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趋势不可逆转,石油公司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但转型之路困难重重.为了能够应对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增加油气供应的同时减少排放、平衡短期回报与长期竞争优势等多重挑战,通过分析中国石油公司与欧洲的、美国石油公司转型发展环境间的不同点,在借鉴他人先进做法的同时,提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转型路径.中国的石油公司既需要保持...  相似文献   

2.
2021年,国家石油公司产量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近50%,然而,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石油公司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的巨大压力。为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市场,文章关注分析能源转型背景下国家石油公司的最新动态,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油气供应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分析认为,中国石油公司应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融合,并逐步向替代能源过渡,实现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发展。一是紧随脱碳减排潮流,严格遵守碳减排要求;二是优化资产组合,分散关键风险;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体系;四是开拓创新,新能源领域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球碳中和共识与地区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新能源已成为各个国家实现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以风能、光能、地热能、氢能、储能、可控核聚变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和规模优势正在不断增强,低成本风能、太阳能、储能将支撑全球能源转型,新能源生产与利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22年世界新能源消费平均占比达18.2%,预计2050年占比达到55%左右。世界能源在资源、消费地域、技术发展、人均消费量、节能领域、碳排放等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化石能源低碳化提速、新能源规模化提速、能源管理智慧化提速的“三化提速”推动世界能源加快转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坚持“六性原则”,即能源生产的“独立性”、能源供给的“绿色性”、能源储备的“安全性”、能源消费的“高效性”、能源管理的“智慧性”、能源成本的“经济性”,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为主、新电力为主、新储能为主、新智慧能源为主“四个为主”绿色智慧的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目前中国是能源大国但不是能源强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国能源安全发展新战略是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  相似文献   

4.
以能源转型的背景为起点,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存在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就中国实际现状来看,能源转型的基础较为薄弱,并且可再生能源对于政府发依赖过高,不利于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阻碍了其发展.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部分传统能源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薪酬结构不尽均衡、薪酬分配不够公平、分配秩序不尽规范、指标设计不够完善的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能源企业薪酬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思路:一是发展思维突破能力;二是完善薪酬管理体系;三是创新薪酬管理方法;四是赋能薪酬激励机制;五是优化薪酬监督体系。同时指出了能源企业薪酬管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注意基于企业实际、转型策略选择重于技术选择以及必须保证数据质量等事项。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能源行业清洁化、去碳化、高效化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石油公司正加速向清洁低碳的新能源转型,并制定了新能源发展战略.顺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发展海外新能源业务,对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重构业务链、探寻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国际石油公司新能源发...  相似文献   

7.
<正>县域市场是石化整体市场的重要板块和县级石化公司的基石市场。针对当前县域加油站网点建设"群雄问鼎"的竞争扩张现状,本文从快速打赢网点卡位战、高效构建零售主效网和跟进建设经营新设施3个方面对如何搞好石化县域加油站网点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将发生颠覆性变化,由目前化石能源占比80%以上,转变为非化石能源占比超80%以上,能源体系也将发生革命性重塑。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能源转型面临的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碳中和窗口期偏短、新能源关键矿物供应不足等挑战,提出在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应坚持“立足国情、安全发展,科学创新、务求实效”的方针。能源转型应遵循自主可控和绿色低碳的理念,通过节能与提效双轮驱动、供给与消费两端发力,分“三步走”:(1)减煤控油增气,大力发展新能源;(2)非化石能源加速替代;(3)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面建成。系统实施节能、去碳、创新、提效、应急、支撑、合作七大战略工程,支撑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疫情期间国际油价一度低迷,油气需求下行,国际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能源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中不乏夹杂着对油气煤炭行业的"喊杀"之声.持此激进观点者似乎希望看到化石能源一夜之间快速退出历史舞台,其份额让位于非化石能源.年初以来,极寒天气的发生以及油价的反弹给激进的转型思路敲响了警钟.相信随着业界人士思考的深入和产业实践的深层...  相似文献   

11.
综合全球能源系统向低碳化转型、各国对能源安全的考量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带来成本持续不断地下降等因素,相信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地缘政治危机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不会扭转低碳化转型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大趋势。在此大趋势下,30年后,全球对于各种化石能源的消费量都会大大降低,进而会改变油气资源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世界向低碳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将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展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加油站发展非油品业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当前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油站发展非油品业务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企业》2013,(3):56-57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能源政策的核心是主要立足国内,不能走西方国家的发展老路,应该更加强调科学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发展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与企业各项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全球能源变局下的石油石化业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石油比例在下降,天然气在页岩气的带动下快速发展,份额上升,生物能源迅速崛起。石油石化行业也相应呈现出业务布局调整,发展重心东移,产业装置规模大型化,清洁燃料标准趋严,节能减排要求提高,生物燃料、天然气及煤化工等能源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论述了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世界石油石化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6.
能源转型是全球大势,我国已取得重要进展,未来还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转型是全球大势,也是人类共同利益所在。如何更好地推动能源转型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各国已有丰富的实践和探索。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一定会对全球特别是对中国的能源转型和能源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期间,中油国际管道有限公司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建设运营我国西北与西南两大能源通道。公司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推广应用体系,践行标准“走出去”,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做好信息化布局,完善数据资产治理,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不断引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通过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构筑网络“大安全”新格局、云上解决生产经营难题等手段,海内外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为国际能源管道运营数字化转型赋能。  相似文献   

18.
绿色复苏致力于解决困扰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能源公平、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难题,已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潮流,为能源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重要的机遇.以绿色经济为核心的刺激方案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各国纷纷发布碳减排与碳中和目标,建立绿色复苏的倒逼机制,短期将主要是通过投资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全球经济活动,中长期则要全面转向清洁低...  相似文献   

19.
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能源消费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新能源为主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首要任务,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中国石油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布局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明确将绿色低碳纳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吐哈油田依托矿区、周边风光资源优势和处于疆电外送通道起始点的区位优势,提出新能源与勘探开发共同谋划、协同发展,以光伏、风力发电和制氢为主,以气电调峰、氢能和储能系统为保障,协同发展CCUS/CCS/UCG、煤油混炼等煤化工产业,到“十四五”末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近零”排放,2050年把吐哈油田打造成风光气电氢融合、油气煤电热多能互补、企地协同多元化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实现油田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能源化工产业也加快了战略调整与发展升级的步伐。笔者通过研判数字化转型趋势和分析国际能源化工公司相应布局,描绘了生产、销售、科研、金融及管理等典型场景的数字化图景,并展望能源化工产业转型的发展方向。目前,从国内外能源化工公司到科技互联网企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都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实践,而产业数字化“双生态”结构的形成正在助力推动产业价值链重塑,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并将创新链真正融合进来,加速打造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新图景。同时,笔者提出了中国能源化工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转型战略、数据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网络安全及相关风险管控等问题,以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