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分析闽江下游南北港分流比变化过程以及河道演变对分流比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测资料,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流比变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997—2020年,闽江南北港分流比变化明显,2009年之前分流比变化程度强于2009年以后;1997—2020年,河床冲淤变化是南北港分流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导致50~200年一遇洪水北港分流比减小9.1%~10.6%,河道平面束窄对南北港分流比也有一定影响,影响幅度约3%。研究成果可为闽江下游南北港整治和保护管理及涉河开发建设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地收集了闽江下游分流口河段的水位、流量、断面、比降、泥沙资料以及该河段的河床演变,整治建筑物设置沿革,历年分流比演变情况。讨论了分流比与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分析,其中着重讨论了断面面积,河床演变,整治建筑物与分流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闽江下游河道水口坝下—金刚腿段二维EFDC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水文水质同步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模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闽江下游河道DO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北港分流比,削减闽侯城镇生活、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量和使福州市区排入北港的内河(光明港、白马河)水质达到Ⅴ类水标准内,能够增加北港水体的DO,相反减小水口水库下泄流量则会导致DO降低。为确保闽江干流下游DO持续稳定达标,应采取增加北港分流比、增加枯水期水口水库下泄流量、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减小枯水期闽江下游调水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历年来实测水文资料,对闽江下游南北港的分流比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工作,对南北港分流比随洪峰的不同量级而异的现状,以及各量级洪峰分流比的年际变化作了探讨与论证。并从“过水水位”、“过水断面面积”、“水位流量关系的控制”等概念性问题上揭示分流比变化的趋势及其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5.
该文基于Delft3D模型,利用长期观测地形图和实测水文数据建立闽江下游至近海大陆架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研究闽江下游潮差、水位及南北港分流比。结果表明:潮波受地形及径流的影响,潮差向上游迅速递减,北港上游潮差相比多年平均值有明显增大趋势;下浦水位已受潮流影响,地形下切是其中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下泄流量涨潮时南港是北港的3~4倍,落潮时南港是北港的2~3倍;南北港分流比洪季时约为4∶1,枯季时约为2∶1。建议尽快采取有关措施综合治理闽江下游河道,缓解其冲刷趋势,合理确定闽江南北港分流比。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运行必然会改变鄱阳湖的水情。本文利用EFDC水龄模块模拟了鄱阳湖的水龄分布,并分析研究拟建的水利枢纽工程在丰、平、枯等典型年份对水龄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五河"来流流量以及长江顶托倒灌作用的影响,鄱阳湖水龄在赣江入湖三角洲和入江水道较小,平均水龄分别是16.6 d和23.2 d,而在东北湖湾较大,平均水龄为119.4 d;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会减小鄱阳湖枯水期的流速,从而增大水龄,主要影响区域是北部过江水道区域以及中心湖区西侧的赣江入湖三角洲区域,尤其是过江水道的东侧,水体有明显滞留;水利枢纽工程增加了整个湖体的水力更换时间,在枢纽调控方案的补偿调节期和低枯水期水力更换时间增加了20%左右。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闽江下游南北港河床演变及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闽江福州河段长系列的水文资料,应用水文水力学原理,分析发现南北港水文水力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1977年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诸如修建分流丁坝、拆除洪水桥旧桥墩以及盲目在北港大量采沙等原因,导致河流动力作用的恶劣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南北河道、设计南北港水量分配方案是当务之急.文中还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赣江东西河分流比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赣江在南昌河段首次分汉为东西两河,东西河分流比特性直接关系到下游河道的稳定和防洪安全.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实测的东西河分流比资料,东西河分流特性与流量、水位、两汊道过水条件、汊道比降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西河分流比随流量增大而减小,自2000年以来,相同流量下的西河分流比逐年增大.分流比与水位的相关关系表明:在相同水位条件下,2006-2008年的西河分流比较2003年普遍增大8%以上.2003年以来,西河口门人流条件和汉道内泄流能力均比东河明显改善和增强,导致了西河分流比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9.
10.
该文在闽江下游河道地形变化情况调查基础上,分析闽江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变化原因及其对咸潮入侵、水源水质与河道堤防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近二十多年来,闽江下游河床下切严重,且呈加剧趋势,河床演变导致闽江下游潮流回溯,对水源水质影响的时空范围和程度加大,对河道堤防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据此提出确保供水安全的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平原河网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水质问题较为突出,为改善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状况,选取江苏省无锡市滨湖河网2018年洪季和枯季19个断面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基于MIKE21滨湖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及Python能量计算模型,探究能量耗散规律以及能量、水质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佳调水流量区间。结果表明:滨湖河网水质浓度与河流能量显著负相关;一定调水流量的增加使得河流总能量随之上升,能量到达阈值后,随调水流量的上升,河流总能量呈降低趋势;在能量目标层面上优选引调水方案,能有效协调引调水过程中存在的异质性因素,确定逐日最佳调水流量区间及河网总能量最佳区间,提供流量优化调控方案,保障平原河网水动力与水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咸潮上溯情况下闽江下游水源地供水安全,建立基于EFDC的二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2013年12月同步监测资料进行参数率定,模拟不同流量条件下咸潮上溯的距离以及对水源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潮上溯距离与下泄流量成负相关关系;咸潮上溯距离的增加将延长下游水源地的不宜取水时间。为减缓咸潮上溯对闽江下游水源地的影响,建议优化水口水库调度方式,加大下泄流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复杂水文水动力条件及污染来源区域的引水调控效果,选取太湖下游河网区29个断面2007—2018年NH_3-N和COD_(Mn)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聚类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以及单因素方差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质情况在时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2015年为水质整体转好的拐点;空间上可分为6类断面,距离引水口较近的断面改善效果较好,引水改善范围逐年扩大;不同水质指标对引水量的响应情况不同,NH_3-N在距离引水口较近的断面与引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COD_(Mn)与引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的断面更多;不同引水量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综合得出引水量为2.0亿~2.5亿m~3时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随着闽江干流下游河道采沙的加剧,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快速下降,严重影响了水口船闸的正常运行.本文从水口水电站坝下水位、河道水面线、断面特性变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水口水电站下游河道水位、河底高程总体变化情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调水引流改善平原河网水环境质量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定量地评估引调水工程对平原河网地区城市内河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张家港市中部水系为例,运用MIKE11构建了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沿江水利枢纽和内河节制闸不同的调度方式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利用水质浓度改善率探究了水利调度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程度。结果表明:增加沿江水利枢纽引水天数对改善城市内河水质有显著作用,但随着引水天数的增加,NH_3-N浓度改善率日均提升幅度逐渐降低;内河节制闸调度工况对改善城市内河水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调水引流工作中可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非恒定水动力学水流泥沙方程,建立了黄河下河沿~头道拐河段一维水沙输移数学模型,分别采用1997-2002年和2003-2006年的黄河水文、泥沙等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1997-2006年宁蒙灌区引水对河道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认为:宁蒙灌区每引水1亿m3,头道拐断面相应径流减少量0.69亿m3,每净引水1亿m3头道拐断面径流则减少1.02亿m3;相应输沙减少量分别为40.9万t和60.7万t;河道淤积变化量1 432万t。汛期引水对河道输沙变化的影响大于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汛期引水引起的头道拐断面径流减少量占引水期径流减少总量的50%,而相应的输沙减少量则占输沙减少总量的73%。 相似文献
18.
引水改善平原感潮河网水质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家港市三大水循环体系为例,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揭示了不同长江潮位与内河引水量的响应关系,不同引水量与河网水质改善效果、引水服务面积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长江高潮位的升高,内河引水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当中部水系引水量达到1.4×10~7m~3时,氨氮浓度改善率达到50%以上,浓度变化指数达到0.6以上,且整体提升了1个水质类别;引水服务面积随着引水量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而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呈现对数函数下降趋势,其中东北部水系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最大,为0.352~0.891 km~2/万m~3。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闽江水口水库运行以来1993—2011年闽江下游省控监测断面的主要水质数据,应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省控断面的水质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应用偏相关分析法对竹岐、魁岐断面的夏秋季(6—11月)DO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来,闽江下游水质总体较好,上段水口水库和下段的入海口河道水质变化不大,但邻近人口聚集地的河道水质状况呈下降趋势,其中竹岐、魁岐断面的夏秋季DO降低最为明显;竹岐和魁岐断面的夏秋季DO分别与竹岐断面径流量成极显著性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49和0.866,分别与福州市GDP成极显著性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和-0.87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