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首先对河道现场、多参数水质和底质性状进行调查与检测,结果显示:该河属地表劣V类水体,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NH3-N和TP;底泥属于中度有机质污染,且铜、锌、砷等多个重金属指标严重超标.随后分析了典型工业园区河道的特征,如渠化、水环境容量低、水动力不足和水生态系统单一等.最后因地制宜提出护坡的生态化改造、生态清淤、曝氧...  相似文献   

2.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河道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系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城市河道的治理,介绍了城市河道现状及国内外河道整治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河道生态护坡、景观设计、水质修复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我国城市河道水体现状及其污染成因;指出了城市河道水体处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外源性污染物质和内源性污染物质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具体的生态修复技术,展望了城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城市河道水体现状及其污染成因,表明城市河道水体处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外源性污染物质和内源性污染物质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具体的生态修复技术,指出了城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综合应用水循环增氧和生物操控技术,在污染静态水体中重建良性发展的人工生态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循环增氧可以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及其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所构建的"浮游藻类—枝角类—滤食性鱼类"为主线的食物链,可以促进藻类生物量向更高营养等级的转化。本试验所开发的技术能够提高和稳定水体生态对污染物的负载力,为修复污染静态水体生态提供了一个新的组合手段。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城市水体,导致城市水体严重污染。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改善城市水体水质,能强化和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最终达到水体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试验的方法,深入探究了河道生态修复效果、施工工艺及其技术指标.研究表明: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更加有利于多样化植物群落的形成及植物生态的恢复,能够明显提升其抗水流冲刷能力至5m/s,与传统护岸方式相比可以免去后期的养护工作;此外,在城市河段和北方寒冷地区该项技术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其生态修复效果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8.
现代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道生态修复是河道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水质水文条件、河流地貌特征以及生物物种等方面的修复。文中通过分析现有城市河流生态破坏现状及其成因,在生态修复理论基础上,结合湖南张家界索溪河综合治理工程,分析说明河流生态修复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方哲 《陕西水利》2020,(5):117-118,124
以细河县城中心段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在河道水体水质污染现状及污染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污染水体生物-生态修复系统的构建和具体实施阶段的分析,并对生态修复后水质指标及浮游动植物种群多样性变化进行对比.细河县城中心段河道污染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治理后,总磷、总氮及COD质量浓度显著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修复后水质达国家地表水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河段生态修复工程分析发现,目前的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仍存在重水质改善、轻生态管理、工程目标不清、工程实施强度随机性大、缺乏生态监测指标等问题。为提高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运营能力及其对后继工程的支撑性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系统最优控制指导下的河道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十四五"期间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某区村镇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为例,梳理黑臭水体成因、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具体整治措施及治理效果,形成智慧水环境管家系统治理体系。通过治理前后断面监测水质类别的对比分析,确定水环境管家系统在村镇级黑臭河道水体治理及修复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起到长效保持作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该项目案例成功的经验,可为国内开展村镇黑臭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河道成为城市水系中重要的载体,在城市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河道污染非常严重,基于此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文章主要是对当前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全面叙述了应用微生物技术对长宁区新渔浦临空经济园区黑臭河段进行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方法、结果和分析。该工程的生态修复试验自2002年3月起,至2004年9月止,历时二年半。在试验期间,受其上游周家浜调水污染冲击月均一次,以及遭遇五次高负荷污染冲击的条件下,水体黑臭消除,水质指标改善,抗击高污染负荷冲击的弹性逐渐加强,水体遭受污染冲击后的返清周期逐渐缩短。试验结果证明应用微生物技术对城市黑臭河道进行生物修复,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证明了强化水生态系统的抗污染负荷冲击的弹性,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水生态修复的关键。这一试验研究成果为上海在近阶段无法完全截污的边界条件下,实现中小河道消除黑臭的目标,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工程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河道治理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鸿  刘媛  李婧 《西北水电》2015,(1):12-15
城市化是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限制性因素。在分析总结城市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涵、原则和目标,从岸线形态修复、河床断面恢复、水质改善与净化、生物栖息地重建、河道景观构造等方面提出修复城市河流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城市河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基于生物基质的河道护岸生态修复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泥配比用量介于350-450g/cm3之间时,其孔隙率可>30%,30d抗压强度值可高于标准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加强城市水体生态修复,建立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水生态系统.是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干旱风沙河道生态修复目标,结合水库的防洪、兴利、生态调度,建立了多目标水库生态调度模型,研究漳河岳城水库的生态调度。结果表明:枯水年岳城水库向下游河道生态供水0.277×10~8m~3,平水年岳城水库向下游河道生态供水0.327×10~8m~3,丰水年可以满足下游生态需水量2.66×10~8m~3。  相似文献   

18.
底泥是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底泥污染直接影响河道自净能力和水体水质。采用"消毒剂+微生物制剂"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对千灯样板区河道污染进行治理试验,探讨适合千灯河道底质污染的修复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低成本、无额外运行费用,底泥污染处理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海南省东方市竹金沟为例,系统剖析修复对象存在的水生态问题,综合运用水文、环境科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科学原理拟定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思路,在设计应用中结合不同生境条件选择性提出水生态系统构建措施,并对生态修复过程中生境影响因子、水生植物作用、植物选择、种植区构建等进行探讨。可为区域建设强度大、周边用地紧张的城市渠化河道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河流治理有不同的阶段,几乎所有的城市河流都要经历生态环境"良好-损坏-修复-良好"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并不是简单地回到工业化前的自然状态,其原因在于,一是使河流恢复到原始自然状态不可能、不现实,也没必要;二是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河流的功能需求不同。现代的城市河流修复不仅要考虑河流生存的需要,更要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安全,可以说,今天的河流整治必须兼顾防洪、供水、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