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化发展的同时,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也在稳步进行,产生了许多的示范乡村,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景观资源未被充分规划利用”等.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山地型乡村——梁家坪村为研究对象,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其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梁家坪村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从乡村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建筑风貌、产业发展、山地景观等方面提出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云南山地区域乡村人居环境状况落后,已影响城乡均衡发展,加快其建设是山地乡村发展的迫切要求。阐述了云南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传统模式的特点及现实影响,并从山地自然环境特点和当前山地乡村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变革与人居环境建设模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最后对人居环境建设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造与优化问题。由于国家"优先工业和城市"的战略选择,导致吉林省城乡人居环境的"二元"特点明显。因此,吉林省在建设和谐乡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存在众多的弊端,例如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乡村的空间结构混乱、缺乏完善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以及乡村传统文化渐渐被遗忘等。为了不断提高乡村人居环境改造与优化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吉林省必须科学合理制定乡村规划,充分利用乡村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业,拓宽乡村的融资渠道,注重传统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吉林省中部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改造与优化策略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云南山地区域乡村人居环境状况落后,已影响城乡均衡发展,加快其建设是山地乡村发展的迫切要求。阐述了云南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传统模式的特点及现实影响,并从山地自然环境特点和当前山地乡村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变革与人居环境建设模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最后对人居环境建设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快速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受到城市的冲击,导致乡村各类问题逐渐显现,乡村内部稳定性被打破.文章引入韧性理念,以西安市阎良区为例,通过分析乡村在城镇化扰动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土地整治、生态环境、经济产业、乡村风貌、公共设施、组织管理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韧性化整治的策略措施,以期为乡村人居环境提供一种全新的整治思路及...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及区域发展政策的快速发展,促使经济、社会等多样要素聚集,加速了乡村边缘化,造成乡村人居问题不断出现.在乡村振兴时期,各地的先行先试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探索人居环境建设路径、总结经验,寄希望于发挥其极核作用并带动其他乡村的发展.文章从人居环境理论出发,进一步聚焦乡村载体,从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着手,梳理现阶段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困境,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及社会文化空间4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化策略,并以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官渡村为例进行实证探索,以期为乡村地区的功能转型、空间活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汪洋  张淑芳 《室内设计》2023,38(5):54-58
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乡村人 居环境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 容,同时也是实现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领域。 基于我国广袤的山地自然基底,如何从山地人 居环境科学角度,有针对性的融入山地乡村空 间治理模式建构的国家任务,是一个具有时代 意义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通过对近20年山地乡 村人居环境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凝练并总结 了相关研究的主要领域、特点和研究趋势。立足 于乡村振兴国家任务,从山地人居环境科学的 内在要求出发,探讨了以村为基本单元的人居环 境区划空间治理模式,设计了山地村庄空间治理 的基本内容与优化框架,以期为西部山区乡村 振兴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笪玲玲  傅子达 《城市住宅》2021,(11):203-20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美丽乡村规划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2016年以来,淮安市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以章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实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战略选择,以探讨美丽村庄居住环境营建的适宜策略.  相似文献   

9.
乡村人居环境可以解析为秩序与 功能两大属性内容。从整体到局部,秩序可 细分为格局、肌理、形制、形式,功能可以细 分为面域、点域。有机秩序是传统乡村人居 环境的核心特征和差异优势。面对乡村有机 秩序退化、现代功能滞后的现状,应建立有 机秩序修护、现代功能植入的有机更新理 念,实行以低度干预、本土融合、原型调适 为核心的营建方式,以及“乡村更新共同体” 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山地建筑设计与城市人居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地建筑的几个方面的探讨,可以对建筑设计在山地环境中的运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有许多空间形式、组织,地形利用的方式方法可以运用,还可以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山地特点进行创作,探索是无止境的,目的都是一个:为了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城市形态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1.
龙宏 《室内设计》2013,28(5):23-28
人居环境空间艺术涉及建筑学和美术学两大学科领域,因此,“空间环境”与“空间艺术”是理解城市空间艺术的关键,而“空间”则是概念的起点或元概念。本文有意强调以往空间概念所忽略的虚拟想象空间,即“意象”或“意境”空间,通过对“空间”概念的界定以及在不同语境下对空间构成的阐释,力图建立起山地人居环境这一特定空间艺术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12.
祝笋  付皓 《华中建筑》2020,38(6):68-7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美丽乡村规划时期,乡村建设成为关系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一。作为农村生活的重要场所,村庄居住环境不仅是当地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它的建成成果也能反映出时代的新需求。该文基于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研究视角,将鄂西北地区中村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实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乡村战略选择,以探讨山地村庄居住环境的适宜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西汉村为例,对乡村地域环境与人居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得出建筑与人居生活、生产环境的关联。人居环境受地域性的影响与限制,尤其是在远离城市系统的偏远农村,人民生活方式大部分依赖于生态结构,取材于自然,从而决定了人的生产方式。本文主要从空间布局、巷道、建筑排水、时代变迁影响和古建保留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发现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及生产活动的改变,建筑的部分功能退化或加强,为当地建筑的多形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山地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景观生态研究--以乌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界定了山地流域的环境类型意义;以乌江流域为例,列举了当前一些无序的人居环境建设带来的山地流域景观生态问题;分析了山地流域生境破碎后的不易恢复性,揭示出山地流域景观生态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科学的人居环境建设对山地流域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并总结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山地流域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挺雄  夏鸿玲  沈涛 《城市住宅》2021,28(1):140-141
传统乡村空间存在多样性和地域性,一直以来缺少科学的规划,空间形成多取决于当地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乡村公共空间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生活需求,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改善和优化已成为我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围绕湖南省乡村公共空间改善,...  相似文献   

16.
西南山地人居环境建设与防灾减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山地城市(镇)灾害的分析研究,从理论层面探讨山地灾害与西南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分析了防灾减灾对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指出山地灾害的防治需要山地人居环境理论支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山地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及社会老龄化,当今社会对山地人居环境适应性的关注日趋密切,特别是一些老区的人居环境与健康的应对策略探索迫在眉睫。文章以重庆小街地区适应性改造实践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其当前人居环境适应性所面临的问题,从人的健康出发,以空间分异和CAS理论为支撑,提出其适应性改造的原则和城市阳台理念,总结了重庆地区山地人居环境适应性改造的空间迎合、景观渗透、增强活力等具体策略,对山地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出于材料、视角等方面的限制,此 前的多数山地民族聚落研究存在缺乏聚落空 间整体观、历史研究稀缺等问题。本文基于 人居环境科学生成整体论,融合人类学、形 态学等学科方法与材料,探索了对山地民族 聚落人居环境开展历史演变研究的可能方 法。文章首先厘清山地民族聚落“山体、河 流、水田、山林、村庄”的人居环境范畴,并且 认为应从河谷等区域层面进一步加深整体认 识;其次,本文介绍了从民族志文本与聚落 空间信息两者出发,再现或部分再现聚落演 变、生成过程的方法;最后,文章认为,生存 压力、生计模式与聚落空间这三者的辩证关 系是聚落空间演变的核心问题,须在研究中 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9.
对青木川古镇的聚落形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提炼总结出在现代人居环境中有利的主要因素,为更好的建设和营造现代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30年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整体的城市和乡村建设,由快速发展进入到稳步发展,由增量发展转入到存量发展,由粗犷型发展进入到精细化发展。建筑大类本科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宽口径学科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知识结构变革需要。以人居环境科学思想融贯和学科凝聚的观点,表述建筑大类现代教学综合性和宽口径人才培养目标。论文讨论了川渝地区学术内涵发展和人才成长,成渝高校在学科建设、学术创新、前沿研究等方面,要形成合力,凝练科学问题,创新理论建树,探讨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阐述了协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社会现实意义。以所在成渝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两次实践案例,深入讨论成渝高校“人居环境”联动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认识。最后,总结了建筑大类教学观念改革与创新的探索性思考:1、本科高年级教学观念中适当植入“人居环境”的综合思维和课程技术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融贯能力,整合建筑大类教学内容的共通点和合理内核;2、我国新常态时期,面对学科的变革和发展、市场的收缩和精细化,建筑大类本科知识结构需要提出宽泛性和兼容性教学改革,加强社会知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