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现代多核和集群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行计算设计成为提高计算效率的主流技术之一. 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融合和分层的并行网络拓扑分析新方法. 在电力网络正常运行时,首先利用节点的邻接表进行并行融合,对电网进行静态电气岛拓扑分析,并完成电气岛邻接表的分层;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后,根据节点所在回路链表的属性及并行深度优先搜索法更新局部网络拓扑和电气岛邻接表. 最后,通过MATLAB并行计算工具箱(Parallel Computing Toolbox)对实际电网进行拓扑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DC-DC变换器的实际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变换器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精确而有效的建模和仿真对于变换器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电力电子Buck电路为例,提出混合键合图模型和键合图平均模型两种模型,这两种模型都是在键合图建模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电路中开关控制方式的不同而得到的。首先经过分析得到Buck电路的两种键合图模型,并在GME(Generic Modeling Environment)软件中搭建模型,然后通过该软件将它转换为Matlab框图模型并仿真,最后将仿真结果与实际电路模型的输出波形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两种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条件及其适应器,并且对各种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进行验证.论文研究了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技术在最大功率点跟踪及电压变换方面的应用.另外,发电系统还包括:逆变器驱动电路,蓄电池充电器,DC-DC和AC-AC电力变换器.本文对新能源领域中电力变换器及其驱动电路的最新发展做了全面的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所用到的不同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并给用到的各种类型进行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4.
环状分子结构的规范化表征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有征各种类型环状结构的规范化新方法,结构的规范化是通过对结构进行拓扑对称性,原子妆度、原子性质、邻接键型、邻接权重和,伪树码等分析得到的,同时文中还介绍了本系统使用的一种简便的紧缩连接表的结构存贮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Boost变换器在极限占空比情况下才能获得高电压增益这一缺点,在传统的Sepic变换器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高增益变换器。该变换器保留了Sepic变换器输入电流连续等优点,通过引入无源钳位电路,降低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同时由于耦合电感的漏感与电容发生谐振,有效减弱了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变换器在每个开关模态的工作过程,推导出变换器的电压增益表达式和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制作一台100 W的实验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矩阵式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电力变换器.本文研究了一种由矩阵式单相变换器演化的单相调压电路,与传统调压器相比,这种调压器具有输入电流正弦度高、输出电压调节线性度好、功率双向流动、动态响应快、结构紧凑等特点.对这种调压器的工作原理和换流电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通过对不同负载进行的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孙铁成  王高林  孙亚秀 《控制工程》2004,11(Z1):195-197
针对ZVZCS全桥PWM DCDC变换器的软开关工作,分析了变压器漏感和辅助谐振电路对变换器动态特性的影响.在PWM开关等效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变换器谐振电路的工作特点,提出了一种ZVZCS全桥PWM DC-DC变换器小信号分析方法,这种建模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ZVZCS全桥变换器.通过对小信号传函幅频及相频特性的分析,证明了这种小信号分析方法具有物理意义清晰、计算简单等优点.应用这种小信号模型,依据变换器的动态性能指标对ZVZCS全桥PWM变换器中谐振元件的参数进行设计,可以使这种软开关变换器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软开关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功率,降低开关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率.为了减少电路的整体能耗,提出采用降压型ZVT-PWM变换器.把谐振元件从主功率通道中移开,利用并联的辅助开关回路,使主开关管在开通之前两端电压降为0,实现零电压开通.谐振元件不通过负载电流,使负载对谐振过程的影响减到最小,大大降低了开关损耗.同时,辅助开关管实现零电流关断,二极管的反向恢复也受到控制,减少了电路中谐振回路通态损耗.对电路一个周期内的每个工作模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进行仿真,证明了电路的可行性和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开关电源是目前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种电力电子装置,功率开关是其核心。随着电力电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系列高性能的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以CoolMOS为代表的新型功率开关具有优良的转换速度和开关速度,导通电阻低等特点。因此,基于CoolMOS的相关变换器设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CoolMOS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变换器的设计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对整个变换器模型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进行具体设计,利用脉宽调制技术控制H桥;然后进行仿真设计,利用PWM技术结合桥臂电流反馈环节进行电流的闭环控制,整合为电流控制器,作为H桥的控制电路,运行后得到符合要求的输出波形信号,证明了本文设计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求图中受顶点数限制的所有最短路径的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图中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求受顶点数限制的所有最短路径的一个算法,算法基于逆邻接表,最短路径生成树和叶子指针链表等几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对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简单、效率较高,且易于描述、实现和理解,并用C语言设计了相应的程序验证了该算法.  相似文献   

11.
潜在问题是影响大型复杂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神经网络是一种新的潜在问题分析方法, 但是其分析结果难以解释.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路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 (Neur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circuit architecture, CArNN), 将 CArNN 作为个体进行集成, 形成神经网络集成用于潜在问题分析. 对 CArNN 模型的鲁棒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两个保证模型鲁棒性的约束条件. 利用此方法对一个经典电路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此方法对潜在电路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基于定性仿真的潜在通路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改进的Q3算法(ImQ3),并将其用于潜在通路分析(SCA).ImQ3对Q3算法作了3方面的改进:定性状态描述的改进,单调约束关系的改进以及步长精炼技术的改进.分别用定性仿真.Q3算法以及ImQ3算法对一个典型电路进行潜在通路分析.统计结果发现,ImQ3算法的正确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3.
以军用电子设备自动测试系统的可靠性设计要求为背景,在详细了解目前航空航天、军用系统等领域一项重要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工具——潜在通路分析的相关技术基础上,研究了军用电子设备自动测试系统中潜在通路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并实践了在自动测试系统中进行潜在通路分析的方法,进而研究了在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中实现潜在通路自动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复杂航天器电气系统功能接口复杂、信号类型众多的特点,系统分析了导致潜通路存在的接口冗余、时序逻辑复杂、接地类型多等客观原因;明确了复杂航天器电气系统潜通路分析工作流程,并简要论述了潜通路分析的准备工作中的单机电气接口数据收集、电路原理图设计与简化的方法和要点,结合潜通路仿真建模分析及优化方法,总结了复杂航天器电气系统潜通路故障定位的潜在路径搜索与分析、识别与验证的步骤;提出了复杂航天器电气系统预防潜通路的电气接口信号类型简单化、电气接口隔离、信号流向单一化、接地设计提前规划四项设计原则,并针对某航天器匹配测试阶段发现的潜通路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根据粗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的特性,借助邻接表、十字链表存储不确定性数据,其中邻接表用于等价类的存储,十字链表用于数据库中基本表的存储。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更新不同,在粗关系数据库中更新基本表时,相应地等价类也要随之更新,该存储结构加快了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更新速度。将算法与实例相结合,根据用户条件详细地讨论对等价类和RRDB中基本表的数据更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特征的装配尺寸链自动生成及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讨论了尺寸和公差的工程语义的表达,提出零件邻接表和尺寸邻接表的装置体分级建模方式,并由封闭环信息优化调整装置体零件邻接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产品的装配特征,形状特征,精度特征和指定的封闭环信息自动生成装置尺寸/公差链的算法。  相似文献   

18.
多Agent环境下规划的验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验证多agent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该研究关系到规划的求解能否在分布式环境下有效地进行。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规划的验证方法,给出了压缩集合的生成算法,并给出了该算法的正确性证明,与Katz等人所提出的算法不同,我们用正向邻接表和逆向邻接表来表示规划链关系D,用辅助数组来控制所用到的子图(即不是真正的生成子图,但由辅助数组即能看出当前所要处理的子图),提出了避免无用子图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ContextTest models describe the expected behavior of the software under test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est case and oracle generation. When test models are expressed as UML state machines, this is typically referred to as state-based testing (SBT).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systematic while testing, all testing activities are limited by resource constraints. Thus, reducing the cost of testing while ensuring sufficient fault detection is a common goal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No rigorous industrial case studies of SBT have yet been published.Objective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SBT on actual control software by studying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four testing aspects: coverage criterion, test oracle, test model and unspecified behavior (sneak paths).MethodAn industrial case stud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SBT. To enable the evaluation of SBT techniques, a model-based testing tool was configured and used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test suites. The test suites were evaluated using 26 real faults collected in a field study.Results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e detailed and rigorous the test model and oracle, the higher the fault-detection ability of SBT. A less precise oracle achieved 67% fault detection, but the overall cost reduction of 13% was not enough to make the loss an acceptable trade-off. Removing details from the test model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ost by 85%. Interestingly, only a 24–37% reduction in fault detection was observed. Testing for sneak paths killed the remaining eleven mutants that could not be killed by the conformance test strategies.ConclusionsEach of the studied testing aspects influences cost-effectiveness and must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in context when selecting strategies. Regardless of these choices, sneak-path testing is a necessary step in SBT since sneak paths are common while also undetectable by conformance te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