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煤炭的大面积开采,目前我国大部分矿井巷道已成为动压软岩巷道。对动压软岩巷道围岩的显现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动压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今后动压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的研究重点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极软岩动压巷道支护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量实测、实验室内系统的岩石力学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简要论述了极软岩动压巷道围岩的大变形机理和特征,介绍了近几年来在铁法矿矿区小康矿极软岩巷道控制攻关研究中形成的新技术及其原理和新技术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软岩及动压巷道失稳机理与支护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凡宇 《煤炭学报》2007,32(6):573-576
以弹性及黏弹性理论为基础分析软岩及动压巷道局部弱支护机理,阐述了底臌与顶、帮失稳相互诱发的原因,提出了软岩及动压巷道合理的支护方法,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软岩巷道维护状况及围岩变形量与支护阻力的关系极大。实验与实践表明,支架的高阻和可缩是确保软岩巷道稳定性的关键;受力条件恶化重抑制着软岩巷道支架支撑能力的发挥;实施支架壁后充填使支架及早载和均匀受力,可大幅度高支架的工作阻力,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的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5.
6.
文章分析了大雁矿区巷道围岩变形与巷道断面,巷道密度,水的作用,巷道埋深等的关系,以及巷道围岩的变形力学机制,阐述了矿区的巷道支护改革经历了常规支护、金属及优化断面支护,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联合支护这样三个阶段。文章还指出,软岩巷道支护的关键是软岩矿区井下水的治理,生产集约化管理,掘进机械化,围岩变形力学机制的研究,生产过程中的监测,工程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7.
闫绪宇 《煤矿开采》2015,(3):73-75,45
以晋煤集团凤凰山矿15号煤软岩顶板巷道施工与支护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该类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提出了采用高强锚杆锚索支护的围岩控制方法,通过现场试验,该技术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7,(10):208-211
以某矿IV621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深部软岩巷道的变形机理及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风巷的最佳支护方案,并应用于现场。结果揭示了破碎软岩巷道掘进期间巷道表面及巷道深部围岩移近量的时间效应;分析了锚杆支护、锚索支护和联合支护在控制围岩变形量的情况;现场实践中,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缩小至95 mm以内,两帮移近量缩小至100 mm,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破裂岩石强度和变形特征的拟合方程;推导出圆形巷道支护阻力与围岩位移量的显式关系式;分析不同岩性条件下,支护阻力对围岩位移量的控制程度;并同神经网络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支护阻力对控制软岩巷道具有重要作用及敏感作用范围的观点;在铁法矿区进行了工程实践,有效地控制了深井软岩巷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软岩工程支护的原理即支架与围岩共同作用原理,正确分析了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机理。介绍采用锚喷二次支护技术作为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技术,并合理确定二次支护的时间和参数,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仲明  李功  李卫东 《煤》2009,18(6):16-18
煤矿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是煤矿开采等地下工程支护中的一项技术难题,而巷道底鼓又是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一种主要形式,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在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中约有2/3-3/4是由底鼓造成的,强烈的巷道底鼓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维修工作,增加了巷道的维护费用,同时,底板的稳定性显著影响着巷道两帮及顶板的变形与破坏,危及矿井安全生产。文章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软岩巷道的变形规律及破坏特点,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对现场巷道支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软"煤层成为林南仓矿主采煤层后,如何进行支护设计,选择合理有效的支护形式,减缓巷道变形,减少巷道维修量已成为影响林南仓矿发展的重点问题。文章以林南仓矿为例,介绍了架棚与锚网联合支护技术在软岩巷道中的应用。这种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相结合方式能够有效地阻止软弱围岩随时间逐渐劣化,保持巷道在较长时间的稳定。通过多种检测手段,获得了巷道变形、围岩破坏范围和锚杆受力分布状态。监测结果表明,采用软岩巷道复合支护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林南仓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郑煤集团某矿28采区变电所巷道围岩失稳现状,采用数值模拟及松动圈测试方法对其失稳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有效支护方案。分析表明:巷道围岩松软破碎,受采动及上方永久煤柱支撑压力的影响后围岩松动圈范围较大,巷道围岩严重失稳,采用U型钢封闭支架+注浆+锚索+钢丝网联合支护方式,提高巷道围岩支护强度,解决此类支护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郊煤矿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现象,分析了深部巷道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得出巷道围岩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显现出较明显的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特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巷道四周角部位置形成了4个高剪应力区,剪应力约为2.1 MPa;而巷道底板所受剪应力较小,为0.1 MPa,但受底板两侧高剪应力区的影响较大。选取锚杆预紧力与锚索预紧力协同作用的支护方式对深部巷道围岩进行支护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而且能够使巷道围岩快速达到稳定,实现控制围岩大变形的目的。现场应用监测验证了协同支护方式对巷道的变形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体现出预应力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研究结果对城郊煤矿深部延伸巷道围岩支护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柳海矿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柳海矿巷道围岩松软、抗压强度低、遇水膨胀崩解、泥化松软、受压产生流变等典型软岩特征,在采用X射线衍射试验对煤,顶板泥岩成分的分析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指出软岩的岩性、应力场变化、水以及时间因素是该矿软岩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合理选择巷道断面形式、提高围岩自稳能力、围岩注浆加固、非均称控制的巷道支护原则和支护技术关键,以及预留变形空间、高强高阻预应力变形控制与化学浆液封闭加固的综合控制技术.现场实测分析表明,该技术能够成功控制该矿1105工作面运输巷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以郑兴矿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验室压缩试验和现场变形监测分析,得到了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并验证了支护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围岩变形具有明显的非对称、非均匀性,深部变形量逐步减小;支护初期围岩收敛较大,后期变形速率逐渐减小;"锚网索喷"联合支护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巷道安全.  相似文献   

17.
梁德伟 《山西焦煤科技》2012,36(5):45-46,50
随着采深增加,深部软岩巷道支护困难已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分析了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在不同阶段的变形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该类巷道的主要支护方式的效果及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消除该类巷道围岩岩块非连续性变形破坏是保证支护效果良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枣泉煤矿缓倾斜煤层软岩巷道的非对称变形破坏情况,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方法,得出倾斜煤层软岩巷道围岩的非对称变形规律,并与现场矿压监测结果相互验证。通过实施锚(索)网等多介质联合支护技术,利用锚索将破碎岩体与深部稳定岩体承接起来与锚杆共同作用,形成“压缩拱”,改善了顶板上部形成的自然平衡拱沿煤层层理向巷道上帮顶角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了锚网—围岩整体力学效应,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和破坏,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淮南某矿-960m北翼C13底板轨道大巷围岩的力学性质参数的实验测试值以及现场围岩变形观测结果的基础上,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该深井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特性。模拟和监测表明:两帮收缩和底臌是深井软岩巷道围岩的主要变形,其中巷道底板的有效控制是保证巷道围岩稳定的关键。提出了以改进初次支护强度和增大底角锚杆角度、增加锚杆密度并配合全断面注浆为主要技术特点的支护方案。现场实践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较适用于深井软岩巷道。  相似文献   

20.
岳鹏飞 《煤》2021,30(1):21-23
随着煤矿开采强度的增大,迎采对掘巷道经常出现,此类巷道因受动压影响,围岩控制较困难。文章以马堡煤矿大断面巷道为背景,结合现场观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提出了迎采巷道围岩综合控制技术,即:停掘避开掘采叠加扰动+煤柱帮锚索加强支护+顶板加强支护。研究成果对于改善大断面迎采巷道的围岩控制、缓解煤矿接替紧张、促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