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品质及商业价值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究马齿苋提取物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价值,以鲜切苹果为研究材料,采用质量分数0.05%马齿苋提取物溶液浸泡鲜切苹果5min,在(4±1)℃存放8d。以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力、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力、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分析马齿苋提取物对鲜切苹果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程度,在降低POD、PPO和PAL活力方面也有明显效果,能够在保证膜完整性的基础上减少细胞膜出现的损伤。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与CAT活力、抗坏血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MDA含量、PPO活力、POD活力、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的鲜切苹果抗褐变效果较好,同时贮藏后鲜切苹果的抗氧化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鲜切马铃薯为原料,研究了乙醇处理对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褐变指数(BI)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及酶促褐变底物L-酪氨酸和L-多巴的紫外和红外光谱图的变化来研究乙醇处理对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分别用4%、5%、6%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处理后的鲜切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PPO活性、POD活性、BI值和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处理对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最优;通过酶促褐变底物的紫外及红外光谱图可知,乙醇溶液处理对马铃薯酶促褐变的底物的结构没有产生影响,由此可知,乙醇溶液是通过抑制PPO、POD等相关酶的活性来抑制鲜切马铃薯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鲜切果蔬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鲜切马铃薯因其营养和方便等特性而广受欢迎。鲜切后马铃薯发生酶促褐变,次生代谢以及氧化损伤,从而促使马铃薯快速褐变,失去商品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对马铃薯褐变抑制的研究热度不减,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褐变抑制新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褐变抑制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褐变抑制技术,并通过对国内外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为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验分析了鲜切蒲菜分别在0、10、20℃温度条件下贮藏9d时间范围内褐变和生理生化变化,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鲜切蒲菜褐变预测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愈高、时间愈长褐变度(BD)愈大、褐变愈严重,且BD2.64可作为判断鲜切蒲菜商品性的限值。依据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褐变度与生理生化变化的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鲜切蒲菜褐变预测模型为Y=6.108-0.080X1+0.015X2-0.001X3(X1为维生素C(VC)含量(μg·g-1),X2为呼吸强度(mg·kg-1·h-1),X3为多酚氧化酶(PPO)活性(U·min-1·g-1FW),该模型经验证实验表明可用于贮藏期间鲜切蒲菜褐变发生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采用含硫化合物L-半胱氨酸、酸化剂苯甲酸、酶底物竞争性抑制剂肉桂酸、防腐剂山梨酸;螯合剂β-环糊精等褐变抑制剂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褐变度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分析和比较确定了不同抗褐变剂实际效果。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肉桂酸、苯甲酸对鲜切马铃薯具有良好的抗褐变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克新4号和克新13号马铃薯鲜切贮藏期间,褐变相关酶活性、相关底物的比较研究,探讨鲜切马铃薯褐变机理。结果表明:鲜切后1 h,克新4号即出现轻微褐变,4 h后褐变明显,而克新13号鲜切后12 h仍具有较好颜色,2 d后出现轻微褐变。两个品种马铃薯汁液颜色在初始时比较接近,而25 min后汁液颜色差异明显,克新4号褐变程度明显重于克新13号。褐变重的马铃薯,PPO活性高。切割后贮藏期间,克新4号PPO活性始终高于克新13号。克新4号酪氨酸酶活性高于克新13号,POD活性始终低于克新13号,两个品种的PAL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褐变相关的主要底物可能是原儿茶酸,不是绿原酸。机械伤害增加了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了丙二醛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以'粉红藕'为试材,研究了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莲藕4℃冷藏过程中褐变效果的影响。主要分析了不同照射剂量(1.0、3.0和5.0 kJ/m2)下鲜切莲藕色泽、失水率、硬度、没食子酸含量、儿茶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0 kJ/m2剂量UV-C处理的鲜切莲藕褐变指数在贮藏第12 d时低于30,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P<0.05),5.0 kJ/m2剂量UV-C处理可通过抑制褐变底物儿茶酚、没食子酸与PPO反应来延缓鲜切莲藕的酶促褐变,并通过延缓硬度的下降,提高鲜切莲藕的贮藏品质。综合保鲜效果得出,12 d的贮藏期内,5.0 kJ/m2剂量UV-C处理抑制鲜切莲藕的褐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护色剂对鲜切莴笋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护色配方,研究其对鲜切莴笋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鲜切莴笋贮藏过程中,用0.4%半胱氨酸、0.6%柠檬酸、0.7%抗坏血酸、1.5% 氯化钙的复合护色液浸泡8 min,能有效的抑制鲜切莴笋褐变,抑制PPO活性,提高鲜切莴笋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9.
孙永康  张扬 《食品科学》2009,30(8):284-286
实验研究红茶菌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在贮藏过程中对鲜切马铃薯的硬度、L*值、VC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力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茶菌液能明显抑制鲜切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力,能明显保持鲜切马铃薯VC含量,对保持鲜切马铃薯硬度有一定作用,对鲜切马铃薯L*值影响不大。初步证实了红茶菌液对鲜切马铃薯具有防褐变效果,且其效应因子是由红茶汤液经红茶菌发酵后带来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4):100-106
为了提高鲜切马铃薯的品质,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焦亚硫酸钠、柠檬酸、L-半胱氨酸、CaCl_2、异抗坏血酸钠、EDTA-2Na对马铃薯在鲜切过程中的酶促褐变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抑制马铃薯褐变的试剂的最佳浓度分别是焦亚硫酸钠0.10%,柠檬酸0.20%,L-半胱氨酸0.10%,CaCl_20.10%,异抗坏血酸钠0.10%,EDTA-2Na0.1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选取柠檬酸、L-半胱氨酸、CaCl_2、异抗坏血酸钠作为抑制剂和以鲜切马铃薯的最低褐变度为目标值时,经过试验并将其结果进行参数优化获得其最佳方案是:柠檬酸0.40%+L-半胱氨酸0.15%+异抗坏血酸钠0.30%+CaCl_2 0.40%。以此方案进行试验验证,测得样品的平均褐变度仅为0.071,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抑制马铃薯的酶促褐变,保证鲜切马铃薯的新鲜品质。  相似文献   

11.
鲜切马铃薯由于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存在去皮后极易褐变的问题。为探寻马铃薯初加工后抑制褐变的绿色安全新技术,试验选用臭氧水进行清洗处理,通过分析与褐变相关的酶活、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果实褐变症状变化,研究不同浓度的臭氧水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将鲜切的马铃薯置于4组不同浓度的臭氧水溶液CK(0 mg/L)、T1(1.07 mg/L)、T2(1.61 mg/L)、T3(2.14 mg/L)处理10 min后于0℃贮藏。与CK组相比,臭氧水处理组对马铃薯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以1.61 mg/L浓度下臭氧水处理的去皮马铃薯的抑制褐变效果最明显,并有效延缓与褐变相关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马铃薯亮度,维持马铃薯总酚含量和单宁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对贮藏期鲜切马铃薯的护色作用,在输出功率为15 W条件下对鲜切马铃薯辐照处理6 min.检测0~12 d贮藏期内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BI)、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  相似文献   

13.
褐变是影响鲜切马铃薯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探讨45、50℃热处理1~4 min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期为鲜切马铃薯品质保持提供调控技术和理论依据。45、50℃热处理4 min鲜切马铃薯在室温下2 h就观察到轻微的褐变,L*值下降10.51%、14.96%;a*值上升2.74、3.84,而45、50℃热处理1~3 min组鲜切马铃薯6 h内均未观察到褐变现象。与对照组相比,45℃热处理1~3 min组鲜切马铃薯硬度无显著变化,而其余热处理组硬度显著降低;两种温度1~3 min热处理组鲜切马铃薯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7.81%~33.68%、18.33%~50.37%、6.22%~28.92%。45℃热处理1~3min和50℃热处理1~2min热处理组较好的维持鲜切马铃薯原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总的来说,45、50℃热处理1~3 min可有效的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其中,45℃热处理3 min抑制马铃薯褐变的同时较好维持了硬度、色泽、抗坏血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4.
鲜切马铃薯复合褐变抑制剂组合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筛选能取代亚硫酸盐的鲜切马铃薯复合褐变抑制剂组合,分析其对鲜切马铃薯贮藏期间PPO活性和褐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切片最佳复合防褐剂配方组合为0.005%曲酸+0.045%异抗坏血酸钠+0.045%半胱氨酸(L-Cys)+0.01% CaCl2+0.2992% EDTA-2Na。该褐变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鲜切马铃薯贮藏期间PPO活性,整个贮藏期间推迟PPO活性高峰时间6d以上;对鲜切马铃薯组织的褐变有明显延缓作用,处理组感官效果明显优于亚硝酸盐处理组和蒸馏水对照组,可以替代亚硫酸盐作为防褐剂用于鲜切马铃薯的生产和流通环节。  相似文献   

15.
以鲜切马铃薯为原料,探索不同浓度的生姜提取液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0.05%、0.10%、0.50%和1.00%的生姜提取液浸泡鲜切马铃薯,以蒸馏水为对照,在4℃下贮藏5 d,通过测定失重率、褐变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来综合评价生姜提取液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0.50%生姜提取液对鲜切马铃薯的贮藏品质维持最好。0.50%生姜提取液处理能显著降低鲜切马铃薯的失重率和褐变度,减缓还原糖的上升速率,减少了可溶性固形物的损耗,有效抑制了PPO活性,较好地保持了鲜切马铃薯的品质,延缓了鲜切马铃薯的褐变。因此,生姜提取液可以作为鲜切马铃薯的护色保鲜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延长鲜切马铃薯的货架期,采用静电场处理与阻隔性材料真空包装相结合的方式贮藏鲜切马铃薯。以新鲜马铃薯切片为试材,以感官、白度值、褐变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VC含量为评价指标,选用高阻隔性材料尼龙/聚乙烯(polyamide/polyethylene,PA/PE)复合膜、聚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薄膜进行真空包装及无任何包装的空白组为对照,分别置于电场和无电场两组环境贮藏,均设4℃、85%相对湿度。结果显示,通过单一变量对比分析发现,同种包装材料下,电场环境下的鲜切马铃薯褐变减缓,失重率减慢,在空白组中,施加电场贮藏下的马铃薯失重率可减少30%。而同一贮藏环境下,阻隔性相对较高的PA/PE膜所包装的样品较另外两组能更好地延缓褐变和减少失水。综合静电场和高阻隔包装的电场-PA/PE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期间反应色泽的指标白度值和褐变度始终优于其他组,失重率最小,贮藏第15 d时感官评分为6分,而其他组则均低于6分失去食用价值,并较好的保持了VC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鲜切甘薯高效化学褐变抑制剂组合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筛选了鲜切甘薯能取代亚硫酸盐的化学褐变抑剂组合,分析了其对甘薯贮藏期间PPO活性和褐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2%L-Cys+0.30%CA+0.15%EDTA-2Na+0.30NaCl组合抑制褐变效果最好,各因素对鲜切甘薯抑制褐变效果的主次顺序为A>B>C>D。该褐变抑制剂组合能够显著抑制鲜切甘薯贮藏期间PPO活性,对鲜切甘薯组织的褐变有明显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于金珅  张芳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4):259-263,270
本文运用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technology,PDT)对鲜切马铃薯进行非热杀菌,实验选用姜黄素为光敏剂,420 nm LED蓝光为激发光源.探究了光照功率、光照时间、孵育时间以及光敏剂浓度等因素对鲜切马铃薯表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杀菌条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大肠杆菌的...  相似文献   

19.
以吕梁鲜切马铃薯作为原料,研究不同预涂膜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液体石蜡和海藻酸钠溶液对鲜切马铃薯块进行预涂膜处理,研究了在4℃贮藏温度下鲜切马铃薯理化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海藻酸钠和液体石蜡预涂膜处理均能有效地抑制鲜切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作用,降低原料块茎的失重率、腐烂率,减少维生素C的消耗和还原糖的生成,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预涂膜处理可以有效地延长鲜切马铃薯的贮藏期,其中海藻酸钠预涂膜处理保鲜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