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项目团队自主性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是项目型企业治理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项目团队自主性包含制度设计和团队认知两个维度.制度设计维度上的高自主性有助于提高团队对外部环境的响应速度和质量,团队认知维度上的高自主性有助于提升项目团队的承诺水平、自我监督水平以及学习意愿.项目团队自主性对项目绩效的贡献受到项目型企业信息搜集与监控能力、绩效评价制度、项目任务技术依赖强度以及文化开放性等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以来自深圳S质检机构的26个质检项目团队为样本,探讨了项目团队的社会责任感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及团队领导者的服务型领导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项目团队的社会责任感对团队绩效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只有在和服务型领导力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对团队绩效有影响,具体表现为:在高服务型领导力水平下,项目团队的社会责任感对团队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低服务型领导力水平下,项目团队的社会责任感对团队绩效的作用呈现消极趋势。最后结合本研究发现提出了改进团队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笔者作为项目经理实施的某高校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系统项目管理中的经历和经验,在借鉴国内外项目管理的项目团队沟通和绩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IT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如何建立高效沟通的项目团队;项目团队沟通与项目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关键软实力,情商对领导行为及组织绩效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研究情商、领导行为和项目绩效三者之间的影响路径,在工程背景下,重新定义了项目经理情商、领导风格及项目绩效的维度,构建出"项目经理情商-领导风格-项目绩效"的中介效应关系模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出转换型和积极交易型领导风格在情商与项目整体绩效、各参与方满意度的作用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与多元化目标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消极交易型在情商与多元化目标、各参与方满意度的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与项目整体绩效关系中无中介作用;放任型在情商与项目绩效的作用中无中介作用。同时,情商维度如团队管理等对领导风格及项目绩效的积极作用,对工程项目管理及项目经理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对项目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可以缓解项目团队内部矛盾,引导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团队效率的提高。因此,将激励机制合理、有效地引入项目团队,已经成为越来越受管理者关注的课题。本文将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项目团队中出现的问题,力求探讨出一套更合理、更适用于项目团队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IPD项目具有早期介入、协同决策、风险共担等特点,使合作成为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参与方之间的知识共享成为合作成功的必然要求。情商作为一种关键软实力,对领导行为及组织绩效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在IPD项目中,领导者情商通过成员知识共享行为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仍比较缺乏。构建出IPD项目中"领导者情商-知识共享行为-合作绩效"的中介效应关系模型。运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验证出知识共享行为在情商与合作绩效维度的效果、效率、利益满意度作用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关系满意度的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情商维度的团队管理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且显性知识共享行为比隐性知识更易受到情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9.
组织公平和团队情绪智力对完成项目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在充分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以组织公平为自变量、团队情绪智力为中介变量、项目绩效为因变量的理论模型。通过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团队发放电子问卷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相关假设。结果表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对项目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团队情绪智力个体集群在组织公平三个维度和项目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团队情绪智力团队集群在程序公平、互动公平和项目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团队情绪智力团队集群在分配公平和项目绩效的关系中没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下,由项目经理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作为一个职能组织,其团队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着承接项目的成败和组织战略目标的达成.本文从事物发展的角度,对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的团队热情与工作绩效的发展规律、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此变化规律,对团队管理的职能在团队发展过程中的工作重点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由此提供一套系统的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发项目成员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项目管理的视角为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研发人员的工作与研发项目密不可分,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方案设计,需要把项目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相结合。在WBS基础上划分的工作包既是项目的基本工作单元,也是研发人员的工作对象,进一步成为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基础。基于WBS和工作包的绩效考核方案,提出了关于考核周期、考核人、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等四个新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关于项目成功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项目成功标准,对项目进行有效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确定项目成功标准要考虑组织战略、项目发展阶段、技术不确定性程度以及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等方面.多维的评价可能只是理论上的满足,但单一维度的评价也存在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3.
14.
项目经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沟通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学院内部管理系统项目案例,从项目经理的沟通对象、沟通工作和沟通特点入手,对项目经理在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阐述项目经理提高项目沟通效果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和作用,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并作了具体阐述,以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生产系统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项目评估中存在的局部、分散、凌乱等问题,考虑项目评估不只是为了得出有关项目的某些结论,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给后续行为一个正确的导向,提出广义项目评估的概念,认为有必要从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评估、项目评估的内容、项目评估的层次及项目评估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几个维度,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项目和项目管理评估体系和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7.
18.
由于项目干系人的目标不同.因此,他们对风险的影响、风险承受力和风险应对策略都是不同的。本文首次提出了风险相对性概念(包括风险影响相对性、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性和风险应对措施相对性);并对风险相对性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风险相对性系数、风险相对性乘数和风险相对性矩阵概念。 相似文献
19.
Chia-Yu Lai Jack Shih-Chieh Hsu Yuzhu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8,36(3):566-582
One primary function of a leader is to motivate followers to achieve project goals. Based on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actors may strive to the optional situation (promotion focus) or try to avoid not meeting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prevention focus). This paper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leadership styles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on the collective regulatory focus of project team (promotion and preven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ulatory focus and project teamwork outcome. Data collected from 154 IS professionals shows that intelligent stimulation, idealized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component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lead to promotion focus, and exception management and error-focus components of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lead to prevention focus. Promotion focus associates with a higher quality system and less del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ulatory focus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is contingent on the level of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20.
Jack S.C. Hsu Jamie Y.T. Chang Gary Klein James J. J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1,29(1):1-12
Teams in system development must share information about tasks in order to be successful. A traditional view considers the processes in place to take the knowledge resident in a team and effectively share it with other members. Newer perspectives require conditions of shared models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the team members to effectively employ the dispersed information to develop successful systems. A model of teamwork mental models is presented to explore both perspectives so that the importance of both process and shared models is represented. A sample of system developers provides the data to test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eam building activities can promote both aspects, yielding a greater chance for a quality team effor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