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滨海地带的场地特征,营造出生态性景观性兼有的人性化滨海景观空间。滨海空间既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节点,也是陆域水域交错地带,属于生态敏感区域。探索如何建造融合生态功能、空间合理、景观典型的人性化滨海空间具有积极的意义。厦门环东海域洪塘片区绿地是自然生态的滨海景观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福州滨海新城规划是我国首个把城市定位为"森林城市"的新城。在森林新城建设中,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塑造生态格局空间,打造绿色生态廊道,设计生态福利空间等手段,把打造森林城市作为目标和理念,融入滨海新城规划建设全过程,提出"在森林中建城,先造森林再造城"的理念,开启了全国新区建设的先河,为我国高水平的森林城市建设提供生动案例。  相似文献   

3.
<正>竞赛命题: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复合开发设计青年建筑师工作营(2017)课题组织: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办公场地:深圳南山区滨海之窗办公楼6层课题背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提供城市开放休闲的生态绿化的公园外,提供支持城市运行的配套设施,包括城市交通,城市集中供冷,商业配套等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行功能复合开发。这一复合功能的城市空间将作为体现前海绿化生态、高效、创新的典范。设计说明:本项目临近深圳前海湾,沿滨海休闲带和沿江高速高架桥交汇处,有城市支路和沿江高速分为四块用地,用  相似文献   

4.
场地规划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一环.随着生态可持续思想的深入,传统的以形态功能为导向的场地规划模式,逐步转向生态导向的场地规划。低影响场地规划,从水文学和水文生态学视角,探索场地规划的新模式.深化了场地设计的生态思想,对指导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低影响场地规划中的指导思想和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利用是引发城市生态问题的根源。回顾总结我国当前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问题,基于生态规划视角剖析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并从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选择、功能结构布局、生态技术使用、详细场地设计给出相应层次的土地利用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6.
地域的解读--西藏布达拉宫广场概念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生态、场地记忆的设计理念,将布达拉宫广场建成具有集会、文化展示、健康、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城市的客厅,也是城市标志性的节点空间;规划服从于布达拉宫和整个西藏的个性——净土,更好地发挥布达拉宫广场在城市文化、生态、景观等方面的作用,体现拉萨独特个性和地方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郑可 《福建建材》2023,(8):30-34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再生是延续场地文脉,提升人居环境,带动区域发展与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景观再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石狮伍鸿滨海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策略,并从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及场所精神景观再生设计方面展开了分析,以期为城市滨水空间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葛亮 《安徽建筑》2009,16(5):12-13
对城市住宅小区的公益场地进行环境友好型规划,可以起到景观、生态和健康等多重功能。文章针对当前小区公益场地规划上存在的弊端,提出公益场地规划必须功能全、起点高、讲科学的设想,小区公益场地规划必须遵循生态自然、品味高雅、节俭实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整体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结合杭州湾滨海新城启动区规划设计情况,分析滨海新城盐碱地成因、景观规划、海绵城市建设重难点,从宏观规划控制、中观生态修复、微观景观细部设计3个层面探讨适合于滨海新城盐碱地景观生态规划建设策略,以期为同类型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9,(8)
太原市酿造小镇是城市外围地区的规划,位于浅山地区,生态敏感度高,生态环境脆弱。本文通过场地评估、场地与风貌分析,对小镇的空间结构、整体风貌、建筑布局、等内容进行设计引导,以期小镇规划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陈森土 《建筑知识》2013,(11):145-146
城市化程度越高,可供人们户外日常活动的场地就越来越少。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大洋湾生态运动公园设计原则及理念,重点分析了运动公园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景观设计、道路交通与灯光设计等方面探讨了体育公园设计指导思想及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婧雯 《城市住宅》2021,28(6):130-131
以株洲市泰山西路街头公园为设计对象以进行设计创作.打造一个涵盖学生、家庭且生态友好和运动休闲的街头公园,为周边学生提供多元化活动场地的户外休闲空间,便于学生学习之余充分锻炼身体;并为老人、儿童提供户外休闲活动空间.利用基地及周边条件,缝合城市生态界面,构筑区域交流空间,提升周边服务功能.从场地资源利用、景观游憩等方面,致力于打造一个活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街头绿地空间,营造更绿色生态的城市环境,同时注重人性化设计,打造一个生态、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平潭海坛湾滨海景观带项目为例,从生态维护的角度入手,探讨滨海景观营造中的设计手法,重点探寻生态敏感性较强区域的景观岸线营造手法。针对恶劣的气候环境、敏感的沙滩水文条件,设计以景观形态塑造、海绵设计、种植方案等手段,动态地解决场地问题,实施成效良好。这对未来滨海城市景观营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复杂风环境下的生态营造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滨城市往往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生态基底,滨海地区的规划与开发面临着比一般城市更多的自然环境挤兑问题,在规划中“临海发展”“拥湾发展”,也是常见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因此规划应围绕守护“绿水青山”,保障海岸生态安全。其中环境敏感度的评价、生态区域的划分、生态要素的涵养与保持等,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防城港市江山半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践,研究规划中环境评价与生态控制问题,为滨海地区规划中的相关生态问题提供案例支撑,以期提高相关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海口城市海岸项目的设计介绍,针对水城概念、半岛型组团方式、城市共享等设计原则展开阐述,探讨了热带气候条件下,滨海度假物业的产品模式、空间品质和环境策略应有的特点,尤其就规划结构、单体设计、生态理念、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回应做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谭瑛 《规划师》2007,23(5):24-26
滨海开放空间是城市环境与经济文化最为敏感的地段之一,本文结合滨海开放空间的特殊性,以烟台海滨广场设计为例,对塑造滨海开放空间的个性提出了明确地段定位特征、立足滨海地理特征、强化交错生态特征、延续历史文脉特征、突出城市时代特征等多种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反规划”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指出导致系统性的、全国性的城市环境危机和城市功能与结构混乱的主要根源之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规模-性质-空间布局”为模式的物质空间规划编制方法论;基于现行方法论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是一种建立在不确定基础上的空中楼阁。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规划”途径:强调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负”的规划成果,即生态基础设施,用它来引导和框限城市的空间发展。文章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是解决一切城市问题的关键“。反规划”途径试图通过建立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安全和健康的景观安全格局,来综合地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城市的功能结构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特色以及城市的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市水系空间建设过程中,由于忽视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活力等多重效益的联动互馈作用,出现了生态空间功能单一、活力不足、规划实施困难等问题。强调提升系统主体自适应、自协调、自组织能力的系统韧性理念,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契机。基于系统韧性理论,研究提出多元化的城市水系空间“生态+”发展策略:基于“生态+安全”,系统化建构城市水系生态安全格局,完善基础支撑;基于“生态+多功能”,形成复合功能区划、多元产业兼容、绿道系统布局与涉水工程设施景观化等复合策略,提升水系空间活力与品质;基于“生态+多主体”,引入多方共建机制,提供规划实施保障。以周口市为例,在城市水系空间生态安全布局、多元功能与景观设计、空间活力提升、多方共建等方面落实“生态+”发展策略,为城市水系空间的韧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刚  张娟  金娇  侯泓旭 《建筑与文化》2023,(11):132-134
“韧性”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常有灾害的发生,并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城市治理模式。滨海空间是城市海陆相互作用的生态界面,形成“海洋-海岸-城市”协同共生体。针对目前城市滨海空间存在的系列问题,将韧性景观理念引入城市滨海空间规划设计中,并以青岛城阳区滨海绿道项目为例,在分析归纳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综合性措施等三个层面提出韧性景观理念下滨海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以期为相关规划设计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倪天华  左玉辉 《规划师》2005,21(7):83-86
从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看,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实现城市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化”。我国生态城市结构生态化应从实体结构生态化开始,从生态分区规划.生态单元建设规划和生态安全空间格局3个层次进行探讨。生态城市功能生态化则指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等八大类功能全面生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