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度一体化、各级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是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时期重要的国家战略。基于“流空间”和“中心流”理论,以长三角城市群的沪宁、沪杭走廊地区为实证案例,揭示城际铁路对区域极化—均衡发展及其对城市群空间结构重塑的作用。以县级市(区)为基本分析单元,重点考察城际铁路沿线这类二级节点与区域核心节点、一级城区节点之间的空间网络关系。对比城际铁路开通初时和开通数年后各节点之间的空间网络变化,结果显示城际铁路沿线地区形成了“水平嵌套+垂直极化”的复合网络模式,表明城际铁路在总体上促进了城市群的空间网络扁平化,尤其是沪宁走廊上海一常州区段的多中心水平联系增强;而沪杭走廊的网络均衡效应较不显著。最后,提出了基于城际铁路的城市群多尺度交通整合和空间网络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探究区域滑坡空间分布结构,揭示不同规模类型区域滑坡分布模式异同,分析其异同原因,拓深对区域滑坡空间分布规律的认知,在建立黄土滑坡详细编录数据库的基础上,借鉴粒度分析理论,引入滑坡径级概念。采用关联维数、核密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不同径级上区域黄土滑坡空间分布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 径级50~75 m黄土滑坡所占比例最大,占到滑坡总数的28.87%;径级>100 m黄土滑坡所占比例较小,占到滑坡总数的15.12%;(2) 各径级区域滑坡空间结构具有多分形特征,在30 km尺度上存在明显的拐点;在小于30 km尺度上区域滑坡各径级的关联维数随着径级规模增大而增加,分布模式由聚集分布逐渐过渡到分散分布,在大于30 km尺度上区域滑坡都呈现聚集分布状态;(3) 成因分析表明,黄土滑坡在发育过程中,更多是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在遴选的3个分布模式主要影响因素中,距河流距离对区域黄土滑坡分布模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地形起伏度,小规模滑坡在距河流距离近(地形起伏度小)的地方所占比例较高,而大规模滑坡在距河流距离远(地形起伏度大)的地方所占比例较高。坡度虽然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子,但对于分布模式的影响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边界交叉重叠的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正处于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阶段,解决保护地交叉重叠与多头管理是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的重点和研究热点。厘清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格局特征是优化整合的关键步骤,可为自然保护地边界调整提供基线参照。选取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特征显著的福建省为研究范围,基于ArcGIS解析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空间关系,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保护地空间重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福建省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包括完全重叠、部分重叠和内嵌3种空间类型,其中部分重叠的比例最高;2)自然地理方面,福建省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植被覆盖度高且地形地貌差异大的生态交错区;3)社会经济方面,自然保护地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与道路的距离、城乡居民用地距离较近。对交叉重叠的分布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不同空间重叠类型提出空间整合和管理机制优化对策,以期为福建省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邹献华 《市政技术》2013,31(2):20-23,26
通过划分城镇密集地区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分析城镇空间发展特征和交通需求特征,采用区域一体化的规划方法,研究高度城市化地区过境公路与城际道路的布局形式;结合城镇空间发展态势,分区研究市域干线道路的布局形式与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反映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间歇性、周期性和随机性,本文发展了一种双态泊松模型,并用该模型对上海市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探讨了它与齐次泊松模型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华中建筑》2021,39(8)
亚运场馆在主办城市中的空间分布情况于赛前引导城市建设,赛时影响赛事进行,赛后又作用于城市空间发展与转变。以21世纪以来亚运会场馆为研究对象,从场馆分布与亚运村的关系、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两个层级,对其在城市空间中的分布形式进行分析与总结,据此得出以下四种分布模式:非平衡放射式、平衡放射式、分散式、集群式,其中集群式又可分为内置集群式与拓展集群式。亚运场馆的不同分布模式适用于不同地理区位、经济情况、空间发展阶段的城市,主办城市需根据城市发展现状与意图进行场馆分布模式的选择与布置。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科学评估与优化长三角一体化格局,对于探索新时代区域发展范式、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其它区域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研究应用人群活动、企业关联等新数据与区域空间组织规律分析等新技术,系统搭建从理论研究到关键网络解析技术的评估体系,构建应用导向的空间优化关键技术框架,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科学评估与空间优化的研究集成。一方面,重点聚焦区域一体化研究的科学范式和量化方法,提炼形成基于长三角又超越长三角、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区域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聚焦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组织规律与空间优化方法,使经济、社会、环境与空间发展相匹配、相适应。最终形成长三角“城市群—都市圈—城市”三个层次的系列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与研究,积极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作为城际交通 运输系统中的主要基础设施,对区域空间结 构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以区域轨道交通客 运车流组织联系为切入点,从中心性、脆弱 度、子群分布、通达性格局四个方面出发,对 成渝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结构的组织特征和 演化进行了认知。结果表明:一、中心性,轨 道交通网络密度达到历史最低值,网络化空 间格局初步显现,城市资源控制力分层明显; 二、脆弱度,轨道交通网络脆弱度各时期不 稳定起伏,至2014年,网络稳定性达到最强; 三、子群分布,不同时期的轨道交通网络城市 子群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已初步形成成德绵 乐城市带、渝东南和重庆大都市区三大紧密 联系的城市子群;四、通达性格局,网络连通 性能、扩展潜力和整体交通可达性达到历史 最优水平,可达性居首位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 经历了“荣昌—内江—资阳—重庆主城—潼 南”的动态演化过程;五、阶段划分,成渝城 市群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可分为稳步建设、完 善优化、扩展延伸和网络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盛亦文 《城市住宅》2022,29(1):52-55
从上海市住宅与写字楼租金出发,运用标准差椭圆、克里金插值、等值线等空间分析法对其空间分布情况展开研究,并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分析中央活动区及各副中心连线上的租金变化.从两类租金单价的整体分布情况看,上海仍呈较明显的单中心空间结构.在住宅租金方面,金桥副中心周围形成显著的高价格集聚,莘庄、松...  相似文献   

10.
林雄斌  卢源 《城市规划》2021,45(12):104-113
伴随着交通强国和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城际高速铁路服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应对都市区核心城市不断高涨的生活成本,郊区化和跨区域通勤趋势日益明显.理解都市区跨区域通勤的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对推动高速交通导向的都市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一体化具有一定意义.基于此,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京津城际通勤行为数据,理解都市区城际通勤规模和一般特征,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甄别城际通勤选择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京津跨城高铁通勤(含每日通勤、每周通勤和每月固定次数通勤的乘客)的比例约为7%.(2)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城市-城际交通接驳便捷性和出行时长、城市-城际出行经济成本、交通换乘便捷性和换乘成本、出行偏好和异地工作意愿等因素均会影响居民跨城通勤选择.(3)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下,模型结果表明,出行时间、换秉便捷度、出行成本和异地工作意愿等对跨城通勤选择有显著作用.面向国土空间规划需求,本研究能为都市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优化、跨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首先通过调查与城际铁路客流相类似的沪宁动车组旅客对站点周边设施的需求,探讨站场地区的产业转型方向。其次,在对旅客前往各产业设施的出行方式与忍受时间的意愿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旅客的出行距离特性,研究站场空间的圈层规模、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联的用地布局。最后,基于该地区交通供给的承载力,提出土地开发强度适宜性的判定方法,并以沪宁铁路常州站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所构建的以交通为导向的城际铁路站场地区空间发展触媒机制研究,可实现空间发展与效率提升的协调优化,平衡城市功能的集聚性与交通的便捷性,对城铁沿线站点地区的建设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空港地区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随着深圳机场引入高铁与城际轨道,空铁联运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汇集与辐射引领能力日益增强。基于深圳机场东枢纽的规划设计实践,分析深圳空港建设历程及面临的问题,并立足临空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交通格局变化,探析空铁联运枢纽在区域一体化格局下的功能价值,提出业态分布、交通组织、空间利用三者之间协同规划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垦区与地方区域呈现互相嵌套的空间格局,形成若干"垦地混杂区",区域内错综复杂的空间关系加之垦地不同的管理体制制约着垦地协同发展进程。文章以九三—嫩江"垦地一体化"共建为例,分析了垦地混杂区的特征,反思了"垦地一体化"共建模式的问题,引入多层级治理理论,基于利益协同、管理协同和空间协同构建了垦地混杂区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并结合共建试点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多层组织与管理、空间规划、垦地合作与利益均衡等方面提出垦地混杂区的协同发展机制,以期为垦地融合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场所空间”和“流动空间”为双重研究视角,运用卫星遥感、产业普查等数据描述空间发展态势,并基于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而构建起城市联系网络;据此对粤港澳地区内部建成空间的发展特征与演变趋势、网络关联的次级结构及中心城市的职能分工等做系统分析,同时亦审视广东省内非湾区与湾区地域的发展差异.研究表明,自新世纪以来,粤港澳地区呈现出沿珠江口大湾区高度集聚发展的特征,大湾区一体化趋势已经较为明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的分工进一步差异化,且职能互补;大湾区核心地域对外链接全球城市网络,对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的区域枢纽职能已经初步形成.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要义做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稻作聚落研究的学科分野,本文从不同尺度的人居环境要素切入,以元江流域、大瓦遮河子流域、少数民族聚落3个不同尺度的"嵌套"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贯穿多尺度的多学科方法,旨在阐明多尺度空间的典型特征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流域层面具有"山水-水水平行"的空间特征与"均衡分布"效应,子流域层面以垂直分异的空间特征形成"分层异构"效应,聚落层面表现为各民居聚落差异化的"异质格局"效应.研究结论如下:不同尺度的"嵌套"空间之间通过人-地互动得以紧密联系;不同尺度的人居环境的"分辨率"存在显著差异,必须采用贯穿多尺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于旅游住宿层面,主要研究位于二环以内老城区的民宿产业因受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分配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空间分布模式。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工具,通过核密度和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深入研究北京二环内历史城区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二环内民宿分布主要呈现四周环绕中央的沙漏型带状分布和小区域集聚大区域分散的空间分布模式。总体民宿和细分民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且城市型民宿和传统胡同院落型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杭州市中小学在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中小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正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的特征。通过分析中小学的空间分布模式。找出中小学分布比较分散和可达性差的地区。建议未来规划予以重视与优先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城市人口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 ,分析了上海市城市人口分布现状与特征 ,提出上海市的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三个不同层次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并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人口空间发展目标 ,提出城市人口疏解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立2012年、2017年百度指数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对数离差均值揭示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网络联系的结构、类型、空间均衡性等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城际网络联系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有明显增强;(2)城市网络联系层级由"1+5+9+12"分布演变为"3+3+11+10"的格局,上海、武汉、南京成为网络结构中的极核;(3)区域中六成以上城市还属于低点入度、低点出度的Ⅲ型城市,强化区域内城际联系任重道远;(4)城际网络联系强度在空间非均衡性上要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但增长幅度上又远大于后者;这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进而影响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成都市人口普查与空间大数据,基于“演化模式—互动机制—规划响应”的关联逻辑,采用GIS和k-means聚类法刻画成都市2010—2020年老年人口时空演变特征与模式,并从宜达、宜养、宜居3个维度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口分布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2010—2020年,成都市人口结构正由轻度老龄化逐步迈向重度老龄化,老龄化系数空间格局保持“U”形分布趋势,老年人口密度分布形成了“中间高,外围低”的圈层式空间结构。(2)老年人口的时空演化具有存留老化型、集聚稳定型、自然老化型、集聚老化型4类模式,分别呈现城乡末端集聚、中心团块簇群、全域散点分布、中圈嵌套环绕的空间分布形态。(3)公交站点、医疗设施、市场、公园广场密度等建成环境指标与老年人口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