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涛 《中国塑料》2010,24(8):41-44
采用化学氧化法,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不同La3+ 浓度下于酸性介质中合成了聚苯胺-镧。研究了La3+ 浓度对产物电导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等研究了La3+ 浓度对聚苯胺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La3+ 浓度为0.3 mol/L时,所得聚苯胺-镧具有较高的室温电导率;紫外和红外光谱表明,La3+ 与聚苯胺链上的N原子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聚苯胺/聚丙烯腈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旺玺  王艳芝 《塑料工业》2004,32(12):43-45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 ,研究了苯胺在聚丙烯腈纤维表面的原位聚合反应制备聚苯胺 /聚丙烯腈导电复合材料的条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氧化剂的用量 0 2mol/L、苯胺的浓度 0 1~ 0 3mol/L ,掺杂酸以对甲苯磺酸为最好。聚苯胺 /聚丙烯腈导电复合材料的质量比电阻在 10 4~ 10 5Ω·g/cm2 范围 ,聚苯胺树脂在聚丙烯腈纤维表面呈颗粒分布 ;与聚丙烯腈原纤维材料相比 ,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略有降低 ,而断裂伸长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3.
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聚苯乙烯磺酸(PSSA)的水溶液中合成了可完全溶于水的导电性聚苯乙烯磺酸掺杂聚苯胺。结果表明,当APS与An的摩尔比为1:2,PSSA的浓度为0.19mol/L,APS溶液的滴加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14℃,产物电导率的最高值为0.13S/cm,而且可完全溶于水,形成稳定的墨绿色溶液。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采用控制不同的反应时间、不同的质子酸浓度和不同的反应温度,运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掺杂态的导电聚苯胺。并用四探针法和红外光谱对其电阻率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0℃,盐酸浓度为1 mol/L,过硫酸铵与苯胺摩尔比为1,反应时间为4 h时的聚苯胺导电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过硫酸铵(APS)和FeCl3为复合氧化剂,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导电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胺(PEDOT/PANI)复合材料,研究了苯胺浓度及加入时间、复合氧化剂配比和复合乳化剂配比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PEDOT/PANI复合材料合成的较佳工艺条件为:3,4-乙烯二氧噻(EDOT) 0.6 mol/L、复合氧化剂 0.6 mol/L(FeCl3:APS=1:2, mol)、复合乳化剂 0.4 mol/L(SDBS:CTAB=2:3, mol)、复合掺杂剂1.2 mol/L(H2SO4:SSA=4:1, mol)及苯胺0.8 mol/L, EDOT聚合2 h后加入苯胺溶液继续反应8 h. 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结晶性和热稳定性比纯导电聚合物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掺杂酸种类、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有机酸浓度对聚苯胺导电性的影响,选用过硫酸铵(APS)作为氧化剂,磺基水杨酸(SSA)和对甲苯磺酸(TSA)两种有机酸作为掺杂酸,经过试验探索得到最佳的工艺:苯胺与APS、掺杂酸的摩尔比为1∶1∶1,聚合温度0℃,APS浓度为1.0 mol/L,SSA和TSA的浓度分别为0.3 mol/L和0.4 mol/L。  相似文献   

7.
以硫酸铜(CuSO4)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通过"无模板"化学氧化聚合制备出聚苯胺纳米纤维。研究了温度、H2O2的浓度、催化剂的浓度对聚苯胺的产率、电导率、反应速度的影响,确定出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为:苯胺0.1 mol/L,盐酸1 mol/L,H2O2 0.15 mol/L,CuSO40.05 mol/L,反应时间为24小时。在此条件下合成聚苯胺的产率为58.2%,电导率为1.98 S/cm。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确定了合成聚苯胺的结构,扫描电镜图中发现制备导电聚苯胺呈纤维状,直径大约为60~80 nm,长度大约为400 nm。  相似文献   

8.
以硫酸亚铁-过氧化氢为绿色催化氧化体系合成了聚苯胺。探讨了硫酸亚铁浓度、过氧化氢的用量、反应体系酸度、反应温度、苯胺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聚苯胺收率的影响,分析了该体系中苯胺可能的聚合机理,推测并初步验证了反应液重复使用的可行性。在亚铁浓度为3.36×10-4mol/L,n(过氧化氢)∶n(苯胺)=1.4∶1.0,反应温度为70℃,H+(硫酸)浓度1.5 mol/L,单体浓度0.9 mol/L条件下,聚苯胺收率为77.2%。  相似文献   

9.
在0.2 mol/L H_2SO_4和0.1 mol/L苯胺组成的溶液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316L不锈钢双极板表面合成导电聚苯胺(PANI)薄膜。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聚苯胺薄膜的化学结构。以1 mol/L H_2SO_4及2 ppm NaF混合液作为腐蚀介质,采用电化学技术,研究不同循环周期合成聚苯胺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不锈钢基底上形成的聚合物为聚苯胺,循环周期为20圈时合成的聚苯胺具有较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0.
原位聚合沉积制备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复合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酰亚胺(PI)膜为基体,采用分散聚合原位沉积方法制得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PANI/PL/PANI)三层复合膜.复合膜表面PANI层外观质量优异,电导率达10~0S/cm.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高浓度空间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调整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和介质酸(盐酸)的用量可制得表面质量和电导率高的复合膜.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稳定剂质量浓度4%,APS与苯胺(An)的物质的量比为2:4,盐酸浓度为0.5 mol/L.  相似文献   

11.
张晓辉  李龙  赵伟 《合成纤维》2010,39(8):16-19
将导电聚合物聚苯胺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吸附到涤纶织物表面上制备复合导电织物,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第一次聚合并掺杂的较优工艺条件为:苯胺浓度0.25mol/L,氧化剂过硫酸铵质量浓度0.02g/mL,掺杂剂盐酸浓度2.5mol/L,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20℃。若将经第一次聚合掺杂处理的织物在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下再经过第二次掺杂,则能显著提高导电织物的电学性能。从光学显微镜里可以看到聚苯胺沉积在纤维表面上,形成致密且均匀分布的连续导电膜。  相似文献   

12.
为合成高浓度水溶性胶黏剂,在高单体浓度下(40%),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超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反应温度、链转移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EDTA能消除微量金属离子对相对分子质量波动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80~90℃,引发剂浓度2~15×10-3mol/L,链转移剂浓度1~2.5mol/L时,所合成的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1.8~4.3×104。  相似文献   

13.
将废旧轮胎胶粉用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得到改性胶粉,然后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化学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改性胶粉导电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四探针测试仪及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苯胺/改性胶粉导电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胶粉改性及复合材料导电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改性能明显提高胶粉分散性能;当温度为10 ℃,过硫酸铵与苯胺摩尔比为1∶1,盐酸浓度为1.0 mol/L,反应时间10 h时,制得的聚苯胺/改性胶粉导电材料的电导率为4.79 S/cm。  相似文献   

14.
于波  马立国  于海岩  张龙  梁山  冯可 《弹性体》2011,21(2):52-56
采用直接化学氧化聚合法,用一步掺杂的方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在聚苯胺链上引入磺酸基团。讨论了氧化剂的用量、反应介质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导电聚苯胺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参数为:反应温度为10℃;c(盐酸)=0.3 mol/L;n(过硫酸铵)∶n(苯胺)=0.4∶1;反应时间为4h。其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溶解度超过85%,产率超过80%,电导率大于8 S/cm。  相似文献   

15.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酸,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HA),研究了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n APS:n An)、HCl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ANI-HA电导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分析法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PANI-HA电导率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影响PANI-HA电导率的主次关系为反应温度n APS:n An反应时间HCl浓度;制备PANI-HA的最佳工艺为nAPS:n An=1.0,HCl浓度1.0 mol/L,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8 h。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苯胺/过硫酸铵/HCl的水溶液体系中合成聚苯胺,并对其聚合条件([S2O2-8]/[An]比、HCl浓度变化等)进行了优化,以提高PAn的电导率和产率。通过四探针、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XRD、CV等测试方法对聚苯胺电导率及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S2O2-8]/[An]=1∶1、[HCl]=0.8 mol/L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2.13 S/cm,产率为94.37%。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晶性,通过CV曲线可以分析出PAn具有掺杂/脱掺杂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合成聚苯胺-天然石墨复合材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电化学合成聚苯胺-天然石墨复合材料工艺范围和操作条件,苯胺浓度为2.5 mol/L,硫酸浓度为3.0~5.0 mol/L,石墨质量浓度为0.5~1.0 g/L,聚合电流密度为0.16~0.18 A/dm2,t为3~5 min。并对复合膜层与本征态聚苯胺进行电导率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光谱仪红外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石墨复合材料的导电率有所提高,石墨掺杂到聚苯胺膜层中,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复合氧化剂在合成导电聚苯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苯胺为单体,采用(NH4)2S2O8和抗坏血酸组成的复合氧化剂,在硫酸水溶液中,用化学氧化法直接合成导电聚苯胺。系统地研究了复合氧化剂配比、硫酸的浓度、氧化剂浓度等因素对苯胺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在10~25℃的温度范围内,不加氮气保护条件下,苯胺1.0 mol/L,H2SO41 mol/L,(NH4)2S2O81 mol/L,(NH4)2S2O8/抗坏血酸(C6H8O6)的配比为10∶1,合成了电导率达1.33 S/cm、产率达82.17%的聚苯胺。通过红外光谱和X衍射研究了通过不同氧化剂聚合得到聚苯胺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氧化剂氧化聚合得到的聚苯胺结晶比通过过硫酸胺作氧化剂聚合得到的聚苯胺结晶好,并且相应基团在红外光谱上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9.
聚苯胺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 ,以苯胺为单体 ,过硫酸铵 (APS)为氧化剂 ,在酸性介质中合成聚苯胺(PAn) ,聚合物的比浓粘度 (ηSP) C=0 .1=1 d L/ g,酸掺杂后电导率 (σ)为 1 0 0 S/ cm。讨论了单体与氧化剂的比例、反应体系的温度以及聚合反应的时间对聚合产物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和紫外可见光光谱 (UV- Vis)对聚苯胺掺杂前后结构的变化 ,表明聚苯胺主链结构经质子酸掺杂后由于电子的离域形成了共轭结构 ,从而使聚苯胺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刘勇 《广东化工》2014,(10):63-64
文章利用化学氧化法合成的聚苯胺作为吸附剂,研究了伏安法测定痕量经聚苯胺吸附后溶液中的铅离子。研究发现,在电位-0.51 V能产生铅的灵敏溶出峰,线性范围分别为0.008~0.08μg/L,检出限分别为2.0×10-9 g/L。利用聚苯胺,对初始浓度为1.0×10-3 g/L的标准溶液吸附,Pb2+最大吸附量为0.299 mg/g,吸附率为99.94%。通过采用1.6 mol/L HNO3解吸,得到回收率为97%,富集倍数为10倍。可用于水中痕量铅的富集与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