在同时生效的签名基础之上实现支付的公平性。协议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公平性与不可抵赖性,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字产品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