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宣霖  李志民  杨丹 《当代建筑》2021,(10):123-126
随着国内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实施,乡村民居空间优化已成为建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借鉴发达国家乡村民居优化经验能够较好减少国内更新设计方面的不足.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分别整理中日乡村民居空间的历史沿革,通过实例分析两国民居优化特征,从生产空间变迁、建筑材料与营建手法、专业介入三方面归纳总结特征并提出相应启示,旨在对国内乡村民居空间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作为古代重要的经济文化发展区域为我国留下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民居.但随着时代发展,该地区的传统民居渐渐不能满足人民日益提升的精神追求和对居住环境适宜性的追求.本章通过分析民勤地区传统民居的院落形态、营建技艺和装饰色彩,对现代乡村规划中民居部分提出三点建议:院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应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结构技术应注意因地制宜、对于传统民居的装饰色彩特点要提取其要素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甘肃省5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气候因素、地理信息空间模型和地域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甘肃传统村落的地域空间分布特征。同时根据甘肃省的地域分区,即陇中地区、陇东地区、陇南地区、天水地区、河湟谷地地区及河西走廊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分别选取各地区传统村落具有代表性的民居类型,构建甘肃省传统民居体系,并运用相应图示表达不同民居的特征和形制,为甘肃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民居的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当下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传统乡土民居承载着可供解读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营建智慧,千百年来,当地人为应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以生土为代表的营建智慧。文章针对河西走廊武威地区当前民居营建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传统营建智慧与新型民居设计实践,探索了河西走廊乡土民居"适宜性"改造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现代民居的堂屋功能较之传统民居的已有较大的改变.论文基于类型学视角,研究传统的民居功能以及现代民居堂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掌握乡村民居堂屋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脉络,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研究民居生态性为出发点.从聚落选址、院落布局、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庭院绿化、拆除回收等多方面对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性特征一最后指出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思想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创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季贵斌  史雪 《住宅科技》2023,(11):42-46
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从整体性、安全性、宜居性、效益性等方面对乡村传统民居进行改造策略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居改造项目为例,结合乡村时代发展,针对乡村传统民居质量参差不齐、室内功能矛盾和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改造策略,为乡村传统民居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丽乡村的建设推动了石木民居乡村旅游的发展,但民居室内居住舒适度较差,村民新建或改建的民居,破坏了石木民居村落的乡土风貌。因此,文章希望通过对丽水地区石木民居物理环境进行数据实测,推测影响民居热环境舒适度的因素,再采用Design Builde气候分析软件,进行模拟验证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得到石木民居建筑形态、朝向、材质、尺度、半室外空间方面的设计策略,以期改善石木民居的居住舒适性,从而达到保护、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乡村老旧民居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亟待通过改造实现新生。近年来,在宅基地改革的背景下,乡村民居的发展迎来新机遇。本文在对大连市旅顺口区对庄沟村农宅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农宅的形制特征与现实困境,引入工业化模块钢结构体系为技术基础,梳理了模块建筑的理论框架及适应乡村民居改造的技术要点。同时,针对旅顺对庄沟村乡村民居的现存问题及发展出路,提出了结构围护置换、功能空间拓展、内装设备升级的改造策略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胶东丘陵地区传统民居特色鲜明,伴随着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胶东地区民居的节能改造设计逐渐被重视。结合胶东当地气候特点,从绿色与节能的理念出发,调研胶东传统民居建筑使用和运行状况,从建筑空间、围护结构、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三方面入手,为胶东丘陵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设计与保护策略,为乡村振兴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生土建筑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分析河西走廊的地理区位;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态实况,了解河西地区生土建筑的历史发展演变及现状;归纳总结河西地区生土建筑的地方特色。并结合目前河西地区荒漠化日趋严重的现状,以河西地区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与生活习俗为视角,对现存生土建筑提出适应现代化生活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希望通过这些策略,让生土建筑这一自古流传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得以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河西走廊地区的生土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探索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以研究传统民居建筑改造与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的建筑与环境因素、文化与经济价值、材料与构造工艺,总结传统民居建筑的可持续评价方法,并对江西关西客家民居改造项目产生设计作用。基于改造项目的项目概括与现状分析,研究得出可持续设计策略与方法积极地影响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功能优化,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建造材料与构造的细节设计。最终,完善传统建筑,从环境、文化、经济、细节上的可持续再利用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宁海地区闲置三合院民居在乡村旅游背景下亟待转型成民宿建筑。通过系统研究宁海地区三合院民居的功能空间、院落布局与结构立面特征,分析其民宿化转化机制,提出三合院民居改造型民宿的设计原则,并从内部功能组织、内部空间划分、庭院空间布局与外部形象更新四方面论述该地区三合院民居改造型民宿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北方乡村民居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对河北定州翟城生态示范屋实践的研究、分析,给出了生态策略,并为出北方乡村民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走廊以解决乡村地区资源分散的现实问题为目标,通过整合沿线资源、强化对腹地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走廊沿线地区的乡村振兴.本文以成都龙门山前"蜀山乡韵"乡村走廊为例,探索乡村走廊空间振兴发展模式,研究廊道空间模型重构方法,通过识别乡村发展潜力极核,串联纵向发展轴带,形成辐射带动面域,构建"极核—轴带—辐射面"的空间格局,从产业、生态、文化、配套、土地五个方面制定振兴路径,引导乡村地区以线带面、连片策动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绿色建筑不断兴起并逐渐被认可和重视。本文从我国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出发,总结富有地域性的河西地区民居建筑特征,探索绿色民居建筑设计的主要思路,并从设计、材料、施工三个方面对河西地区绿色民居建筑的营建提出建议,以期实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优化地区能源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住居文化的精华不仅仅体现在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中,也体现在普通乡村的一些典型民居中。在普通乡村聚落更新中,有些优秀民居正在面临着被废弃或拆毁的危险。论文以保定市冉河头村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调研和居民访谈,追根溯源,分析了当地民居近50年的演进特点,尝试发掘其生态营造智慧和传统技艺,并提炼出其建筑空间与形态类型,同时提出当地民居的保护策略,试图为传统住居文化的传承提供类型积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引导下,针对乡村建成遗产的活化再利用成为趋势。然而,以传统民居为主体的乡土建成遗产,其活化利用却受到自身空间特点与相关保护政策的制约。因此,本文以福建省泰宁县尚书第改造成的博物馆为研究案例,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其展览流线的设置,并且通过对比研究给出修改策略。本文试图为传统民居的活化利用提出可量化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河西走廊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瑞安堡为研究对象,对其总体建筑功能布局、生土建筑技术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古民居建筑的布局特点和生土构造方式,为地处沙漠干旱绿洲边缘聚区的民居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四川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结合该地区乡村更新中传统民居的现状,从传统文化与地域风格两个角度,提出了乡村更新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地域性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