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升温,城市高温 灾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 通过CNKI和Web of Science检索城市高温 灾害相关文献,采用Met a-a na lysis方法和 CiteSpace工具,分析近年来城市规划应对高 温灾害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城市高温灾 害的规划应对研究起源于城市热岛方面,在 气候变化方面得到发展,最后形成城市高温 灾害的研究。在减缓性策略与适应性策略两 大主题下,主要应对途径是土地利用、空间 结构、道路交通、绿化景观以及建筑等,每种 途径又分为多种具体策略。目前在规划体系、 针对性规划以及效益评估等方面存在明显不 足。在理论上应加强构建规划体系,以及效 益评估系统的研究;在实践中制定应对高温 灾害的规划编制标准,探索气候友好型城市 规划设计方法,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毛华松  张立立  罗评 《风景园林》2019,26(7):96-100
研究表明,山地城市雨洪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密切相关,而提升雨洪灾害的适灾能力建设已成为应对山地城市次生灾害频发的迫切诉求。以灾害链相关理论为支撑,围绕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3个灾害链关键要素,分析、归纳山地雨洪的灾害链及其链式的灾害演化关系和灾变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害链断链”和“城市空间减灾”2个层面的雨洪减灾规划策略,从而达到降低雨洪灾害链频次,减少灾情放大,增大城市安全性的目的;进而以巫山早阳组团城市设计为例,探讨雨洪减灾规划策略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山地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应对极端气 候事件和不确定干扰的能力在提高城市防灾韧性中起到关键作 用。基于对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过程与功能分析,构建 了一个涵盖灾前、灾时和灾后“全过程”的城市公园绿地防灾 韧性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11个准则和32个指标构成, 用于应对极端高温灾害;暴雨、台风和城市内涝;森林火灾以 及其他灾害。最后,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实 证检验。结论有助于明确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的重要性与方 向,优化和提升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设计。  相似文献   

4.
基于韧性城市理论的灾害防治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韧性城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体系来解决稳定发展需求和城市内外部干扰不可预测性之间的矛盾,并在城市灾害防治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对韧性概念起源和理论发展进行了梳理,比较和辨析了城市韧性和灾害韧性的概念和研究边界,概括了当前灾害韧性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详细介绍了适应性循环的扰沌模型和韧性城市规划基本范式,依据已有研究总结出韧性城市规划范式的基本研究策略.基于文献综述对韧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对比分析了当前广泛应用的两个评价体系,总结了其优缺点.从区域、城市和社区三个层级系统分析了韧性城市理论在区域与城市规划及防灾领域中的应用,依据对已有研究综合分析,探讨了城市灾害韧性研究的三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社区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与韧性的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增强城市社区抵御灾害的能力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综合减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洪涝灾后补救行动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明晰灾前社会系统固有特征造成的脆弱性,以及灾后社会系统应对及适应灾害的韧性,对降低灾害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城市社区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及韧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社会脆弱性特征、发生过程及机理、韧性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提供指导。基于脆弱性评价—运行机理—韧性优化的思路,对社区尺度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与韧性研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通过上述研究以实现社区尺度洪涝脆弱性与韧性研究的理论创新,为我国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社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滨海城市雨洪灾害“孕灾机制复 杂、风险暴露度高、承载体脆弱”等典型特征, 应用多源数据与智能分析的雨洪灾害智慧识别 技术,提出了多尺度规划协同的韧性防灾布局的 规划思路,建构了应对滨海城市雨洪灾害的“宏 观—中观—微观”多尺度智慧—韧性海绵城市 规划方法。结合闽三角城市群—厦门市—杏林 湾片区三个典型尺度,进行规划应用探索,包括 流域—城市群层面的孕灾环境与承载体脆弱性 解析、区域生态海绵系统格局建构,城市层面的 雨洪脆弱性评价、承洪韧性空间结构布局、土 地利用规划与避灾场所布局,街区层面的分单元 差异化承洪韧性规划设计及雨洪风险智慧监测 与导控,为滨海城市雨洪灾害的智慧识别与韧性 防控提供系统化的理论方法及实践应用支持。  相似文献   

7.
探究了内涝防治体系韧性内涵、韧性特征及韧性评估方法,从空间规划、工程建设和管理机制3个层面提出了内涝防治体系的韧性提升策略。以城市大排水系统为核心统筹规划,重视与城市防洪的关系,为超标降雨预留应急空间和末端出路。从源头、过程到末端全过程系统性提升城市排涝能力,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相互适应性以及内涝防护设计。融合灾前预防、灾中抵抗、灾后恢复的管理体系和智慧化手段,提升灾害的适应性、可恢复性和智慧性。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8)
当前城市面临着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威胁,如何提升城市应对灾害的韧性并在灾后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文章以日本神户六甲道车站北地区的灾后重建为研究对象,系统地从环境、制度、个体和社会四个方面剖析了其提升社区韧性的过程,提出了实行"土地区划"政策、建立多元参与机制、注重灾害管理教育和引入社会住宅的韧性社区建设策略,以期为我国防灾型社区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城市安全韧性研究基于灾情演变和城市空间元素相互影响的视角,突破了传统防灾中仅专注于城市建筑工程和设施等硬件抵抗能力的局限,着眼于城市功能在灾害情境下的运维、保障需求,以提升城市应对多灾种威胁的综合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为目标。本研究通过城市承灾体时空特征和防灾韧性要素解析,建立了城市安全韧性表征的关联逻辑。研究以台风、暴雨、地震、火灾四类灾害为例,从灾害易发性与危险性特征、建筑与基础设施、应急响应机制三方面入手,分析总结城市抵抗、适应和恢复各个阶段功能变化的主要影响参量,建立了多灾种下城市安全韧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城市安全韧性的量化评价方法研究和城市安全提升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在地震发生时为 灾民提供避难和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是灾后 重建及灾后救援工作的基础。文章从韧性城镇 角度出发,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及方法分析宁夏海 原县海城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和可达 性,并通过ArcGIS软件分析其容纳性和“平灾 结合”性,揭示了宁夏海原县海城镇地震应急避 难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元避难场所、利 用公共开敞空间、提高灾民避难速度及打造“平 灾结合”模式的四个优化策略,以期对小城镇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灾害链理论,梳理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时空演变和防控过程,构建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灾害链模型,分析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灾害链的传导特点和管控方法,提出从灾害链孕育阶段、潜存阶段、诱发阶段分别采取阻断致灾因子启动、提升外界诱发因素韧性和隔离传染源的空间管治策略,以阻止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以2022年刚刚落幕的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总分第四名北京交通大学参赛作品“BBBC”为载体,讨论竞赛对建筑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作品从灾后应急背景出发,由韧性概念构建韧性人居与能源韧性理论,探讨光储直柔新模式与韧性理论的共融性。通过实测模拟与赛事成果共同验证韧性人居在双碳背景下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将成为我国城市未来面临的最主要极端气候灾害之一。文章总结了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规划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高温热浪防灾规划体系:首先,以整合统筹的视角制定长远、常态化规划策略,提升城市整体御灾性能;其次,制定多主体参与的高温应急规划。最后着重对高温灾害高风险区的研究,使两个维度的防灾策略能有的放矢、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从城市韧性和城市防灾的融合视角,解读了城市适灾韧性的基本内涵和研究意义,分析了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环境特征,选择地震、火灾与暴雨3种较为典型但各具特点的灾害扰动类型,基于坚固性、冗余性、资源可调配性和快速性4类韧性属性,归纳总结灾前、灾中、灾后所对应的城市适灾韧性因子。以城市适灾韧性因子分析框架为基础进行城市适灾韧性因子量化评价,确定各适灾韧性因子权重和排序,试图建立完善的城市适灾韧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极端气候条件下城市洪涝灾害频发,而城市在应对灾害时呈现出抗扰性弱、自然调蓄空间不足、应急管理能力不强的特征,本研究利用ArcGIS分析现状河流流量和流向,提取洪涝廊道与战略点,计算洪涝淹没区,并针对天津市主城区的河流水系构建三级缓冲区域,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安全格局,并划分低、中、高三级洪涝安全格局。同时,参考相关文献构建洪涝承灾能力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城区洪涝安全格局,将洪涝淹没风险区域与低安全格局区域叠加,最终选取四个不同的公共空间节点进行分析和实例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公共空间韧性承灾策略,为城市综合韧性的提高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城市灾害应对经历了从抗灾到减少灾害损失、降低灾害风险,再到与风险共存的适灾型理念变化过程,韧性城市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作为世界上灾害频发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韧性理念能否成为降低我国城市灾害风险的"灵丹妙药"?本文提出城市可靠度理论模型,结合功能恢复曲线,分析了城市灾害应对的刚性、弹性与韧性策略特征,提出我国城市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城市灾害事件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均显著增加,城市气候韧性逐渐成为研究焦点。然而,针对气候韧性仍缺乏定量实证研究,导致现有探讨过度集中于概念争论与初步理论探究。本文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将雨洪事件作为城市形态与气候韧性之间的连接语境,构建城市形态与气候韧性关联的概念框架与实证方法。具体而言,以城市形态与气候韧性的关联为核心研究问题,基于雨洪事件的实时水位数据,揭示城市形态的多种要素与雨洪韧性的关联关系,进一步提出基于城市形态的韧性提升策略。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表明,道路密度、建筑后退距离、排水管网密度、植被指数均与雨洪韧性显著关联。研究揭示出空间规划策略与城市形态指引对于提高城市气候韧性的重要性,并从实证层面丰富韧性城市理论,有效回应了现有韧性城市研究过度注重概念演绎而缺乏定量实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魏琴  孙弘  李文星 《住区》2022,(6):68-75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国,灾害呈现不确定性与损害性特征,对于城市防灾的挑战愈加严峻。为充分应对灾害的发生,城市传统防灾必将走向韧性视角下的综合防灾,社区是城市防灾的基本单元也是主要的受灾体。本文从灾害频发暴露出的社区发展不足出发,系统性对韧性及防灾等概念进行解析,通过进一步梳理社区防灾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指出当前社区防灾遇到的问题,并从韧性角度对贯穿社区综合防灾的防灾信息平台、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公众参与四个维度提出横向与纵向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9.
灾后恢复期是实现提升社区灾害韧 性的好机会,然而重建的速度和质量的权衡 是一个挑战。以2018年迈克尔飓风侵袭后的 美国佛罗里达墨西哥海滩市为例,本研究基 于灾后不同时期街景数据来评估不同重建策 略对房屋重建速度和房屋出售率的影响,为 灾后恢复评估和规划提供了新方法。具体而 言,通过使用OLS模型和Logit模型灾后规划 提出的韧性提升策略,本研究发现:建筑抬 升条例显著地减缓了灾后恢复并且增加了房 屋转手销售的几率,然而风荷载加强条例和 灾后恢复速度与房屋销售行为之间没有显著 的关联。此外,基于街景数据的研究结论对 认识灾后重建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梳理了韧性一词的起源和 使用演变,及其在几个重要学科与研究领域 中的概念内涵,包括心理学、生态学、灾害风 险管理,以及城市与区域研究。在此基础上, 本文尝试对韧性的概念进行总体性重构,提 出了城市社会空间韧性,即城市社会空间在受 到内外突发冲击或是慢性扰动时表现出的社 会和空间稳定性与适应性。基于各学科中韧 性研究的启示,文章进一步构建了由前摄性 的预测行动、后摄性的适应行动和习得性的 更新行动构成的城市社会空间韧性三阶段结 构模型,以期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空间变 化带来的挑战提供全局性的理论框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