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非恒定水动力学水流泥沙方程,建立了黄河下河沿~头道拐河段一维水沙输移数学模型,分别采用1997-2002年和2003-2006年的黄河水文、泥沙等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1997-2006年宁蒙灌区引水对河道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认为:宁蒙灌区每引水1亿m3,头道拐断面相应径流减少量0.69亿m3,每净引水1亿m3头道拐断面径流则减少1.02亿m3;相应输沙减少量分别为40.9万t和60.7万t;河道淤积变化量1 432万t。汛期引水对河道输沙变化的影响大于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汛期引水引起的头道拐断面径流减少量占引水期径流减少总量的50%,而相应的输沙减少量则占输沙减少总量的73%。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寸滩水文站水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寸滩水文站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沙控制站,也是三峡水库的干流入库控制站。在三峡工程蓄水之后,由于库区流速减小,将改变原水沙自然移动的变化规律,该站的水沙控制不仅反映了整个长江上游的水沙变化情况,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入库河段的泥沙变化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3.
根据鉴江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化州、高州站及罗江主要控制水文站合江站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用Mann-Kendall法、双累积曲线法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等,阐析近20年鉴江不同时段、不同河段水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2010年实施《广东省鉴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后,径流量、输沙量呈减小或总体平稳趋势,且水沙关系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4.
白云 《海河水利》2022,(2):101-105
为研究鲁东北引水枢纽工程水沙演变特征,利用水工模型试验开展河床水沙演变与闸前冲砂分析。结果表明,泥沙淤积厚度与累计运营时间具有三阶函数关系,但运营累计80 d后泥沙淤积厚度放缓,且淤积速率为先快后慢;断面与排沙闸距离愈远,则泥沙淤积厚度愈大,排沙闸可使泥沙悬浮沉降具有分层性,进而减少闸前泥沙淤积,相同断面上的泥沙淤积受横断面距离比参数影响较小;冲砂试验前100 min仅出渠流量受之影响,冲砂试验150 min时出、入渠流量达一致性,而该节点渠内水位降幅减小;出渠含沙量高于入渠含沙量,但差幅随冲砂进程减小,最终稳定在6.8%。论文研究认为引水枢纽工程并不一定需要人工泄降冲淤,可借助排沙闸的存在利用汛期上游河道泄流完成这一目标,节省引水成本。  相似文献   

5.
6.
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运行以来黄河下游河床持续下切,在相同流量条件下,人民胜利渠现在的引水口处黄河水位较2000年"调水调沙"前下降了3.00m左右。造成人民胜利渠灌区引水困难,文章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结合黄河流域长远规划对灌区引水的影响,为彻底解决灌区水源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黄河干流沿程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结合流域内长系列年降水量资料,探讨黄河干流沿程水沙的历史变化情况。通过对17个雨量站长系列降水量资料的分析,认为气候不是黄河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黄河年径流量沿程降低,而且愈往下游降低的幅度愈大,这主要是引水量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引起的;中下游沙量明显降低,降低的幅度沿程增加,这主要是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建设及其对水沙量的调节、上游引水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和水库运行方式的改变引起了沙量的突变。分析还表明,黄河利津站年水沙量自20世纪50年代的474亿m3和14亿t大幅度减少至2000年以来6年的平均值132亿m3和1.5亿t,给黄河口的演变带来很大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位山灌区引水引沙过程及水沙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和水资源与泥沙资源的配置方案,即应把大部分泥沙输入支渠以下区域.通过对比分析位山灌区水沙资源配置现状与优化配置方案的差异,指出渠首地区水沙资源配置过多是导致灌区泥沙问题的症结.通过实施灌区引水减沙措施、沉沙池处理灌区有害泥沙、提高渠道输水输沙能力、灌区泥沙灾害治理与泥沙资源化相结合等,可实现位山灌区泥沙远距离分散配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干流汛期水沙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羊峡、刘家峡两库联合运用后黄河中游干流汛期水沙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①伏汛期河口镇、龙门、潼关三站水量多年平均比1968年前减少50%左右,沙量减少约60%,但相应水沙量占全年比例变化不大;秋汛期水量减少50%以上,沙量减少65%~80%,相应水沙量占全年比例明显降低,同时年际间水沙量变幅减小。②水流过程的变化,伏汛期主要表现在2000m3/s以上中、大流量级历时、水量、沙量的明显减少和1000m3/s以下枯水流量的增加;秋汛期1000m3/s以下小流量历时出现几率大大增加,水沙量也相应增多;而1000m3/s以上中、大流量明显减少,9月下旬和10月份水沙量与非汛期特征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1.
基于长江干流七大水文测站的水文泥沙资料,研究了长江干流2002—2019年的水沙变化规律,并采用双累积曲线法给出了长江上游代表性测站-朱沱站的累积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关系图.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建成后,长江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基本保持稳定,而年平均输沙量变化率和年平均含沙量变化率却变化显著;朱沱站累积年径流量与年输...  相似文献   

12.
怀来县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市)之一的"京北生态新区"核心区,是京张奥运通道的重要节点和首都重要水源地.洋河二灌区农业节水综合改造工程位于怀来县的西南部,本次节水改造灌溉面积8.2万亩(1 亩=1/15 hm2,下同),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 万亩.  相似文献   

13.
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变化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总结分析了黄河下游1986年以来水沙变化的主要特点,进而着重对水沙变化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调整的新特点进行了阐述。其特点主要是:主流摆动幅度减弱,支汉、心滩减少;河道弯曲程度增加,河湾个数增多;工程靠溜部位上提下挫现象增多,工程上首塌滩严重;畸形河湾增加;工程脱河和半脱河现象较为严重;小水易出险等。从而认识到,水沙变化后,河势变化更加复杂。应深入探讨河势调整的机理,并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来减弱水沙变化程度,同时,在一些河势调整剧烈的河段修建能够适应长期中小水河势调整的整治工程是改善不利河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依据实测水沙资料研究了沁河下游水沙变化及对主槽断面形态的影响,分析了主槽下切对两岸引水及靠河险工的影响,并采用断面法和沙量平衡法对河道冲淤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①进入沁河下游的多年平均水、沙量分别为11.2亿m3、504万t,汛期水、沙量分别占全年水、沙量的61.6%、94.4%,多年平均含沙量为4.5 kg/m3,近期来水来沙量呈递减趋势;②断面法计算的沁河下游多年平均淤积量为100万t,其中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43%,伏背—丹河口、丹河口—武陟、武陟—沁河口河段的多年平均淤积量分别为3万、32万、65万t;③主槽深泓下切使得两岸引水困难、靠河工程根石外露,建议开展相关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洋河灌区位于张家口市洋河中、上游北岸,设计面积21.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是万全县粮菜生产基地。灌区通过洋河大渠,四清渠、洋河二渠以下简称“三渠”向灌区内配水,渠系配套建筑物比较齐全。三渠灌溉面积17.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占洋河灌区总有效灌溉面积的80%,它的灌溉用水主要是引取上游友谊水库和东洋河的基流。其中友谊水库供水量占灌区总用水量的77.7%。近些年来,水库上游来水偏枯,供水量较前偏少,显得提高灌渠水利用率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1基本情况 洋河灌区位于万全县南部,以友谊水库为主要水源。渠首引水能力为36m^2/s.设计灌溉面积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5万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四棵树河吉勒德水文站资料,分析了河道输沙量各年代的变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及本世纪2000~2007年输沙量主要呈显著减少趋势;70年中期至80年初期及90年代则出现增加的趋势;丰、枯沙年份发生频率也不相同,丰、枯沙年份出现频率比为1∶1.3。水利枢纽工程引水量变化对河道输沙量的影响显著,河道站年输沙量与七一大渠站年引水量存在有负相关关系,反映出渠道引水量增大引起河道输沙量减少的趋势。由于七一大渠及吉勒德水文站下游引洪设施引水量的增加,造成河流中下游下泄水量及河道造床流量减少,多数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失衡,淤积严重,影响到区域的河道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下游河道水沙输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改变了下泄的水沙条件,引起坝下游水沙过程及输移特性的变化.采用以旬为单位的统计时段,分析比较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旬平均流量、输沙量及含沙量的变化.蓄水前后坝下游各站洪水、中水、枯水3个流量区间的出现频率变化分析表明,建库后距坝距离愈远其洪水流量区间出现频率的减小愈显著.统计分析了不同流量级下含沙量的沿程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柳河上游3条支流扣河子河、乌根稿河、养畜牧河所在水文站1960年以来水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其水沙量呈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为柳河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生态建设、防洪规划、水资源管理等提供可靠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5,(8):13-16
依据实测水沙及淤积断面资料,对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多年平均进入黄河小北干流的水、沙量分别为295.3亿m3、8.07亿t,汛期水、沙量分别占全年水、沙量的54.5%、87.7%,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7.3 kg/m3;2用实测淤积测验资料计算的1960—2012年黄河小北干流累计淤积量为23.26亿m3,"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是该河段的冲淤特性;3床沙粒径小于0.025 mm和小于0.050 mm沙重百分数沿程分布的特点是自上游向下游沿程逐渐增大,即床沙逐渐变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