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国民 《中氮肥》2002,(1):21-22
CO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是碳一化学的基础.通过羰基化合成可制得一系列化工产品,如甲酸、醋酸、草酸、DMF、TDI等.在羰基化反应中,由于对CO原料气纯度要求较高,因此制取高纯度的CO气体,对于发展碳一化学及其下游产品有着重要意义.CO的制取通常有以下途径:一是通过焦炭的部分燃烧或CO2焦炭还原方法制得CO,再通过净化、分离得到成品气;另一种方法是直接从富含CO的气源(如水煤气、半水煤气、铜洗再生气等)中分离提取高纯度的CO.对于有气源的企业,利用提纯技术获得高纯度CO应是经济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忠政 《中氮肥》2003,(6):29-31
1 改造的原则及内容1 1 改造的原则经调查考证,俄罗斯Tandem换热式转换工艺制取合成氨原料气具有能耗低、运行稳定等优点,改造费用约1 2亿元;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制取合成氨原料气能耗虽较换热式转换工艺略高,但比重油部分氧化工艺低,其改造费用仅为200万元左右。根据集团公司保生存、求发展的需要,遵循利用闲置设备以及和原流程相匹配以降低改造费用的原则,决定采用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制取合成氨原料气。1 2 改造内容(1)将公司闲置22年的两台2LY120/5 5-44立式氧压机以及5000m3空分装置的两台550kW氧压机改为天然气压缩机…  相似文献   

3.
对RSV工艺进行适应性分析时发现,在进行中高压富气乙烷回收时存在对原料气气质、CO2适应性差及流程热集成度低的问题.采用改变气源、多级分离、吸收塔汽提的方法来改善第二股进料气质,即采用侧线抽出脱甲烷塔上部气相来替换低温分离器气相作为第二股进料,提出带压缩和部分干气再循环的改进工艺(supplemental rectif...  相似文献   

4.
根据QDB-04型催化剂在各企业的应用数据,研究了原料气中的CO含量和水气比对变换反应深度、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催化剂反硫化的影响,分析了QDB-04型催化剂对不同气化工艺制取的不同水气比原料气的适应性。针对高CO含量、高水气比原料气变换系统存在的问题,开发了废热锅炉+两段低水气比耐硫变换专利技术和分层进气的反应器专利技术,稳定了变换操作,显著降低了蒸汽用量,确保装置连续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5.
章晨晖 《大氮肥》2002,25(4):217-220
结合兰州石化合成氨装置的特点,分析比较几种CO2回收方案的技术特点和投资及操作费用,最终选择出适合油改气工程的CO2回收技术方案,提高油气改气后的CO2回收率,以满足与合成氨装置配套的尿素装置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变换气中CO2脱除的方法,认为气体膜分离技术是未来传统脱碳工艺的潜在替代技术。通过采用PROII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详细描述了变换气脱碳一级膜过程的质量平衡。研究了气源条件如进气CO2摩尔分数、压力,膜材料性质如渗透性、选择性,以及膜面积等因素对膜分离性能如净化气中CO2摩尔分数和H2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材料本身的性能如渗透性、选择性、膜面积对脱除CO2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操作条件中,压比的增大有助于气体净化,然而造成H2回收率下降和额外的能量消耗,适宜的渗透气压力为101 kPa,压比大于10;进气CO2摩尔分数增大不利于CO2的脱除,却可以提高H2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宋德文 《中氮肥》2007,(5):15-16
为解决主要原料CO供应不足的问题,我公司新建了CO气源车间。装置以焦炭为原料,纯O2和CO2为气化剂,采用移动床连续气化工艺制取粗煤气;粗煤气经旋风除尘器除尘后进入废锅回收显热,再经洗涤冷却后进入气柜缓冲;出气柜的粗煤气经电除尘器去除微粒灰尘后,再经压缩机加压送入净化工序,通过有机硫水解、NHD脱硫、[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于永波  王辉  鹿东丽  张启同 《小氮肥》2009,37(11):23-23
1技改情况 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富氧造气、变压吸附装置提取CO产品气,再用CO产品气制取甲酸甲酯。其中CO产品气的纯度≥96%(体积分数),其余是CH4和N2等惰性气体。CO产品气在甲酸甲酯反应器中和甲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并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酸甲酯。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锥斗式溢流管,设计了气控式多气源和双气源两种多层流化床,用活性炭进行了流动试验,测定了这两种多层床的有关流动特性,并为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设计了回收二氯乙烷的双气源多层床吸附塔,试运转表明,这一双气源多层床能稳定操作。上述气控多层床,为我国化工和轻工业部门中的有关废气——如CS_2、磁带生产中的废气的回收,为冶金工业中的铁矿石磁化焙烧和直接还原等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化肥信息     
一步法变压吸附法回收CO NKK日本光研工业公司和其美国附属NKK公司将出售一种用一步变压吸附法回收CO气系统。甚至当CO和CO_2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这种系统可回收高纯度(≥99.95%)CO气,且比普通的二步法更经济。该系统在日本NKK的Keihin采用吸附塔的中试装置中进行试验,回收能力为20米~3/小时,吸附剂是由NKK的研究中心及其附属公司Adchemco开发的。大有发展前景的氨基磺酸由于氨基磺酸具有不挥发、不吸湿、无气味、无毒的白色结晶等优良性能,用途广泛,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制造方法为尿素法和气相法两种,其原料都可立足化肥厂生产,是化肥企业开展产品深度加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引进复混肥造粒机消化吸收情况四川省自贡市化学试剂厂于1964年从日本引进了一套年产2万吨半干式造粒机,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七五”期间国家加快了发展城市煤气事业,在多种气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的方针指导下,城市燃气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城市现有气源种类较多,主要有焦炉煤气、直立式炭化炉煤气、重油裂解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矿井气等。这类气源热值高,CO含量低,使用较安全。但使用这类气源受到投资和  相似文献   

12.
包友兴 《小氮肥》2001,29(6):1-5
我公司合成氨生产蒸汽自给技术改造主要包括造气吹风气回收、CO变换采用全低变技术和φ1 200氨合成系统后置锅炉回收余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变压吸附法回收高炉气中CO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晓勤  马正飞  姚虎卿 《化学工程》2003,31(6):54-57,73
采用载铜吸附剂进行了变压吸附回收高炉气中CO的工业侧线试验 ,考察了载铜吸附剂与 5A分子筛分别用于回收高炉气中CO时的产品纯度和CO的回收率 ,试验结果表明 ,载铜吸附剂对高浓度N2 中的CO有很好的选择性 ,其性能优于 5A分子筛。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了两步变压吸附法应用于高炉气中CO回收的可行性、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脱除在合成甲醇、合成氨、制氢、天然气等工业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广泛采用的脱碳方法主要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物理化学吸收法3类,其中化学吸收法适合于CO2分压较低、净化度要求高的情况,但再生热能耗较大;物理吸收法适合于CO2分压较高、净化度要求较低的情况,只需降压或气提进行再生,总能耗比化学吸收法低,但CO2回收率低,脱CO2前需将硫化物去除;物理化学吸收法净化度较高,总能耗介于化学吸收法与物理吸收法之间。  相似文献   

15.
在MEA法回收CO2 的基础上改良的ISTR法回收CO2 工艺 ,成功地应用在 10 0kt/a甲醇装置回收一段转化炉烟气中的低含量的CO2 ,以补充合成甲醇装置的碳资源 ,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该工艺具有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设备抗腐蚀性能强等特点。生产实践证明 ,该工艺是先进的 ,它为我国的碳资源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深度利用焦炉气资源,以焦炉气为原料进行转化并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实现焦化企业节能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理论及工程经验,对不同焦炉气制取乙二醇的技术方案进行全工艺流程优化,重点对比了焦炉气催化部分氧化和非催化部分氧化技术,同时对全厂工艺方案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焦炉气转化制取合成气对全厂工艺方案影响较大,采用焦炉气非催化氧化技术制取合成气,合成气经净化和分离后制取乙二醇全厂工艺方案更优,具有投资低、消耗低和流程短等优点,乙二醇生产成本为3 974元/t,其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5. 38%(税前)和20. 80%(税后),盈利能力较强,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6月7日,"低水/气(CO)比有机硫转化型耐硫变换催化剂"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指标先进,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应用性和创新性强,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该项技术成果以节能降耗为宗旨合作开发出的低水/气(CO)比有机硫转化型耐硫变换催化剂,解决了高CO和高硫煤原料气在低水/气(CO)比和低温条件下易生成甲硫醇和硫醚等有机含硫化合物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7万t/a合成氨蒸汽自给技术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造气吹风气回收、CO变换采用"全低变"技术和φ1200氨合成系统后置锅炉回收余热3个项目的改造情况,以及氨合成系统余热的回收情况。通过对合成氨蒸汽自给技术的改造,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低水气比耐硫变换装置运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佩辉 《中氮肥》2010,(4):24-26
我公司第二合成氨厂采用壳牌粉煤气化制气生产合成氨。壳牌炉制取的粗煤气中CO体积分数高达60%以上。CO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为避免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使催化剂超温,通常采用以下2种变换工艺:工艺一是通过控制高水气比,将变换反应产生的热量移走来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度;工艺二是通过控制催化剂的装填量和低水气比来控制CO的变换量,再通过换热或喷水来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度。  相似文献   

20.
席宇 《维纶通讯》2003,23(4):10-11
论述了CO的制取和提纯,在此过程中,对无烟煤、蒸汽、温度、原料气脱硫及吸附剂的选择和CO从混合气体中分离等影响因素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