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凤山县玉米主要栽培品种——正大719作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种植行距和不同种植密度,研究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相同时,玉米的株高、穗高、千粒质量、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加表现为一致性。当行距为60 cm和70 cm时,玉米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当行距为80 cm时,玉米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综上所述,在行距80 cm、密度90 000株/hm2时正大719玉米产量最大,可以为夏玉米适宜行距密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不同的种植密度要有不同的施肥方式,施肥方式的正确与否与玉米的产量密不可分。根据不同种类的肥料和施肥方式,分析了施肥方式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施肥的方法和重要注意事项,合理规划玉米的种植密度等,从而引发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望提高玉米产量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威宁自治县在实施贵州省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工程工作中,努力探索各种术指标,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产量,为探索出适宜于威宁县大面积推广的种植密度,特拟定玉米不同栽培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4.
玉米110cm大垄栽培是一种新的种植模式,与之配套的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十分重要的技术因素,本文通过对同一品种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包括对生育进程、生长性状、产量及效益等的记录和测量,找到最合适的玉米110cm大垄种植密度,为指导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晋西北五寨县推广的并单6号、龙源3号、德美亚1号3个玉米品种在旱裸地种植条件下的施肥、种植密度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得出,在晋西北生态条件下,特早熟玉米裸地种植在采用不同施肥水平、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的因素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肥料,其次是品种,再次是密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和穗肥对玉米新品种恩单803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为52500株/hm2、穗肥用量为300kg/hm2是恩单803达到高产的种植密度和穗肥用量,本试验结果对玉米杂交种恩单803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在农作物种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受品种、播种、深松、深翻整地、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影响,它的产量关系着视域范围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对玉米科学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推进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提出加快玉米生产发展的"一增四改"措施,"一增"就是增加种植密度。近年来各地推广玉米"313"增密栽培模式,探索了几种玉米增密种植模式的产量效应,分析了增密种植对成熟期、空杆率、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313"种植模式是增密种植最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晋南小麦玉米两作区,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拟推品种和不同密度对玉米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光合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都呈增加的趋势,而单株干物质则呈降低趋势,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正大16在任何密度下,均比大丰133显著增产,正大16和大丰133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82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设计L9(34),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春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密度对于油菜的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种植密度在6000株左右的产量与其他密度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效果最好.多重结果表明,M2N1P2K3配合施用效果好.密度和氮肥对油菜产量影响较大,检验结果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半干旱地区不同密度、品种对玉米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半干旱灌溉条件下,对4个种植密度下5个玉米品种的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密度来看,5个品种的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时,产量最低。从品种来看,先玉335的产量最高。根据本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灌溉条件下玉米最佳种植密度7.5万株/hm2,优先选择的品种是先玉335。  相似文献   

12.
迪尔 《农机导购》2013,(9):12-12
近年来,随着工业用玉米原料的增加,对玉米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减大豆、保水稻、增玉米”的指导思想下,玉米种植大省黑龙江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606.7万h㎡(9100万亩)。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黑龙江大力推广可以提高玉米种植密度的  相似文献   

13.
土壤浅深松联合松耕机设计和浅松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为了使浅松作业不搅乱上下土层,降低对土壤的扰动,提供理想的种床,增加施水播种灌水下渗深度,减少水份蒸发和覆膜施水播种的白色污染,并增加土壤深松深度,减少机具进地次数,设计一种具有往复插土式浅松功能,还可进行土壤深松作业的浅深松联合松耕机。设计浅松刀具结构,建立刀具可靠工作的绝对运动数学模型。经试验知:若土壤浅松后碎土系数大于90%,土壤堆密度小于1.22 g/cm3,上下土层不被搅乱,且玉米施水播种时,水入渗深度比普通旋耕法对应值至少增加19.3%,则刀具前后两次合理的切土距离应小于30 mm。  相似文献   

14.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增施功能性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功能性有机肥能有效提高玉米成穗、减少空秆、增加穗行数和行粒数,同时促进玉米秸秆增粗,在增加生物产量的同时,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5.
旱地春玉米受地区温度、湿度、土壤结构、肥力、降水量等因素影响,因此加强旱地春玉米种植集成技术研究对于实现其稳产高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旱地春玉米种植地块的选择与处理、品种的选择与处理、播期的确定与播种密度、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总结了米脂县旱地春玉米种植集成技术,以期为米脂县旱地春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天水市旱地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密度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在设定的种植密度处理范围内,一穴双株的栽培方式明显优于单双粒播种栽培方式。随着密度从3800株/667 m~2增加到4 600株/667 m~2时,产量与对照相比也在不断增加,但植株密度增加到5 000株/667 m~2以上时,产量反而减产,同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腐病也逐渐加重。试验结果表明:一穴双株69 000株/hm~2,即行距为0.55 cm,穴距为53 cm时的玉米种植模式单产最高,达到最高值13 127.85 kg/hm~2,建议在天水市旱地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郑单958为试材,对辽宁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与播期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深松早播(4月25日)处理产量最高,较旋耕(CK)晚播(5月25日)处理增产59.71%,增产显著。播期处理间产量依次表现为早播中播(5月10日)晚播,差异极显著。深松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CK,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和瘪粒数均随播期推迟而依次降低,其中,千粒重降低明显,差异达极显著。耕法播期互作对产量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耕作方式与播期比较,播期处于主导地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更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重庆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多年以来,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6位。在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政策背景下,试验通过设置不同耕作方式,检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并比较产量特征发现,深松+旋耕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及大薯率都比较高,作为一种能使马铃薯增产的耕作方式,土壤深松适宜在马铃薯种植上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玉米作为工业生产中的主要粮食之一,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近些年来我国玉米种植情况来看,玉米本身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种植。种植人员想要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要严格把控每个种植环节,尤其是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为玉米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玉米产量奠定基础。主要探究了玉米种植密度对种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希望能为我国玉米种植技术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膜残留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春玉米"正泰10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地膜残留量对玉米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地膜残留量的增加玉米出苗率呈下降趋势,5~20 a地膜残留量下出苗率下降1.0%~7.6%。残膜对玉米生长发育阻碍状况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增加,5 a、10 a、15 a、20 a地膜残留量下,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7.17%、11.22%、14.83%和2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