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成都市水资源与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成都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分析了成都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认为宏观层面上成都水资源具有相对优势,可以支撑成都大发展,但必须注意建设方式;认为微观层面上成都城市内部水资源恶化情况突出,提出了渐进式的城市生态建设原则,并提出了与城市空间建设相适应的水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导则.提出了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是水资源环境和城市协同发展的观点.通过对成都城市水资源单项生态因子现状以及建设研究,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相应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城市发展中主要面临的一些生态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河北省张家口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出了增强引导,提高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意识、健全政策和法规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抓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化的中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城市建设应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生态建设,同时,作为建设城市的主体也应由管理转变为经营,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的历史及在建设这一类型城市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措施,同时,提出了经营生态城市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4.
定量研究了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2008年的生态足迹.通过计算分析表明,人类负荷超过其生态容量,生态承载不能满足生态足迹的需求,社会经济处于一种不同程度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为使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恢复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蕴含着丰富的资源,然而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城市所处的生态环境十分复杂,各地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西部地区城市大多都处于急需大力建设和创建和谐城市的规划阶段,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保护生态未雨绸缪的关键。城市交通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城市的环境也从深层次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生态绿化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绿化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园林和绿地系统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城市园林绿地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绿化的效应,提出了生态绿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构建指标体系是关键,然而在定量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各地的具体情况的不同,所建的指标体系侧重点和内容也不尽相同。结合甘肃省陇南市城市生态建设的实际,构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对陇南市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模糊综合评估,同时对该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态校园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社会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院校,其生态校园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从生态校园的内涵入手,研究了生态校园建设的目标、原则及其重要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生态校园建设的现状,对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校园建设进行了实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生态校园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是城市建设的大趋势。我国提出到2010年要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河南作为中国腹地,正从农业大省转型为新兴的工业大省,研究其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的18个主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当前上海市城市绿化、水环境和水生生态、城市景观以及生态建设的数量、质量和容量等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成因,提出了科学理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城市规划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城市生态工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等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哈尔滨市城市绿化现状分析,指出哈尔滨市在城市绿化方面存在绿地布局不合理、绿化树种单调、植物配置水平不高、城郊防护林建设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的高度发展在给社会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破坏、城市建设无序、居住环境恶化、居民逃离大都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设宜居城市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文章以济南宜居城市建设为例,通过研究济南宜居城市的发展策略,并且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济南宜居城市建设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了济南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规划在宜居建设方面应该更多关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规划要求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自其提出伊始就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截至2006年12月,我国共有186座城市提出构建生态城市的目标,这些城市构建类型不一.在对我国生态城市构建实践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生态城市构建的主要类型,即资源型生态城市、旅游型生态城市、综合型生态城市,并分别指出其构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湖南省郴州市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其建设实践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方面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剖析郴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结合其独特的南方山丘区城市特点及其经济、社会条件,提炼出"以水为中心、政府和社会协同创建、源头—过程—考评三程管控、实施途径8项统筹"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郴州模式,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江浙沪的城市建设面板数据和"十三五"规划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安徽城市建设与江浙沪之间的差距与不足。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省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集聚依然是工作的重点,未来十五年都将处于城镇化发展加速期。(2)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并重、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安徽省当前的城镇化发展的两个特点。(3)安徽省智慧城市试点数与浙江省相当,但安徽省试点城市绝大部分集中在市一级,县区及镇级试点城市比例较低,侧面反映出安徽省工作重点依然在城市,处于城市优先发展阶段,市、镇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同时,与浙江省相比,安徽省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视度不够。(4)十三五安徽城市建设目标与江浙无显著差异,但最大短板管网密度没有提及。(5)在提升绿色生态建设空间方面,应借鉴浙江城市绿化模式,建设"万里绿道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米易县城北部新区生态化规划设计及其决策过程,探索尊重山地地形地貌特征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手段,寻找生态化开发建设的模式,既尊重和体现原有的山地生态景观格局,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降低开发成本,促进山地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是重庆市确立的三大经济区之一,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库区生态经济区应实施“加快发展提升.发挥后发优势”的发展战略,依托渝万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渝怀铁路和319国道两条轴线和万州、涪陵、黔江、长寿4个地区性中心城市,构建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四大产业。  相似文献   

18.
从中心城市中心的定位,城市中心区,城市极、群、网的建设,以及城市中心区,城市极、城市群、城市网相互间的关系出发,从大至小依次是细分,而从小至大则依次是综合,细分与综合是互换位置、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而论述了重庆中心城市群网络系统的构建。研究这一问题,有利于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中心城市的综合有利于增大重庆中心城市能量、增强综合力、发挥辐射西南地区的作用,而中心城市的细分,有利于开发农村市场,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湖泊是城市重要的水体形态,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简述国内外城市湖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湖泊风景区在城市中的功能、作用及其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城市湖泊风景区不仅提高了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应,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传承,而且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优化了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城市生态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对城市生态化的及时评价既有利于生态城市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为生态城市发展提供管理机制和对策。根据苏州市城市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基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建城市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采用熵权确立客观权重,对苏州市2009—2011年城市生态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促使苏州城市生态化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