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了不同磺酸盐含量的三种不饱和聚酯,通过拟三元相图分析磺酸盐含量、苯乙烯、不同正构醇和水组成的体系对微乳区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磺酸盐不饱和聚酯同苯乙烯互溶的前提下,磺酸盐含量越大,其微乳液增溶的水量越大;磺酸盐含量一定时,苯乙烯含量越小,其微乳液增溶的水量越大;正构醇质量分数为在2%~10%范围内,其微乳液增溶的水量最多;三种醇相比较,正丁醇体系的微乳区是W/O型向O/W型过渡的连续区域,正丙醇体系的O/W型微乳液区明显不同于正丁醇体系,正戊醇体系不能形成水包油型的微乳区。  相似文献   

2.
不饱和聚酯树脂微乳液的固化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磺酸盐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油包水型微乳液,研究了芳叔胺对其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芳叔胺的促进活性顺序为N-甲基-N-羟乙基对甲基苯胺(MHPT)>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PT)>N,N-二甲基苯胺(DMA),UPR侧链上的磺酸盐基团对芳叔胺的活性顺序没有影响;水和醇的存在对MHPT的活性影响较大,不宜用作固化的促进剂。  相似文献   

3.
用富里哀变换红外光谱法原位跟踪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反应的动态过程。该方法能直接反映分子结构的变化,迅速准确地采集数据,尤其适用于快速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伟民  董炳祥  刘正平  陈文琇 《弹性体》2007,17(5):17-19,23
磺酸盐不饱和聚酯和丙烯酸乙酯形成的微乳液用过硫酸钾或辐射引发共聚合,用膨胀计法测定聚合速率随转化率的变化,发现用过硫酸钾热引发存在聚合恒速期,恒速期随引发剂含量的减小或聚酯/丙烯酸乙酯质量比增大而变长。60Co-γ辐射引发几乎无恒速期。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粒径的大小,发现聚合后的流体力学直径比聚合前都大,过硫酸钾引发胶乳流体力学直径比辐射引发胶乳流体力学直径大,同时对聚合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固化体系对不饱和聚酯腻子产品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饱和聚酸腻子的最佳固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IR分析了用顺酐和反酸与聚酯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反应机理,讨论了二种树脂体系固化放热曲线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过程及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过程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重点介绍动力学-凝胶机理及应用此机理对反应动力学的各种结果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常温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特征、固化反应,固化机理和交联固化反应活性。介绍了4种固化反应过程、引发剂和固化反应链增长过程,同时介绍了其交联固化反应活性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固化反应动力学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赖家美  陈锋 《中国塑料》2001,15(10):57-60
分析了几种适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其参数确定的方法,并首次使用模型之一来描述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预制整体模型塑料(BMC)的固化反应行为,DSC实验表明实验情况与理论结果相 吻合。因此,所选用的模型对BMC是适用的。这为BMC及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固化研究提供了理论秘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室温固化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室温固化体系,以及不同引发剂,促进剂对体系凝胶,固化和透光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饱和聚酯树脂新型固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不饱和聚脂新型固化体第系(引发剂W#及贮存调节剂VI#),该体系在70-100℃固化,固化物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良好的工艺性。树脂在室温(25℃)存放期为10小时以上,可用于袋压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在固化过程中固化速度随凝胶时间延长而变慢的问题,采用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和异辛酸钴/2,4-戊二酮组成的氧化还原固化体系在室温下对UPR进行固化,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研究了固化体系中各组分用量对UPR凝胶时间、峰值时间和最大放热峰温度的影响,得出各个组分的最适宜用量。在工程中应用此工艺条件,使UPR在工程应用中有较长的施工期,后期快速固化,且固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特性和固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化镁、氢氧化钙增稠不饱和聚酯(UP)树脂,通过测定树脂糊初期和后期的粘度及固化反应曲线,对影响增稠特性的几个重要因素和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镁比氢氧化钙的增稠效果好,适宜用量为2~4份;增稠温度40℃较为适中;微量水促进初期增稠,但对最终粘度影响不明显;氧化镁与氢氧化钙复配增稠体系中,氢氧化钙能抑制初期增稠,而促进后期增稠;随增稠剂含量增加,增稠后树脂糊固化反应的峰顶温度升高,放热量减小;由不同升温速率的固化曲线可以确定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后处理温度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腻子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改性二元醇和气干改性剂,制得腻子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研究了不同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无色透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不饱和聚酯树脂呈色原因,找到消除颜色的方法,即一是改变不饱和聚酯树脂的配方和添加稳定剂;二是改变固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不饱和聚酯树脂快速固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用2.4-二氯代过氧化苯甲酰(DCBPO)和过氧化二苯甲酰(BPO)配合叔胺类促进剂,探讨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快速固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钱军民  金志浩 《热固性树脂》2002,17(4):F031-F035
综述了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UPR增韧、增强、阻燃、耐热、耐环境介质改性以及降低其固化物收缩率的方法和机理。指出了UPR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气干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阻聚剂(对苯二酚)的用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凝胶时间及贮存期的影响;同时使用了烯丙基醚基团(CH2=CH—CH2—O—)作为气干性基团,对传统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改性,讨论了烯丙基醚用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气干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对苯二酚用量为0 016%,烯丙基醚用量>20%。  相似文献   

19.
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锚固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饱和聚酯锚固剂的合成方法:将顺丁烯二酸酐和双环戊二烯加入反应器中,在80~120℃条件下滴加与双环戊二烯等摩尔的水,反应2 5h;再加入其它成分,升温酯化直至反应完全。双环戊二烯的含量影响不饱和聚酯同苯乙烯的混溶性和固化过程。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与标准树脂相比较,粘度小,填充量大,固化快,机械强度高,空干性好,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