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酶法脱胶原理、酶法脱胶主要用的磷脂酶、酶法脱胶的工艺流程及酶法脱胶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酶法脱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一些酶法脱胶上的创新,以及酶法脱胶目前投入工厂实际应用还存在的问题,为大家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水酶法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安全”提取植物油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水酶法提油过程中酶制剂的选择,并且对水酶法与其他辅助技术的联用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水酶法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总结了水酶法提取植物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酶法”酱油生产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酶法"酱油的生产现状,分析了"酶法"酱油的优点和缺点,根据酱油的生产工艺现状,提出了传统酱油酿造工艺的改进方向,阐述了"酶法"酱油工艺流程的看法,提出了对"酶法"酱油技术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酶法制取油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大房  马传国 《中国油脂》2006,31(10):29-32
介绍了国内外水酶法制油的发展概况,总结了水酶法的特点、主要工艺过程及有关工艺影响因素,并就水酶法的制油原理进行了阐述,同时也重点介绍了超声波、微波应用的机理及对水酶法工艺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水酶法发展过程中有待提高的问题,并展望了水酶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施春阳 《中国油脂》2021,46(10):11-17
酶法脱酸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特异性高及环保等优点,是未来油脂脱酸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对酶法脱酸近30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特别是对近年来新型酶法脱酸技术、新颖酶及新型酶制剂在酶法脱酸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针对限制酶法脱酸工业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策略;最后,对油脂酶法脱酸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酶法提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酶法提取植物油的多种工艺方法,讨论了有关工艺的影响因素,总结了酶法提油工艺的优点,并对酶法提油技术在鱼油提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酶法与酸法提取的乌鸡黑色素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酶法和酸法提取的乌鸡黑色素的部分性能。结果表明:(1)采用酶法提取的乌鸡黑色素颗粒表面光滑,而酸法表面较粗糙;颗粒尺寸上,酸法提取的略大于酶法。(2)在抗紫外线方面,酶法优于酸法。(3)黑色素浓度小于0.3mg/mL时,酶法清除自由基的效果优于酸法,但在0.3mg/mL以上时,则2者相当。酶法与酸法黑色素均有抑制黄油氧化功能,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酶法黑色素的抗氧化性略高于酸法,但差异不显著。(4)酶法提取的乌鸡黑色素热稳定性优于酸法,但光稳定性方面,酶法不及酸法。  相似文献   

8.
水酶法提油技术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水酶法提油技术的原理,讨论了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水酶法提油技术的优点,指出了水酶法工业应用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酶法是在水代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提取植物油脂新技术。水酶法主要利用生物酶的酶解作用促进植物油脂的游离,与传统压榨法、有机溶剂浸出法及超临界萃取法等相比,其工艺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低,无高温处理及有机溶剂残留,油脂品质更好。因此,水酶法是一种"绿色、安全、营养"的提油新技术。本文介绍了水酶法提取植物油脂的技术原理及工艺特点,生物酶的选择与生物酶在水酶法提油中的应用现状,比较了水酶法与其他传统方法制备的植物油脂的品质;并重点讨论了水酶法提取植物油脂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即: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乳化液的形成机制及破乳技术;同时,针对水酶法提油技术存在的用酶量大、成本较高及废水处理等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水酶法提取生物油脂的研究概况,包括主要的工艺过程和特点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对当前水酶法提油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了总结,重点关注了水酶法提取微藻油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水酶法提油发展过程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且展望了水酶法提取生物油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酶制剂在生态皮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桂菊 《西部皮革》2004,26(4):40-42
本文扼要介绍了制革工业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围绕制革工业中的生态问题进行了论述;论述了酶制剂在制革清洁生产中的应用,包括酶浸水、酶浸灰、酶脱脂、酶软化及制革废弃物的酶处理,提出了酶制剂在制革中应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株产凝乳酶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兵  甘伯中  梁琪  米兰  张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7):172-176,180
采用酪蛋白培养基,从甘南牦牛放牧区分离筛选产凝乳酶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同源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所产凝乳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从牧区采集的56个样品中共筛选得到6株产凝乳酶细菌,复筛得到一株凝乳活力高、蛋白水解力低的菌株GN4.1,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在麸皮培养基中发酵48h,凝乳活力可达1011.56SU/mL,蛋白水解力为14.61U/mL。凝乳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65℃加热10min后凝乳活力丧失;最适作用pH为5.5,在pH3.5~8.5内稳定性较好。预期该菌株所产凝乳酶有用于乳品加工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从池塘淤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B. subtilis05),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酶最适温度为50℃;在4-45℃活性较稳定;β-甘露聚糖酶最适反应的酸碱度为pH8.0;Na+,K+显著地促进酶活性,NH4-抑制酶活性,Mg2+、Cu2+、Fe2+显著抑制酶活,Fe3+抑制最显著;培养10.5h后,发酵培养基的黏度为2.78Pa.s,12h后的黏度为1.55Pa.s。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对虾中多酚氧化酶的提取比较及在虾体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丙酮法和匀浆浸提法分别对南美白对虾和中华管鞭虾进行多酚氧化酶的提取,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提取条件下,中华管鞭虾的酶活大于南美白对虾,匀浆浸提法提取的酶活比丙酮法高1.5倍;同时对中华管鞭虾的提取条件料液比、缓冲液pH、浸提时间、水浴温度做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当料液比1∶4,缓冲液pH8,浸提时间3h,水浴温度45℃条件下提取的酶具有最大的活性;进一步研究中华管鞭虾的多酚氧化酶在虾体中的分布情况,得出虾头部位多酚氧化酶含量较高,虾尾和虾身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株嗜热菌(Anoxybacillus flavithermus)所产木糖异构酶的分离纯化以及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经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75凝胶过滤、纤维素DE-52弱阴离子交换柱和Q 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的木糖异构酶,分子量约为181 ku,由4个相同分子量的亚基组成。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80℃,最适为pH为7.0且最适pH范围宽泛,pH6.0~11.0酶反应活性能保持80%左右。该酶热稳定性及耐碱性能良好,70℃保温1 h后酶活仍能保持近80%左右;pH5.0~8.0保温1 h后酶活仍能保持近80%以上,甚至pH12.0保温1 h后酶活性仍能保持40%左右。Mn2+和Co2+对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Zn2+、Cu2+以及Al3+对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A mutant, Aspergillus niger Z-25 derived from A. niger XZ-131 with N+ supplementation, produced a protopectin-solubilizing enzyme (protopectinase). The enzyme was purified to homogeneity by a procedure involving ammonium sulfate fractionation and gel chromatographies on DEAE-Sephadex A-50 and Sephadex G-100 columns.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rotopectinase was estimated at 68.4 KD by 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enzyme was stable from pH 3.0 to 7.0 and up to 60°C. The optimum pH and temperature for enzyme activity was 4.0 and 50°C, respectively. The purified enzyme had 268-U/mL PPase (protopectinase) activity on citrus protopectin, and also showed 100-U/mL PGase (polygalacturonase) activity, which catalyzed the hydrolysis of polygalacturonic acid. The Km value for protopectin was 0.215 mg/mL, while the Km value for polygalacturonic acid was 39.09 mg/ml. The PPase/PGase q-value was 2.68, more than 0.5. Therefore the enzyme was considered a novel pectinase and classified as protopectinase.  相似文献   

17.
黄牛皮鞋面革酶法脱毛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秦川黄牛皮用酶法脱毛新工艺试制鞋面革做了试验研究。通过方案对比、正交试验及扫描电镜分析等科学方法,分别对浸水预处理、脱毛方案、脱毛工艺参数、鞣制方法及复鞣方案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确定了浸水酶助浸水、1398蛋白酶脱毛、灰碱处理、多金属结合鞣制及栲胶与树脂类复鞣剂复鞣填充的配套工艺。  相似文献   

18.
崔钢  裘爱泳  胥传来 《食品科学》2006,27(7):177-180
分别研究了纤维素、半纤维素酶以及复合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的作用温度、时间以及复合配比等因素对大蒜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提取大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加入2.8mg复合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3:7),45℃作用时间2.5h,大蒜油的提取率为0.251%,高于其它条件下大蒜素的提取率,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ovel acid protease from a fusant F76 were comparatively evaluated with those from its progenitors Aspergillus oryzae HN3042 and A. niger CICC2377. The UV spectra of these three acid proteases were similar, but fluorescence spectra were different. The acid protease from F76 contained 7.1% α‐helix, 39.4% β‐sheet, 24.7% β‐turn and 32% aperiodic coil, unlike those from its progenitors. The acid protease from F76 was activ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5–55 °C with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40 °C and was stable in the pH range of 2.5–6.5 with the optimum pH of 3.5, while those values from A. oryzae HN3042 and A. niger CICC2377 were 45 °C, 4.0 and 40 °C, 3.5, respectively.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acid protease from F76 were different from its progenitors and the Michaelis constant, maximum velocity, activation energy, and attenuation index were 0.96 mg mL?1, 135.14 μmol min?1 mg?1, 64.11 kJ mol?1 and 0.59,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调质对饲料中酶制剂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饲料在调质过程中的调质参数、酶制剂种类和酶制剂的加入形式对酶活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调质过程中,酶活的损失随着温度、水分和时间的增加而加剧,而且,时间与酶活损失呈线性关系。调质参数对蛋白酶影响大于淀粉酶的影响。调质温度为60~90℃,蛋白酶损失率为1.8%~18.0%、淀粉酶损失率为0%~3.8%;当水分质量分数从15%增加至18%,蛋白酶活力损失率从7.3%增至18.0%,而淀粉酶活力损失率从0.5%增至6.1%;调质240 s后,淀粉酶、蛋白酶活力分别损失5.2%、26.1%;②在相同调质条件下,复合酶中蛋白酶损失率比单体蛋白酶要小;③在调质过程中,添加的酶制剂粉碎越细,损失率就越大,耐热性也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