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及其地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其工程性质特殊,对实际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西北部湿陷性黄土的实际资料,并根据已有的湿陷系数和地基处理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黄土的湿陷系数和地基处理模型的联系,推导出了黄土的湿陷系数和实际石灰桩处理方法中的桩径的关系式,最后用实际工程做了验证,表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填方渠道湿陷性黄土破坏使渠道产生变形,对总干渠通水运行产生影响,需进行处 理。利用黄土湿陷经验模型、变形倾度法等对永年县湿陷性黄土地基渠段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 显示湿陷区域的大小对堤身因湿陷造成的沉降有较大影响,裂缝产生位置对工程安全无明显影响,考虑 实际地基分布,采取强夯等处理措施后,能够保证渠道的运行安全。通过工程实例计算,说明提出的方 法可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能强夯是一种高位自由落体夯地技术,其在应对不良地基如湿陷性黄土地基方面有着极强的作用。为了验证这个结论,笔者在新疆某湿陷性黄土地区的一个在建工程现场采集了足量的实验黄土,进行了现场原位负荷实验和室内土工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经过高能强夯处理后湿陷黄土的干密度、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和孔隙比这4个参数都优于实验处理前,高能强夯在处理以湿陷性黄土为代表的不良地质地基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能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能够为黄土地区的建筑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外因素分析,认为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因是黄土的结构性,外因是浸水与压力,因此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通过一定的防、排水措施可以减弱或消除黄土产生湿陷的外因,从而避免黄土地基浸水湿陷。本文以山西王曲电厂灰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防排水处理措施为例,在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的基础上,对该灰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为今后相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焦欣 《山西水利》2012,(6):34-35
介绍了黄河提水工程出水池的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结合勘察结果,对出水池场地地基湿陷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出水池大部分属于自重湿陷性场地,且湿陷较为严重,建议采取相应湿陷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轻量土减重换填消减黄土湿陷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路面透水要求与黄土湿陷的技术矛盾.现有的消除黄土湿陷方法不能同时满足适合线状工程、工程量小、允许雨水入渗等要求.从黄土湿陷是浸水与上覆压力共同作用、二者缺一不可的原理出发,在浸水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提出了采用轻量土换填减重、减轻上覆压力从而减小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透水道路路基湿陷量的地基处理新...  相似文献   

7.
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管道,其基础处理费用一般都较高。为尽可能准确地进行湿陷性评价和确定基础处理范围,本文以《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为基本依据,提出了在工程地质勘探及土工试验的基础上,计算出湿陷系数、自重湿陷量、总湿陷量等基本参数,在管路沿线的实测图上绘制出参数曲线的方法,此方法可直现地展示出管道沿线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地基处理设计以及下阶段的详细工程地质勘探提出建议。文中列举了某大型供水管道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设计中的湿陷性评价实例,该实例从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各图线的绘制、管道基础湿陷性评价等,逐一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8.
十一泵站黄土的湿陷程度属于中等-强烈,地基湿陷等级为Ⅳ级(很严重)。根据泵站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以及从经济合理性考虑,建议采用预浸水法处理黄土湿陷性地基。泵站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使用了预浸水法处理,自建成后其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黄土湿陷会导致坝基沉陷、坝体开裂等严重影响灰场坝体运行的病害。本文通过分析对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外因素分析,认为产生湿陷性的内因是黄土的结构性,外因是浸水与压力,通过一定的排水措施和防水措施可以避免黄土地基浸水湿陷。同时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设计干灰场的思路,给今后相同地质条件的下相似工程的设计提供有意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输水管线大部分地段通过黄土地区,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已成为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应查明黄土的工程特性,湿陷性质、厚度、成因及其分布变化,确定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并按工程设计的特性需求,进行地基处理等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依据黄土压缩湿陷试验结果 ,按建筑物对象不同分两种情况对东雷抽黄二期工程桦木寨子段黄土地基进行了湿陷性评价 ,并建议了符合实际的黄土地基湿陷等级。  相似文献   

12.
构建渠道有限元三维模型,模拟渠道填筑、蓄水和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过程,测算地基湿陷区域、范围及深度的不同对渠道变形影响,进而完成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估设计。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因此需要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浸水湿陷对建筑物产生的危害。湿陷性黄土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南水北调工程渠道的边坡稳定和其上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南水北调工程在湿陷性黄土段保证结构安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石纲  曾锋 《人民长江》2005,36(3):38-39,47
巫山客运港水域建筑为桩基础的客运双缆车道,陆域主要建筑为客运大楼,地基土主要为黄土类土。介绍了该客运港区黄土类土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能,分析了黄土类土的湿陷性与含水量及干重度的关系,论述了黄土类土对巫山港区复建工程的影响。勘测成果及分析表明,非自重湿陷黄土对载客缆车道的桩基础影响不大,但黄土类土的湿陷性对客运大楼等陆域建筑物地基有一定影响,可采用强夯法消除地基湿陷量。  相似文献   

15.
邢征 《山西水利》2011,27(6):33-34
通过在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主管线经过的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现场静荷载试验和试坑浸水试验,对地基的湿陷变形进行观测,试验实测该地区土质修正系数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建议的土质修正系数比较接近,试验表明该区为自重湿陷场地。  相似文献   

16.
宁夏固海扩灌六干渠工程区被大面积黄土类土所覆盖,土体成因类型复杂,其湿陷等级与类型,湿陷总量和程度各不相同,为了查明土体的工程特性,判定土层的湿陷类型及深度,在调查测绘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现场和室内土工试验,采用岩土工程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各类土体的湿陷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黄土类土,是一种常见的软土地基。南水北调中线邯邢段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磁县、永年、邢台、临城一带,以第四系全系统冲洪积壤土和上更新统冲洪积、坡洪积黄土状壤土为主,湿陷等级一般为轻微至中等湿陷。为保证湿陷性黄土渠段填方渠道渠堤工程安全,在设计中针对湿陷性黄土不同的湿陷等级和湿陷厚度,分别提出了采取强夯法或换填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哈双 《中国水利》2007,(8):22-23
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饱和后,由于易溶盐类的溶解,土结构的破坏,使其承栽力直线下降。宁夏扶贫扬黄工程大多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①泵站地基可视湿陷土层的厚度不同.采用换填土垫层、砂石垫层,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或用预浸水法处理;②桥、涵、闸等建筑物应以换基、垫层和防护措施为主;③渠道地基应首先防止内水外渗,同时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外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黄土地层浸水湿陷对地铁隧道的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自主研发了可模拟不同浸 水工况的离心场浸水装置,实现离心机在运行状态下的地基浸水湿陷模拟。设置输水系统与分散系统, 其中水量开关可由输水系统中的电磁阀远程控制,分散系统中的浸水探头可保证水量实现均匀扩散,而 浸水控制水箱能够精确控制不同浸水工况下浸水点的水量。利用此系统开展了在全幅均匀浸水和半幅 不均匀浸水工况下,不同剩余湿陷地基厚度对隧道结构受力影响的离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全幅 均匀湿陷,半幅不均匀湿陷对隧道结构受力产生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剩余湿陷地基厚度越大对隧道产 生的不利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
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是为临汾、运城五县市工业、农业供水以及农村生活用水的保障性给水工程。主要采用有压管道输水方案,供水线路经过的主要地貌单元为汾河三级阶地,三级阶地广泛分布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的判定中存在β0的取值是1.2和0.5的问题。经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的深入研究,最终确定采用β0的取值为0.5。降低了黄土地基湿陷等级,优化了设计方案,节约了投资、加快了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