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蔡俊清 《园林》1998,(3):6-7
西方式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装饰的丰茂,多为几何形体,表现为人工的艺术美和图案美。学习西方式插花要从基本型开始,如L型。  相似文献   

2.
蔡俊清 《园林》1999,(2):8-8
每个月的生日花从何而来?她们又是哪些花?神秘的爱情之花——紫罗兰为何名声大振,她联系着一个怎么样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3.
蔡俊清 《园林》1999,(4):6-7
在插花艺术中,花的鲜美是有时间性的,可以说是非常短暂而脆弱的,因此要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插花的全部过程。所以,插花用的各种工具,都是经过特别设计,使插花者操作容易和方便。西洋插花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颇具特色。刀具:在中国,插花者大多利用各种剪刀,而西式插花者却使用刀子较多。这是由于花材使用以草本花卉为  相似文献   

4.
蔡俊清 《园林》1998,(6):7-7
西洋插花是西方各种文化、宗教、哲学、习俗等社会生活形式综合而成的艺术形态,决非是孤立的艺术范畴。就插花使用的器皿而言,无不深深烙下深刻的印痕。  相似文献   

5.
插花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我读《瓶花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插花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我读《瓶花三说》欧贻宏广州花卉协会理事(510600明代,是我国插花艺术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后期,逐步进入学术领域,有关插花艺术的专著相继问世。世人撰文,多以袁宏道《瓶史》为史上最早的插花艺术专著。如周肇基《中国传统瓶花技艺》...  相似文献   

6.
精辟的见解插花之巨著——《瓶史》插花艺术特点分析王彭伟宁波市园林管理局(315010)《瓶史》是明朝袁宏道(1570~1623年)的插花专著,也是古代较完整论述插花的巨著。分卷上和卷下两部分(一说只有卷下),卷上又分为“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  相似文献   

7.
8.
蔡俊清 《园林》1999,(3):7-8
你知道母亲节的来历吗?你准备好了给母亲的一份花礼吗?如果还没有,你可以从母亲节花艺范例中汲取灵感。  相似文献   

9.
10.
蔡俊清 《园林》1998,(5):8-9
金字塔象征着埃及的古老文明。在金字塔内,法老与干燥的花瓣同室共眠,使人联想到古埃及人对花卉的爱意。古埃及人尊荷花为神灵,尼罗河上盛开的荷花被奉为繁衍后代的女神和永恒的象征;百合至今仍是复活节的用品。欧洲文化的成熟,始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常用植物制成花环和插在花瓶里作为装饰品,并视为称颂  相似文献   

11.
刘英  朱新明 《园林》1997,(2):8-9
到过日本以及见过日本插花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承认,日本的插花艺术与西方的插花艺术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独到之处。在日本,插花被认为是一种艺术或一种“道”(即指导个人修养的一种途径)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流传至今,花道已成为当代日本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九天清露零,余芳满襟带:张莲芳插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思 《园林》2004,(9):12-13
  相似文献   

13.
禾木 《园林》2004,(12):12-13
丁稳林从事园林花卉和插花花艺设计已20余年,  相似文献   

14.
蔡俊清 《园林》1999,(5):8-9
西方插花和东方插花是有差异的。其形式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特色,主要是因各民族所具有的特性而决定。欧美人性情奔放热烈,喜欢一些能够直接表露的东西,而东方人的性格与其相反,比较  相似文献   

15.
夏思 《园林》2004,(6):12-13
数十年来,许恩珠除了热爱自己的园林事业,还酷爱插花艺术,特别长于应用随手拈来的生活用品物件,稍加花卉装饰,成为一幅幅静物的艺术品,看似随意,仔细品味,却蕴含着丰富的技巧章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8)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艺术插花课程,对满足行业人才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舒迎澜 《园林》2002,(7):6-7
自明·高濂《遵生八笺·高子瓶花三说>、张谦德《瓶花谱>相继问世不久,又一部插花专著《瓶史>,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写成.  相似文献   

18.
19.
曾清 《园林》2004,(3):17-17
用比特麦尔手法创作的高体插花,是西洋插花的表现方法之一,具有较强的视觉影响力,引人注目。中小型作品可以置于窗台和玄关处,也可以摆放在客厅内。家庭插花可以按此方法,随季节更换不同的花材,以增添更多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