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对石斛汁中功能活性物质及风味成分的影响。以铁皮石斛汁为原料,采用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与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Lp)混合液态发酵,分析石斛汁中多糖、乙酸乙酯萃取成分、挥发性成分、游离氨基酸及有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铁皮石斛汁发酵后,多糖平均分子量由184.40 ku减小至91.27 ku,多糖含量极显著降低21.91%(P<0.01);试验鉴定发酵前后乙酸乙酯萃取成分分别为20种和16种,相同成分11种,差异成分14种;挥发性成分由发酵前的21种增至发酵后的26种,发酵后酚类与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多,花香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增多;发酵后检测出15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种类较发酵前增加6种,赋予发酵汁甜味和鲜味,除天冬氨酸外,其他种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发酵前后分别含有3种和4种有机酸,乳酸仅在发酵后检出,其含量占比有机酸总含量的76.11%,赋予发酵汁柔润的口感。由此可见,La与Lp混合发酵可使铁皮石斛汁中产生丰富的活性物质与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纳豆中的蛋白酶活力,以纳豆芽孢杆菌为菌种,对鹰嘴豆纳豆液态发酵进行优化。以蛋白酶活力为指标,采用Plackett-Bnrmao法筛选出三个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最大的因素:装液量、转速和鹰嘴豆粉添加量。通过响应面优化鹰嘴豆纳豆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建立二次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对提高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p<0.005),所得最佳培养基为鹰嘴豆粉添加量5.9%,豆粕粉1.0%,葡萄糖0.6%,氯化钠0.5%,最佳发酵条件为:转速250 r/min,装液量76 mL/500 mL,温度37℃,发酵时间48 h。该条件下发酵所得蛋白酶活力达(3558.0±1.5) U/mL,相对于对照培养基的(2491.4±2.8) U/mL提高了42.8%,且纤维蛋白平板法验证的纳豆激酶溶解圈面积提高了108.6%。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鹰嘴豆纳豆液态发酵能有效提高蛋白酶活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SPME-GC-MS和氨基酸分析仪对不同添加量的铁皮石斛发酵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TAV呈味特征对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主体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种类不变,含量有所不同,大多数游离氨基酸指标间有较强的相关性,Glu对铁皮石斛发酵乳呈味有较大贡献,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两个主成分,主成分1为99.90%,主成分2为0.04%,足以反映各组别游离氨基酸的大部分信息。不同组别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双乙酰和乙偶姻是对照发酵乳和铁皮石斛发酵乳中关键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4.
从酱香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产酱香风味好且蛋白酶活力高的细菌——HMZ-D,对其在固态及液态发酵下所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发酵方式下发酵代谢产物种类较为相似,但液态发酵下各特征化合物含量及各类物质总量低于固态发酵,且在37℃下,固液发酵代谢产风味化合物的含量均较30℃有明显提高;正辛醇、β-苯乙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丁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乙酸、癸酸、2,5-二甲基吡嗪及四甲基吡嗪等特征成分为该菌主要的特征发酵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9份芽孢杆菌发酵大豆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并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9株芽孢杆菌对大豆发酵过程游离氨基酸与风味物质的形成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发酵样品氨基酸含量、产香气能力差异较大。通过因子分析,认为酯、醇和醛3类物质为芽孢杆菌发酵大豆样品中主要香气成分,可为提高发酵豆制品风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目前市场中红腐乳后酵阶段风味物质与菌落演替之间的关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化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腐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氨基酸含量。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0 种,主要为酯类20 种、醇类9 种,通过气味活性值分析得到主要风味物质为苯乙醇、1-辛烯-3-醇、乙酸乙酯等,大部分酯类、萜烯类、呋喃类等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随发酵进行升高,烷烃类及部分酯类物质变化不明显。对不同阶段的后酵期红腐乳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其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发酵进行而提高。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细菌菌落,得知红腐乳中优势菌群为芽孢杆菌(Bacillus)、肠杆菌(Enterobacter)、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等。细菌多样性在发酵过程中显著提高;Bacillus相对丰度随发酵进行明显降低,乳球菌(Lactococcus)、Tetragenococcus相对丰度随发酵进行提高;Enterobacter相对丰度在前中期明显提高,中后期下降。将游离氨基酸、部分挥发性风味物质与菌群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腐乳后酵期氨基酸的产生与Enterobacter呈明显正相关,但Enterobacter与大部分香味化合物负相关;Bacillus与多种香味酯类化合物正相关;其他菌种如Lactococcus、Acinetobacter也在红腐乳后酵期提供良好风味。  相似文献   

7.
孟繁博  张万萍  吴康云 《食品与机械》2017,33(3):179-183,206
以青菜为原料,选用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3种乳酸菌进行人工接种试验,设计了7个配方,发酵时间为8d,研究发酵菌种对酸菜总酸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确定最适合酸菜发酵的菌种,并研究接种发酵对酸菜的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的比例为1:1:1时,酸菜总酸含量升高最快,亚硝酸盐含量最低且无明显的亚硝峰出现,为最适合酸菜发酵的菌种。接种发酵酸菜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均高于自然发酵的酸菜,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低于自然发酵的酸菜。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四川乡城和云南楚雄两个产地的牛肝菌菌帽、菌柄的营养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测定其水分、蛋白质、粗脂肪、多糖、氨基酸含量,以及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牛肝菌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楚雄牛肝菌帽蛋白质含量最高[(33.52±0.76)%],乡城牛肝菌柄粗脂肪含量最高[(5.46±0.13)%],楚雄牛肝菌帽多糖含量最高[(19.22±0.09)%]。乡城牛肝菌柄的氨基酸总量最高,而乡城牛肝菌帽氨基酸评分高于其他3 种牛肝菌。共鉴定出45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5 种烃、22 种醛、7 种醇、8 种酮以及3 种含氮含硫及杂环。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牛肝菌主体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得出,乡城牛肝菌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有两种,分别为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楚雄牛肝菌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只有1-辛烯-3-酮。楚雄和乡城牛肝菌的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有较大差异,营养成分的含量也不同,其中乡城牛肝菌柄的营养风味品质综合更佳。  相似文献   

9.
胡柚汁益生菌发酵挥发性风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筛选到的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发酵乳杆菌L2(L. fermentum)对胡柚汁发酵,研究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变化特征。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胡柚汁经此2种乳酸菌发酵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和相对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发酵胡柚汁样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电子鼻对乳酸菌发酵胡柚汁的香气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胡柚汁经发酵后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20种、烯烃类15种、烷烃类12种、酮类10种、醛类5种、酯类2种、其他类1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59、36种和35种。经乳酸菌发酵后,胡柚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均增加,并检测到了胡柚汁中未被检测到的酯类、醇类、酮类和烷烃类相对含量显著提高,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大量降低。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4个样品特征风味组分在主成分中的差异,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可实现对乳酸菌发酵胡柚汁特征风味差异性的评价。电子鼻分析表明胡柚汁经不同乳酸菌发酵后风味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胡柚汁乳酸菌饮料的风味特征并为产品质量评定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米曲霉是发酵酱油的主要菌种,为了更加具体了解米曲霉发酵酱油过程中典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沪酿3.042米曲霉单菌种发酵高盐稀态酱油在不同发酵阶段的酱醪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并与12种市售高盐稀态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酱醪发酵0~6个月的过程中,醇酚类、酸类物质、酯类物质、含氮化合物含量逐渐增加,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组成比例更加协调,典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乙醇、乙酸、3-甲基丁酸、苯乙酸乙酯、十六酸乙酯、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苯甲醛、苯乙醛,与市售酱油中典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同,这些物质保证了酱油风味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对番茄酱产品在保质期内出现的白色云状凝聚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显微镜观察以及微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白色云状凝聚物不含番茄细胞组织,也未发现任何微生物存在。白色云状物经热水浸提、离心后,得到水溶性物质(WSS)和水不溶性物质(WIS)。分析结果显示,白色云状凝聚物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蛋白质的凝聚造成的,它与蛋白质中碱性氨基酸以及非极性氨基酸的比例有密切的关系;蛋白质凝聚过程还通过酸性氨基酸以氢键结合的方式吸附少量的果胶物质。  相似文献   

12.
The usual explanation for why smoking produces dependence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nicotine on dopamine and other neurobiological explanations. This review offers four somewhat different explanations: (1) nicotine can offer several psychopharmacological benefits at the age when such benefits are especially needed; (2) cigarettes provide for a rapid, frequent, reliable and easy-to-obtain reward; (3) nicotine is not intoxicating, allowing chronic intake; and (4) the long duration of the nicotine withdrawal syndrome effectively undermines cess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vidence for the above views and the tobacco control activities these views suggest.  相似文献   

13.
以红富士苹果汁为原料,研究益生菌混菌发酵对苹果汁挥发性物质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汁经混合益生菌发酵后,琥珀酸、苹果酸含量明显下降,而乳酸、柠檬酸、酒石酸、奎宁酸、莽草酸与丙酮酸的含量均明显上升;总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根皮苷和芦丁含量分别上升了5.57%、5.65%、5.83%、19.2%和4.52%,绿原酸含量下降了14.9%。发酵后的苹果汁共检出37种挥发性物质,与发酵前相比,增加了10种。其中,醇类增加5种、含量增加106.9%,酯类增加8种、含量增加84.5%;酮类种类不变,含量增加171.7%;醛类减少3种、含量降低了80.9%。  相似文献   

14.
以热带水果嘉宝果为原料制作嘉宝果浸泡酒,研究不同浸渍时间对嘉宝果浸泡酒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对不同浸渍时间浸泡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明确其特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浸泡酒中的酚类物质含量随浸渍时间延长而增加,浸泡3个月时嘉宝果浸泡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已达到峰值,其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分别为1581.11 mg GAE/L、352.20 mg CE/L和140.96 mg EPE/L,与浸泡6个月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浸泡酒的抗氧化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浸泡3个月的嘉宝果浸泡酒的ABTS、DPPH和FRAP抗氧化能力最强,含量分别为697.02 mmol TE/L,428.97μmol TE/L和19.97 mmol Fe2+/L。嘉宝果浸泡酒挥发性成分中主要鉴定出醇类、烃类、酯类和醛酮类等4类。苯乙醇、1-己醇、癸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等香气成分是嘉宝果浸泡酒的重要风味物质。综上所述,确定嘉宝果浸泡酒的最佳浸渍时间为3个月,此时浸泡酒的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风味物质种类均达到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对不同酱油样品中的风味物质进行检测,根据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利用多元统计法分析散装酱油与品牌酱油的差异和散装酱油与不同等级品牌酱油的差异。结果表明,酱油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苯乙醛、丙醛、5-甲基-2-呋喃甲醇、2,3-丁二酮、5-甲基糠醛、乙醇、乙酸乙酯等11种化合物。散装酱油和品牌酱油的风味物质存在明显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大部分风味物质在散装酱油中的含量低于品牌酱油,与风味指纹图谱结果基本一致;散装酱油与不同等级的品牌酱油也能区别开。该研究结果表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为酱油风味检测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孙云嵩  朱山 《丝绸》1990,(3):16-18
柞丝绸在水洗濯过程中,水与丝纤维之间发生的变化是很需要研究的问题。文中利用水萃取方法获得了柞丝绸水溶物,并研究了其组成,探讨了固着柞丝绸水溶物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葡萄芳香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葡萄中芳香物质的组成、分布、成熟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变化以及加工工艺对葡萄芳香物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山西老陈醋样品的理化指标、挥发性香气物质及功能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其在不同陈酿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在0.5~10年增加,总酸、总酯、氨基酸态氮、氯化钠、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含量均呈增长趋势,陈酿10年分别达到11.45 g/100 mL、6.29 g/100 mL、1.17 g/100 mL、1.63 g/100 mL、4.31 g/100 mL、62.00 g/100 mL、53.37 g/100 mL。陈酿样品共检出57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酯类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酸类含量呈减少趋势,其他类呈增加趋势。陈酿过程中功能物质均呈增长趋势,在陈酿10年最高,总酚、总黄酮、川芎嗪含量分别达到298.62 mg/100 mL、503.62 mg/100 mL、121.79μg/mL。从理化指标、总酚和总黄酮变化来看,陈酿10年最好;从挥发性香气物质、川芎嗪及乙偶姻变化来看,则陈酿5年为宜。  相似文献   

19.
对绿色和平组织“时尚之毒”报告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建平 《印染》2011,37(20)
根据国际绿色和平组织近期发布的两份“时尚之毒”的报告,对其关于宁波雅戈尔纺织工业城和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排放废水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结果,以及抽检的全球15个知名品牌服装上残留NPEO的含量的报告作了分析.阐述了发达国家和中国在纺织品服装化学品安全使用方面的立法和检测标准情况,认为所提及的两家代表性中国染整企业所排放的废水中被检测出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监管,并形成联动机制,才是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该文探究了高压蒸汽灭菌时间(15、20、25、30、35 min)对风味物质理化指标、滋味物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蒸汽灭菌的时间对冷吃兔的水分、蛋白质、脂质、pH及氯化物无明显影响.咸味的呈味效果显著,灭菌20 min时氯化物的滋味活性值(TAV)与未灭菌最为相似.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5~20 min明显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