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镍氢电池前景可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能源趋紧的今天,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混合动力汽车将批量生产和销售。电力混合动力车市场前景看好,成熟发展的镍氢动力电池也将逐步拓展市场,这一领域用镍将会增加,从而提升我国镍的消费量。  相似文献   

2.
宏观政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路线图敲定由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参与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是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两轮驱动,未来十年产业核心技术投资将达千亿元。《规划》的目标包括两大块,一是2015年前,将大力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至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到2015年,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2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2元/瓦时;到2020年,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0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1.5元/瓦时。二是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力争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范围是,传统燃料的节能环保型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及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汽车。《规划》明确,2011到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新能源汽车产生的政策背景、发展现状与趋势、整车性能和选材要求、轻量化材料及应用技术现状。指出,伴随着碳排放政策逐步严苛,新能源汽车在动力方式和用户需求方面发生较大变化,汽车行业对车身轻量化、车身安全性能、续航里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未来汽车的发展主流方向。将由国家政策驱动逐步转向用户和市场联合驱动的技术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以超高强钢为主的多材料混合轻量化是未来轻量化选材的发展方向,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除了超高强度材料本身存在的技术问题及相关应用技术外,应该对多材料混合设计、制造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宏观政策     
国务院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  相似文献   

5.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换道超车的核心战略。对当前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以及我国不同级别的新能源汽车渗透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已进入高速渗透期,产销量呈指数增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59%份额,且占比持续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车市发展趋于多样化,A00级渗透率达100%,并逐步向高级别车型渗透;我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强势崛起、百花齐放,车企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期待开创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发动机技术提升难度日益加大、新能源汽车还无法大规模产业化的背景下,不论对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汽车轻量化技术都是一项共性的基础技术。大力发展并推进汽车轻量化技术成为节能、环保的主要手段之一。出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要求,汽车轻量化将是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朔风 《粉末冶金技术》2006,24(3):234-234
JD Power and Associates的汽车预测部门就混合-电动汽车的前景报道,在2005~2012年期间,预期美国的混合-电动汽车的销售量会增长三倍多。将来,几乎在汽车市场的各个领域都可买到混合-电动汽车,诸如皮卡、微型车及豪华轿车等。  相似文献   

8.
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而锂离子动力电池被认为是动力电池的主流。锂电池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军事等领域。未来巨大的应用空间,将会对锂资源产生巨大的需求,并实现从“工业味精”向“能源金属”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四川有色金属》2012,(3):67-68
区域竞争正促使多个地方政府布局高端锂离子电池产业,同时该产业也正呈现出产业转移和融合之势。9月上旬,赛迪投资顾问公司在北京发布《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以下简称“白皮书”)对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区域特点和发展趋势做出上述判断。同时指出,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中的重点交叉产业,更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将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镍氢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镍氢电池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并且对混合动力汽车以及镍氢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国内车企将加大混动车的研发力度,在未来的几年里,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快速,将占据一定的电动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1.
低碳节能化、轻量化与高速化成为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新能源汽车成为当代汽车发展的主流。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锂、镍、钴、铝等金属需求量激增,新能源金属的高效绿色生产、新能源汽车二次资源回收将会对中国有色行业绿色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本文针对锂资源高效绿色化提取技术,退役电池有价金属分离回收,铝合金汽车零部件除杂再生等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分析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中国有色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针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资助补贴政策春风的吹拂下,人们盼望已久的新能源汽车将于近期开始向个人用户销售.这将是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考验、车辆性能考验,以及公用充电、换电设施的考验和个人用户真实需求的测试.可以预计肯定有人尝试购买使用,但不会有太多的购买者,肯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一一暴露出来.这是新产品进入市场时十分正常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月14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1批),共有247款车型进入此次目录。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车型,自2016年1月1日起废止。在纯电动轿车方面,北京、华泰、华泰元田、中华、吉利、吉利美日、江淮、力帆、长安、比亚迪、奇瑞、荣威等12个品牌的车型入选。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方面,比亚迪、荣威、传祺3个品牌的车型入选。另外,传  相似文献   

14.
轻金属——汽车减重的最佳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近年来,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受到全球经济强势推动,据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汽车每年总产量已经达到6000万辆。中国在进入WTO以后,迎来了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大好局面,200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量已达到207.6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4.13%,其中轿车产量185.9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03.53%。2003年全年中国汽车总产量达到444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为204万辆。世界汽车工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省能源燃料、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量和实现轻量化是汽车工业不断追求的战略目标。而铝、镁、钛等轻金属及合金就成了汽车减重的最佳材料,仅以铝为例,经过研究表…  相似文献   

15.
彭海丽  原溢 《冶金与材料》2021,41(4):111-112,114
作为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共性基础技术之一,轻量化是有效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升车辆加速性、制动性、操稳性等诸多车辆性能的重要保障.文章将以钢铝混合车身为主,介绍目前市场上铝合金在车身轻量化方面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案和工艺路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属通报》2013,(34):25-26
新华网报道,9月7日,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即将启动,国家补贴政策持续支持。国务院已正式批复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四部委正在制定实施细则,不久将正式启动。方案主要内容有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开展示范,以试点城市为核心建立区域,扩大辐射范围,加速区域电动汽车的推广,改变原有的财政资金补贴方式,加快补贴资金的落实力度,混合动力客车向全国进行推广,对充电站建设等进行财政支持等等一系列。据了解,新一轮的国家支持政策在总结第一阶段推广的经验问题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目标是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推动  相似文献   

17.
引言: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是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而锌燃料电池也许将在混合动力汽车中扮演重要角色,伴随技术的成熟和发展,锌的新兴市场或许将改变锌供需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属通报》2011,(14):12-12
由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参与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是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两轮驱动,未来十年产业核心技术投资将达千亿元。《规划》的目标包括两大块,一是2015年前,将大力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至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到2015年,  相似文献   

19.
《铝加工》2007,(3):47-47
近几年,中国是世界上对汽车工业投资最多的国家,汽车产量快速增长,中国汽车的产量首次超过德国,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今后,中国对汽车的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到201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用铝量将比2005年增加约3倍。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必然发展方向。对于有色金属行业而言,新能源汽车除了常规部分对有色金属依赖没有改变外,动力电池将提升相关有色金属的需求,了解其发展状况有助于把握相关有色金属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