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近期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对龙羊峡入库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6年以来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地区气温、降水分布规律及变化特点,并以各站气温、降水与唐乃亥站天然径流量关系为基础,建立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唐乃亥以上地区20世纪90年代(近期)以来气候变化对龙羊峡入库径流量的影响,以及唐乃亥站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近期唐乃亥以上各区年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平均偏高0.5℃左右,而比前期升温达0.7~0.8℃;降水量不仅较多年均值偏少,更比前期显著减少,其中玛曲一带最大减幅达15.8%;②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与前期相比,近期减少了43.7亿m3,表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减幅达20.2%;③龙羊峡入库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要比气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根据1951~2007年水文、气象资料,在统计分析黄河中游降水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1986年前、后资料,分析近期降水较前期的变化,并根据潼关站年输沙量及其与中游不同站点、不同时段降水量的关系,建立了输沙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近期降水变化和其他因素对入黄泥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近半个世纪降水量总体上呈前期多、后期少的特点;②1986年以来降水较前期普遍减少,其中南部减少10~30 mm,北中部主要产沙区减少量都超过25 mm;③降水量年内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除12月~翌年3月和6月有所增多外,其余月份减少10%~30%;④降水变化对入黄泥沙的影响量相当于泥沙总变化量的30%~60%;④其他因素对入黄泥沙的影响量占总变化量的40%~70%,其作用具有越来越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黄河唐乃亥以上地区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康玲玲  余辉  王金花  邢菊  王云璋 《水力发电》2005,31(7):22-24,31
根据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近50年气候变化特点,并以其与唐乃亥站径流关系为依据,建立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唐乃亥站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50年降水呈递减趋势,气温表现为显著升高特点;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左右,而比前期升温达0.7℃~0.8℃;(3)近期降水量不仅较常年偏少,且比前期显著减少,尤其玛曲一带减少幅度达15.8%,并在时间上以6-9月最甚;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然年径流量与前期相比,减少了43.7亿m^3,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减幅达20.2%。  相似文献   

4.
黄河中游干旱化趋势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黄河中游夏半年干旱指数及其与径流量的关系,建立了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干旱化趋势对中游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期黄河中游干旱化趋势加剧,对径流影响显著,其影响量基本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当;1986年以来的年影响量达52.2亿m^3。此外,还就黄委日常所引用天然径流量的偏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50年黄河上游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地区降水量资料,在统计分析近50年降水时空分布和变化基本特征,以及各站降水量与兰州站天然年径流量关系的基础上,选取代表站,计算区域平均降水量,并建立天然年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降水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降水变化对天然年径流量的影响不甚明显,而90年代以来影响十分显,其影响幅度达10%-20%。  相似文献   

6.
黄河唐乃亥以上地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近50年气候变化特点,并以其与唐乃亥站径流关系为依据,建立了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分析了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①近50年降水呈递减趋势,气温表现为显著升高特点;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左右,而比前期升温达0.7℃~0.8℃;③近期降水量不仅较常年偏少,且比前期显著减少,尤其玛曲一带减少幅度达15.8%,并在时间上以6~9月最甚;④唐乃亥以上地区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比气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黄河上中游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黄河月水文模型,采取假定的气候方案,分析了中上游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气温更为显著,气温不变,降水增加10%的情况下,中上游径流量增加17%;降水不变,气温升高1℃,径流减少5%左右;在区域分布上,中游较上游对气候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分析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黄河》2014,(4):1-5
利用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近60 a来的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采用M–K秩相关检验法及秩和检验法研究了黄河主要水文站来水量和来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发生跳跃的年份。结果表明:黄河干流除上游唐乃亥水文站外,其他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发生主要突变的年份为1986年,年输沙量发生主要突变的年份为1980年。最后,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水、沙量变化的影响,认为降水减少和两岸引用水量增多是影响实测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除了来水量减少引起来沙量减少外,汛期暴雨强度减弱、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及水库建设拦沙对黄河来沙量的减少起到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黄河月水文模型 ,采取假定的气候方案 ,分析了中上游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气温更为显著 ,气温不变 ,降水增加 10 %的情况下 ,中上游径流量约增加 17% ;降水不变 ,气温升高 1℃ ,径流减少 5 %左右 ;在区域分布上 ,中游较上游对气候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10.
黄河兰州以上地区近期天然径流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地区1955~2003年天然径流量资料,统计分析了近期径流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①近期各区年和汛期径流量均较前期减少,尤以洮河、玛曲~唐乃亥区间最甚;②近期年内各月径流量均较前期减小,7~12月减少达20%~38%;③全区年径流总量中,吉迈~玛曲来水量所占比重前期、后期都最大达到30%以上;④全区近期最大月径流量都较前期明显减少,洮河、湟水和玛曲~唐乃亥区间减幅达40%以上,7、8月出现最大月径流量的频率增大,较常年偏大15%以上;⑤出现最小月径流量的频率增大,7、8月份增大28%~38%;⑥全区年内最大与最小月径流量的差值减小趋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斯波曼秩次相关法分析了黄河源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径流变化情况,并从降水、气温、下垫面等影响因素探讨了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的径流年际变化从60年代以来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从年内变化来看,唐乃亥站的汛期和非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也具有阶段性变化,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一直减少,非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一直增大。②过去40多a来,玛多站年降水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玛曲站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降水年内变化来看,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减少趋势,旱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增加趋势。因此,黄河源区降水量的变化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90年代小雨多、降雨历时长是导致径流减少的另一个原因。③黄河源区径流的变化,特别是90年代径流量的偏小和气温的直接关系不大。④植被覆盖面积的变化并不是引起径流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与传统分析方法,采用改进的BP网络算法,利用黄河陕县水文站531 a天然年径流时间序列,建立了黄河中下游年径流长期变化的BP网络预测模型,并以此模型对2001—2050年黄河中下游天然年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中下游天然年径流在未来50 a变化的大趋势是丰水时段比枯水时段略占优势,要经历2001—2020年相对丰水时段、2021—2026年相对枯水时段、2027—2037年相对丰水时段及2038—2050年相对枯水时段;②黄河中下游与上游的天然年径流变化的大趋势基本一致,但中下游出现连续枯水时段的时间较上游长。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气候资料, 统计分析了近 50年气候变化特点并以其与唐乃亥站径流关系为依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唐乃亥站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径流呈现以枯水期占优势的丰、枯水交替变化规律,其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约在18 a;1920~1998年的年径流量呈现弱增长趋势,2000年以后进入一个丰水段;该区年均径流量为617 m3/s,主要集中在6~10月份;月均径流、降水和气温在变换趋势和影响月份上具有高相关性;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研究区气温处于波动上升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径流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长期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与传统分析方法,采用改进的BP网络算法,利用黄河青铜峡水文站278年(1723~2000年)的天然年径流时间序列,建立了黄河上游年径流长期变化的BP网络预测模型,并以此模型对2001~2050年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论认为:①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在未来50 a变化的大趋势是丰水时段占优势,且黄河干流天然年径流变化要经历3个不同的时段,即2001~2013年以多年平均水平为基准上下波动的时段、2014~2037年相对丰水时段和2038~2050年相对枯水时段;②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黄河天然年径流中长期BP网络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分析的未来几十年黄河天然年径流变化的大趋势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黄河干流沿程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结合流域内长系列年降水量资料,探讨黄河干流沿程水沙的历史变化情况。通过对17个雨量站长系列降水量资料的分析,认为气候不是黄河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黄河年径流量沿程降低,而且愈往下游降低的幅度愈大,这主要是引水量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引起的;中下游沙量明显降低,降低的幅度沿程增加,这主要是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建设及其对水沙量的调节、上游引水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和水库运行方式的改变引起了沙量的突变。分析还表明,黄河利津站年水沙量自20世纪50年代的474亿m3和14亿t大幅度减少至2000年以来6年的平均值132亿m3和1.5亿t,给黄河口的演变带来很大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主要产沙区近年降水变化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整理了1966—2014年黄河潼关以上主要产沙区604个雨量站的逐年逐日降水,并基于GIS制作了1966—2014年不同时期的年降水量和日降水大于10、25、50、100 mm的年降水总量空间分布图,进而分析了该区不同雨强量级的年降水总量和大暴雨发生频次等降水因子的变化。研究认为,该区日降水大于50 mm的降水总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为2.3%~7.8%,其产洪产沙量占年水沙量的比例分别为20%和44%;在潼关来沙较天然时期减少约88%的2005—2014年,河龙间大部、泾河上中游和汾河上游等日降水大于10、25、50 mm的年降水总量总体偏丰;2010—2014年,日降水大于25 mm和50 mm的年降水总量偏丰程度更高,其偏丰程度大于5%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6.9%和69.6%;近年降水偏枯区主要分布在祖厉河和渭河上游西北部。2012—2013年几乎是1966年以来研究区降水最丰的时段。2001年以来,河龙间大部和泾河上中游地区大暴雨发生频次偏高,其它区偏低。  相似文献   

17.
基于花园口水文站以上区域的71个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降水量、气温和花园口水文站1961—2005年逐日实测流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月平均流量与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并设定不同气候变化条件,研究了花园口水文站年平均流量对不同气候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花园口水文站年平均流量在降水增加10%和20%、气温变化-2~2℃时均为增加趋势,在降水减小10%和20%、气温变化-2~2℃时均为减小趋势,且增大幅度大于减小的幅度。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黄河中游降雨特点及其对入黄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80年代黄河中游平均年降水量为464mm,是近40年来降水量最少的10年,尤以7~8月降水量减少最多。受夏季风和地形差异的影响,主要少雨区在北中部的河龙区间。正是由于主要产沙区特别是河龙区间大、暴雨的显著减少,导致该区间入黄沙量锐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