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毛公铁矿生产中矿石回收率低、崩落矿石放出量少的问题,依据其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1.6 m、1.8 m 2种崩矿步距条件下矿石回收、矿石残留体形态及其形成过程的物理相似模拟放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首采分段放矿时,矿石回收率基本稳定在40%~50%;第2分段以后的放矿中,矿石回收率稳定在70%~90%,混岩率稳定在35%左右;上一分段脊部残留矿石将在下一分段逐渐回收;放矿过程中正面废石会较早混入放矿过程,造成矿石贫化;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1.8 m崩矿步距矿石回收率优于1.6 m。  相似文献   

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过渡分段放矿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趋势是增大采场结构参数,因此现行许多矿山都存在如何使采场结构参数从普通间距向大间距过渡的问题。以金山店铁矿为例,针对过渡分段出现的放矿问题,以无底柱低贫化放矿理论为指导思想,提出综合考虑多分段的优化放矿方式,得出与之相配套的崩矿步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最优放矿的措施,即爆破优化、放矿管理及截止出矿品位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松湖铁矿出矿贫化率高的问题,基于初选采场结构参数,采用编组立体放矿试验对初选参数进行了优选,回采效果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崩矿步距4m进路的实践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崩矿步距3.2m能达到较高的矿石回采目标,与排距为1.8,2.2m相比,其矿石总回采率提高了约11个百分点,说明优化结构参数与现场工业实验相结合具有推广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目前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的常用方法及存在问题,采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建立了进路间距优化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崩矿步距的理论计算公式;为了评价结构参数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给出了采场结构参数与采出率和贫化率之间的计算公式;最后,将所提出的方法在矿山进行了实际应用,并与传统的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某矿为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决定改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且初选了12m×15m×2.0m与15m×15m×2.2m两种结构参数方案。为对比分析两结构参数方案矿石回收效果的优劣,采用低贫化放矿与截止品位放矿相结合的"组合放矿"方式对两种结构参数方案进行了放矿模拟试验,并对比研究了其矿石回收效果。研究表明,在同样的矿石回采与放矿条件下,12m×15m×2.0m结构参数方案的矿石回收效果更优,不仅其矿石回收率高出15m×15m×2.2m结构参数方案近2个百分点,废石混入率也低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主要途径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分析了国内外矿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演变过程指出,继续增大分段高度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克国并不适宜推广应用,而增大进路间距却是减少采准工程量、降低采矿成本、增大一次崩矿量、提高采矿强度和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金厂沟梁金矿18#矿体急倾斜薄矿脉为依托,利用物理仿真实验,测得倾斜边壁条件下,单漏口端部放矿放出体同时受到上下盘边壁和端壁的切割,放出体形态不规则且向端壁前倾和上盘偏斜;矿岩接触面形成的放出漏斗除受下盘边壁稍加切割外,整体呈现标准漏斗的1/4;废石在散体流动过程中主要沿上盘和端壁混入且下盘损失矿量较大。考虑改善散体的流动性能及降低矿石的损失贫化,设计了最佳出矿进路的布设位置,即应沿走向外壁紧挨下盘脉内布置,且尽量使出矿设备贴近矿体下盘出矿。基于揭示的散体流动规律,可将散体的流动在高度方向上分为自由降落区、过渡区和倾斜边壁控制区3个区段。遵循分段高度应控制在过渡区内的原则,结合现场凿岩设备的配套水平,确定了实际对应的最优分段高度应为12~14 m。最后应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并得到了6 m是脉外运输巷道最小安全距离。该研究为急倾斜薄矿脉以及类似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步距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岩移动规律,比较分析影响矿石回收率的若干因素,指出优化放矿步距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结合程潮铁矿实际情况,应用PFC3D颗粒流软件,针对不同放矿步距参数,进行放矿数值模拟,并进行综合比较,得到现行采场结构参数下的最优放矿步距为3 m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现行截止品位放矿的缺点,提出了低贫化放矿管理方法。与前者相比,该方法的特点是以一个回采区域为统计目标,上部回采时有意识的预留矿石,最后在最低水平集中出矿,从而减少矿石贫化过程。该方法在确保总回收率不降低的条件下,可以显著减少矿石的贫化率。以某金矿为例,拟定了8种低贫化放矿方案,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以回贫差作为优劣指标,对各方案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了上面两个分段采用20%的矿石贫化率放矿,底下分段采用0.5 g/t的截止品位出矿时,回采指标最优。  相似文献   

10.
1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损失贫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放矿方式、多分段放矿和回采边界条件等4个方面分别分析与矿石损失贫化关系,用“自适应”原理解说进路间距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损失贫化变化不大的原因以及多分段放矿矿石损失由变化到稳定的关系;分析矿岩混杂层形成、回收和计算及其对矿石回收的影响;得出使用多分段同时回采是缩短无贫化(低贫化)放矿初期影响矿石产量时间的有效措施;倾斜厚矿体使用无贫化(低贫化)放矿与截止品位放矿组合方式可大幅度降低贫化率等。最后提出矿石损失贫化综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某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采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某铁矿为在缓倾斜中厚矿条件下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矿山在扩能改造之后生产规模有了较大增长,但由于种种原而不能达产,矿山生产压力剧增,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根据矿山矿体的赋存特点,对缓倾斜中厚矿体条件下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方式进行了改进优化,形成了一套适合缓倾斜中厚矿体的矿石回采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矿石回采率,降低了贫化损失,为相似条件的矿山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方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方式有3种:一为现行截止品位放矿;二为无贫化放矿;三为低贫化放矿。对3种放矿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分析后认为,现用截止品位放矿的贫化率最大和经济效益最差;无贫化放矿与前者比较,在矿石回收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贫化率降低到8%以下,经济效益最高;当不能一步到位地施行无贫化放矿时,可用低贫化放矿,逐渐提高截止品位而趋向无贫化放矿。  相似文献   

14.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合理放矿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出矿的现行截止品位放矿、低贫化放矿、无贫化放矿等方式的工艺特点、贫化形成过程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3种放矿工艺的应用指标及可能对矿山生产产生的问题,最后认为低贫化放矿工艺是矿山降低贫化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计算机模拟(SLS)系统的特点及功能,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截止品位放矿、无贫化放矿和低贫化放矿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利用SLS系统对3种放矿方式进行多分段放矿模拟研究后认为,截止品位放矿的贫化率最大;无贫化放矿与截止品位放矿相比较,在矿石回收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贫化率可大幅度降低,在8%以下,当不能一步到位地施行无贫化放矿时,可采用低贫化放矿,逐渐提高截止品位,从而过渡到无贫化放矿。  相似文献   

16.
中小型矿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清运  何玉早 《金属矿山》2005,(1):23-25,38
针对中小型地下冶金矿山产量不大、装备水平不高、矿岩松软破碎、地压大等采矿条件,进行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时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通过室内物理、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试验,结合中小型矿山的特点,探索出合理的分段高度、进路间距、放矿步距等参数,以求达到技术上合理经济上最优。该研究成果在武钢金山店铁矿余华寺矿区的使用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其它类似的矿山探索出一条提高经济效益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SLS系统的无底柱崩落法矿石损失贫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分段高度、进路间距和崩矿步距等结构参数对矿石回收指标影响大。利用SLS系统分析研究了结构参数和矿石回收指标的关系,并结合M atlab对模拟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结构参数和回收指标的回归方程,利用回归方程对结构参数与矿石回收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北洺河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大结构参数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民杰  李占科 《金属矿山》2004,(2):14-16,23
为提高北氵名河铁矿的采矿技术 ,开展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大结构参数的研究 ,研究确定了采用 15m× 18m的大结构参数及与该结构参数对应的爆破参数。该工艺已在北氵名河铁矿生产中应用 ,表明研究确定的结构参数及爆破参数合理 ,经济效益显著 ,作业条件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