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河河道沿岸分布文物遗址保护区、城镇、企业和耕地等,人口聚集,且河道两岸多为土质岸坡,抗冲刷能力差,局部冲刷严重,影响岸坡稳定,局部河床由于挖砂采砂和水流冲淤等因素,使该河段现状坑洼不平,河床淤积,荒滩裸露,高出河槽,为了保护沿岸居民及文物遗址安全,提高防洪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2.
童辉  袁晶  陈泽方 《人民长江》2012,(Z1):108-110
根据汉江河口段实测河道地形资料,从河道平面、深泓纵剖面、深槽、河床断面形态、河道冲淤变化等方面着手,对该河段的近期河道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属典型的"两堤一江"河段,河道微弯,为单一河槽,河道较为窄深,滩槽高差较大。受两岸堤防和护岸工程的约束,河道横向变形不大,纵向变化以淤积为主,河床断面形态基本稳定。总的来说,近年来该河段河势基本稳定,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总体上仍将维持现有河势。稳定的河势也为河道内的工程建设、取水设施布置以及经济发展布局等提供了有利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黄河济南城区段现有河道整治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河中河"生态治理策略,即在无控导和险工河段主河槽河段建设护滩控导工程,稳定中小洪水流路,控制滩岸坍塌,并在河道滩区建设黄河生态走廊,改善黄河沿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河道变化对水文测验、河道综合治理影响极大,分析叶尔羌河基本情况以及防洪现状,根据河道洪水特性和泥沙输送情况,按照数理统计法,对影响河道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提出叶尔羌河山口以上河段河床较为稳定,出山口以下为游荡性河槽,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复杂,应加强相关防洪设施建设,确保沿岸防洪安全,供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和防洪建设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3~2016年实测河道地形资料,系统分析了乌龙江河床平面、深泓、洲滩、横断面及冲淤变化情况,梳理了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6年,乌龙江河床高程在不断下降,河槽容积在不断扩大,乌龙江全线贯通等高线高程由+2 m下降至-3 m,乌龙江下段河床贯通等高线由-1 m降低至-8 m;河道深泓位置总体趋稳,在纵断面上基本呈全线大幅度下切状态,整个河段深泓平均高程由-5.49 m下降至-11.06 m;乌龙江上段洲滩及下段左汊主河槽区域洲滩蚀退明显,洲滩面积、洲长及最大洲宽均显著减小,乌龙江下段右汊区域洲滩则较为稳定;乌龙江河道滩槽格局趋于稳定,河道断面形态由宽浅向宽深转变;乌龙江上段呈滩槽均冲状态,下段主要是主河槽部位的冲刷,整个河床淤积面积占比27.45%,冲刷面积占比72.55%,河道净冲淤量-17 439.33万m~3,河床平均下降2.74 m。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守护、导流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以维护乌龙江现有河势格局与稳定,减缓河床下切态势,保障河道两岸现有堤防及护岸工程安全,实现乌龙江河道安全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游荡河段自然形成的稳定河道对黄河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具有比降陡、宽浅散乱、河势多变的特性,但在双井至来童寨约10km河段因为河的一岸为整治工程,另一岸由抗冲刷黏土组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河道,近20多年中,包括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10多年河槽发生强烈冲刷的时期,均没有发生过横河、斜河等险情,成为游荡河段中的特例,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治理指明了方向。建议在老田庵至武庄河段进行双岸整治试点,为有效稳定游荡性河道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基于3S技术的黄河内蒙古段河道演变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形态大尺度、长序列的演变规律,选取典型河段蒲圪卜—岔河口为研究对象,以1995—2013年4期(1995年、1999年、2006年和2013年)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3S技术,结合RTK实测数据,对不同年份129个测量断面的河道平面摆动及河槽宽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3S技术解译的河道形态与实测河道形态吻合较好,1995—2013年研究区河槽宽度在波动中呈萎缩趋势,2013年与1995年相比主河槽宽度平均萎缩了32.24 m,变化率为-9%;弯道处多次出现裁弯取直,河床地质条件、河道来水来沙条件及河道形态是影响河道演变的重要因素;相比于基岩河床,砂质河床的河槽宽度变化率较大,变化幅度为-12%~-33%;昭君坟断面较明显的河槽萎缩是受南岸库布其沙漠及上游"十大孔兑"入黄沙量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常青 《山西水利》2014,(11):24-25
通过分析汾河中下游河道河势演变特点,提出了该段河道中水河槽整治的治理思路和具体措施,根据汾河中下游河道形态和河床稳定情况,分段对护岸工程进行了设计,指出实施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时,应结合河流生态环境及护岸变化规律,因势利导,以固定中水河槽,保护滩地,逐步控制河流走势。  相似文献   

9.
北票市凉水河干河子段岸线极不规则,河床极不稳定,部分堤段已经出现横流,流势极为险恶,给两岸农牧业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稳定以及两岸人民安全,拟对治理河段采取石笼护岸、灌木固滩、乔木固岸、植物护坡等整治措施。文章结合凉水河干河子段治理现状,通过对河道安全因素的深入分析明确防洪标准,并科学设计石笼丁坝、石笼及植物护坡工程、植物护坡工程及护岸林工程栽植方案,计算分析边坡稳定了其技术可行性,为实现河道整治目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2020年夏长江流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结合2020年洪水期的水情、沙情,利用实测河床地形及大断面资料,分析长江下游干流湖口至江阴多年河道冲淤特性,探讨2020年洪水作用下长江下游河床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特性。研究表明: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年均径流量变化较小,输沙量锐减,水沙关系发生明显改变;湖口至江阴河段1998—2006年有淤有冲,2006年后呈单向冲刷状态,且滩槽普冲,在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作用后,长江下游河道延续这一冲刷特征,冲刷强度明显增强,各水位河槽冲刷强度为2016—2020年平均值的2.0~2.8倍;大通以上河段冲刷强度小于下游河段;长江下游分流格局总体稳定,但铜陵河段成德洲汊道有主支汊易位趋势,多次测得右汊分流比超过左汊;扬中河段支汊发展,分流比呈持续微增趋势;河势总体稳定,尚有多个江心洲边滩冲刷明显,铜陵沙首度出现撇岸切滩现象,扬中等局部江段江心洲高滩陡坎有条崩发生;河床纵向仍有冲刷,河道束窄段横断面形态进一步窄深化。对大洪水条件下河道冲淤演变特...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河床调整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水沙和边界条件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下游河床演变极其复杂,河床纵横向冲淤调整不均衡特征明显,不均衡冲淤可能形成排洪“瓶颈”河段,危害河道防洪安全。针对河道不均衡调整现象,从不同河段河槽冲淤量、河槽横断面变化、水文站3 000 m^(3)/s同流量水位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各河段不同时期河道不均衡调整特征及河槽恢复水平,揭示了排洪“瓶颈”河段形成、发展及消失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目前夹河滩以上河段的河槽基本恢复到1969年或1960年以来最好水平,夹河滩至高村河段恢复到1989年水平,高村至利津河段恢复到1985年水平。研究成果可为黄河下游水沙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浑河锅称子河道险工险段治理工程地处浑河右岸锅称子村.该处河段受洪水长期冲淘,中泓偏右,右侧河床脱岸严重,河道弯曲,河床演变较为显著.通过对该段河道险工进行整治,提高了浑河干流行洪能力,减轻了洪涝灾害,保护了人民财产安全,同时为类似险工险段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沂河下游河道纵、横断面多年测量成果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沂河河道发生了较大变化,大部分河段主河槽逐渐向窄深方向发展,主河槽处于纵向下切状态,主河槽的纵向下切反过来影响河道的平面变化,河道的演变趋势对行洪安全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4,(9):38-40
通过对黄河宁夏河段河道演变的分析,研究了宁夏河段河道冲淤及河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3—2009年,黄河宁夏段下河沿至青铜峡河段河道多年平均冲淤平衡,青铜峡至石嘴山河段河道呈淤积状态。宁夏河段河道的冲淤变化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1986年以后汛期水少沙多,泥沙全部淤积在河道主河槽内,主槽淤积萎缩,中小洪水水位明显抬高。宁夏峡谷河段及卵石河床冲淤变化及主流摆幅较小,其余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及主流摆幅较大。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对控制河势变化有积极作用。黄河宁夏段水沙条件、河道边界条件及河床质地是影响河道演变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5.
渭河下游河道治理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渭河下游河道水沙特性、冲淤变化分析,说明1960年三门峡水库尚未建库前,下游河道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进入1990年后,河床的淤积已由1962年的渭淤17上延到临潼下游的渭淤25断面,说明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仍然在加重和上延。针对下游河道堤防现状和排洪不畅,提出应以中水河槽的河道形态、河床形态及地质构造理念,去分析研究下游河道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中水河槽自身治理,南山各支流治理,以及外流域调水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河道渠化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下游河道,尤其是游荡性河段的治理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作者提出黄河下游河道渠化治理方案。即依托现有的大堤,利用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这一新型河道整治工程技术,在两大堤之间整治出一条稳定的渠化河槽,形成窄槽宽滩复式断面。文中对渠化治理的可行性及渠化设计流量、设计河宽、治导线等参数进行了分析,为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苏州垌河为九洲江一级支流,全长12.5 km,流域面积54.39 km2,总落差27.31 m,平均坡降0.001 97。文章根据河道未开展过系统治理,两岸无新建堤防,局部河道较弯曲,两岸为天然岸坡,岸坡低矮、单薄、不完整、不闭合;河床淤积,植物或垃圾侵占河道,局部岸坡存在坡脚淘刷、滑塌、裸露、不稳定等问题,进行了岸坡治理形式比选和工程总体布置。  相似文献   

18.
辽河下游河道泥沙特点及中水河槽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下游河道,沿河有许多险工险段,其中水河槽急待治理。根据辽河各河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理原则,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逐步控制河势,稳定河槽,清除险工,减少滩地冲蚀,确保堤防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河道水文及河床演变分析方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典型微弯河道险段(以潭州水道雷滘段为例)成因,并结合河工模型试验手段,研究确定了以贴岸抛石护坡和短丁坝群相结合的整治措施,且已应用于本工程实际,目前工程运行良好,河段堤岸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模型沙进行水槽概化试验,研究水流泥沙从山区进入平原初期的河槽形成发展过程.经过434h的试验历时,将试验段分成三部分:0~2m的上段,2~10m的中段和10~15m的下段,并重点对原始基床上淤积体形成发展规律、河道形态演变过程及河槽塑造成因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淤积体在上段先纵向推进,后慢慢横向展宽,最后淤积抬高形成稳定河漫滩;中段随河槽主流向下游周期摆动,两岸淤积体前缘沿流程方向以1m间距周期发展,且形成明显的滩槽;下段弯道河槽处发生凹岸撇弯和凸岸切滩现象,主流袭夺新道,使河床表面淤积体趋于同步发展;不同试验历时下的各段断面形态表明河床整体淤积抬高发展.河道形态演变过程经历:分汊河道、单一微弯河道和蜿蜒状河道三个阶段,最终形成蜿蜒状河道,并分析出各阶段的形成原因.最后从床沙因素和边界条件对河槽塑造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