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河扶风段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堤防全线贯通,防洪形势改善,堤防道路景观极大提升。为巩固提升综合整治效果,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保障生态水量、滩面整治与湿地修复、污染防治、打造水文化景观、产业开发利用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渭河扶风段生态区治理水平,助推扶风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山区型小流域系统治理,重庆市万州区提出打造“一心六型”城市,以提升全域水质为中心,系统开展各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该项目以石桥河两河口段作为治理范围,综合分析了河段生态环境现状,以提升河道防洪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实施生态护岸、水生态修复、滨水景观和河道截污4个方面治理措施,解决了河段沿线防洪安全和水生态环境问题,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达到了“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后续万州区流域水生态修复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渭南生态治理首先在保证渭河渭南城市段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重在改善河道环境,营造良好区域环境,以打造绿色生态河流为主要目标,保证河道生态用水,综合利用雨污水资源,通过水生态环境治理。适当规划河湖人工水系、生态园和绿色景观,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黄河流域下垫面条件、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发生的一系列显著变化,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运用系统思想与方法来研究并实现黄河下游河道滩与槽的协同治理,成为新时代下游河道治理综合提升的重中之重。在将黄河下游河道河流系统划分为3个子系统,即维持河槽基本功能的行洪输沙子系统、保障滩区居民生产生活安全的社会经济子系统、维持滩槽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各子系统滩槽协同治理目标厘定以及代表性指标的遴选结果,其中:行洪输沙子系统治理目标代表性指标包括河势稳定控制和河道过流能力指标,社会经济子系统发展目标代表性指标包括下游滩区粮食产量和河道引用水量指标,生态环境子系统治理目标代表性指标包括河道典型断面适宜流量保证率、适宜脉冲流量次数指标。藉此,分别构建了主控因子与各子系统滩槽协同治理目标的驱动—响应关系,提出了黄河下游滩槽协同治理模式下多维治理目标及其主控因子阈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湖南省韶山市韶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概述了有关山区河道生态修复和治理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以便为山区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借鉴。设计克服山区河道地形复杂、口宽不一、地形落差大、洪枯水位变化大、水流较急等难点,提出防洪设计与生态修复设计紧密结合,保持河流平面形态自然蜿蜒,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断面形态,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功能,满足“安全、自然、生态”三位一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渭河下游自成阳铁路桥至潼关河口,全长208公里,是受三门峡水库回水影响的特殊河道。经30年治理,渭河下游防洪体系中的河道整治已初具规模,有效地发挥了定槽、固滩、保堤的显著效益。整治概况与效果三门峡建库后,引起渭河下游河床淤积抬高,比降迅速变缓,主流摆动频繁,崩滩塌岸加剧。为减轻三门峡水库的不利影响,保护沿河群众利益和防洪安全,从1964年开始进行渭河下游河道整治。截止  相似文献   

7.
邵帅 《吉林水利》2022,(12):68-70+74
从防洪和生态角度出发,对艾子口河道治理的必要性、河道规划、堤防工程、河道生态工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治理理念以防洪为主、兼顾生态效益,通过堤防工程、疏浚工程、生态工程等多项工程布置提高河道治理水平,既是城市防洪能力的提升,也提高了河道内生态多样化和河流生态修复能力,对流域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道治理是按照河道演变规律控制和调整河势、稳定河道主流位置、拓展疏浚河道的施工活动,是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以适应防洪、供水、排水等国民经济建设要求的工程措施。文章从苏子河新宾段河道存在的河道治理规划缺乏针对性、部分河段防洪标准不足,防洪体系尚不健全,采砂、采矿和违章建筑降低了河道的调洪能力,河道生态和水质安全存在一定风险等问题出发,通过科学、理性的分析,提出制定富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河道治理规划,规范河道工程标准,构建完备的防洪体系,强化河道行洪区管理,恢复河道调洪能力以及实施河道生态治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等河道治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三峡水库下游河道面临着水沙条件和河床演变的新变化,以及防洪、航运、发电、供水、生态等多目标协同治理的新需求,亟需深入开展三峡水库下游水沙输移与河道演变规律、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促进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融合。针对上述3个重要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当前研究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的方向与内容,包括三峡水库下游河道水沙通量变化的时空变化趋势、不同河型河道重塑过程与水沙输移的互馈机理、受损河道边坡生境修复技术、堤岸生态改造技术以及生态友好型河道治理方法与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河道治理的功能目标已经从原先的防洪排污上升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针对北京市刺猬河综合治理(三期)工程的特点,总结河道治理中的思路和技术,在充分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原则下,立足于生态修复和保护,采用生态护岸和生态景观绿化工程等多种措施,设计河道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根据习总书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铜川市耀州区沮河阿姑社段河道治理工程被列入铜川市山水林田湖试点。在沮河阿姑社段河道治理方案设计时,因地制宜根据项目区河道两岸不同及存在问题,分区分段制定治理措施,在提高项目区防洪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治理河段自然风光,配套休闲建设区、河道湿地风景区等滩面改造措施,与下游寺沟镇段河道水面景观功能互补,构建河道人水和谐的自然河道环境,扩充城市河道功能,促进耀州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章梳理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在水量、水质、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结合永定河治理和生态修复,分析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在河道修复和水源地保护的实际应用;揭示需重视和应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协同解决水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为打造百里生态长廊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哈尔滨市水政监察局连续开展了松花江阳明滩、大套子岛、阿勒锦洲(原名狗岛)等大型滩岛执法清障活动。一系列的滩岛清障行动提升了各大滩岛的防洪能力,为修复滩岛湿地景观和环境奠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渭河流域治理成效、分析渭河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实施生态修复等推进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渭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韩银文 《山西水利》2005,21(5):39-40
汾河河道治理以防洪为主要目标,在太原城区段建设人水和谐的自然景观,既保护了堤防安全,又改善了周边环境。汾河河道管理应以生态治理为前提,加强日常管理,还原河道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6.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的主要水系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四大防洪河道之一,历来是北京市的防洪重点,近年来又被定位为北京市西南的生态屏障。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作为永定河北京段的专管机构,成立40年来,在永定河防洪体系建设、河道生态治理、依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防洪体系依旧不尽完善、生态修复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从完善防洪工程体系、解决重要节点防洪问题、持续推进流域生态修复、提高永定河生态用水保障等方面继续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河道整治不仅要实现河道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改善河道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要考虑河道生物的多样性,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性,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保证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近年来,临沂市在城市河段的河道治理中,以梯级拦河坝、滨河大道、生态型护岸和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水清、流畅、岸固、滩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型河道为目标,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8.
舒茶镇和百神庙镇部分河段治理是补齐清水河防洪短板,完善舒城县城镇封闭防洪体系的关键。根据舒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巩固提升战略发展要求,结合治理河段防洪现存主要问题,按照20a1遇洪水设防,提出防洪堤加高培厚、护岸护坡加固和修建堤顶防汛道路相结合的治理方案。护岸护坡型式比选和设计计算分析成果表明:优选的满铺草皮均质土堤生态方案,在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和行洪能力的基础上,有效修复了河道水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9.
周峰 《陕西水利》2011,(6):100-100,92
本文以户县太平河为例,分析了其水毁原因及治理措施,提出了具有相似自然环境的渭河南山支流山外上游段的治理理念:在稳定恢复河床的基础上,生态修复与防洪并重,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强化绿化和亲水性,实现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沙颍河航道整治工程防洪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裁弯、切滩、混凝土护坡等工程措施对河道的防洪与生态影响,提出今后河道治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