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述了浇注温度和铸型温度对压铸生产的影响 ,阐明了在压铸生产中加强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压铸生产中的温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浇注温度和铸型温度对压铸生产的影响,阐明了在压铸生产中加强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发展,对钕铁硼磁体的温度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对钕铁硼温度稳定性研究的两个方向进行了综述,一是围绕提高钕铁硼最高使用温度的相关研究,对矫顽力、矫顽力温度系数、方形度和磁体最高使用温度内在关联进行了重点介绍;二是围绕降低钕铁硼磁体的剩磁温度系数的相关研究,就Co和...  相似文献   

4.
经过试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了磨削区的最高磨削温度。详细探讨了热电偶测温技术的实质和过程。利用热电偶测量了磨削接触区的最高温度。对测量温度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与采用磨削热模型理论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唐钢1810mm生产线采用的温度模型,并开发了温度模拟工具。对两种机架间冷却水设定模式进行了温度模拟。结果表明,优先使用下游机架间冷却水的控制效率更高,并能降低能耗。利用温度模拟,准确判断出终轧温度异常变化的原因,采取措施后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压铸模温控制器的结构组成及加热冷却原理,通过使用模温控制器可以提高压铸件质量,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全面地试验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45CrlMo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此钢种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要得到合格的铸件,在保证合格钢液成分的同时,钢液的浇注温度是浇注工艺的关键因素。针对本车间的生产情况及生产的铸件,通过计算从钢液出炉到浇注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并结合生产经验,对车间不同铸件浇注温度以及铸件的浇注顺序的控制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赵鹤平 《铸造》1999,(10):40-41
通过本厂曲轴车间在覆砂铁型铸造过程中出现的铸件表面严重粘砂的问题, 初步分析了产生粘砂的原因, 介绍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控制铁型的温度, 使温度恒定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铸造技术》2018,(4):861-864
研究了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曲温度对园林装饰用耐候钢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与Q235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轧温度的降低,耐候钢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降低;降低终轧温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耐候钢的晶粒尺寸;卷曲温度为540℃时耐候钢的晶粒尺寸为10.4μm,卷曲温度为640℃时耐候钢的晶粒尺寸为15.1μm,提高卷曲温度后耐候钢的晶粒明显粗化;开发的耐候钢的腐蚀速率和腐蚀深度都小于Q235钢,且开轧温度990℃、终轧温度840℃、卷曲温度为590℃工艺条件下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双区加热定向凝固液相温度梯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双区加热定向凝固热流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液相中温度梯度(GL)的关系式,提出了提高GL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双区加热时采用液体金属冷却在结晶生长速度较大时仍可获得很高的GL;当辐射挡板的厚度为30mm,双区加热上下区的功率比为1:2时,定向凝固温度较高,并可以进一步提高GL。  相似文献   

12.
刘志兵 《机床电器》2005,32(4):19-21
本文论述了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轴定位误差温度补偿原理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阐述了温度补偿软硬件设计方法,以及PT100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要: 采用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不同的精轧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钢板表面三次氧化铁皮的结构和厚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精轧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的升高,Fe2O3和Fe3O4在整个铁皮层中的百分量逐渐降低,而FeO层的增长速率较快。氧化铁皮的共析转变普遍存在“迟滞现象”,其中350-500℃是该实验用钢共析转变鼻温区。从高温区快速降温到鼻温区,而后缓慢冷却到室温是避免发生先共析反应、促进共析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在鼻温区以上温度卷取,可获得含有FeO较多的减酸洗钢,此种氧化铁皮有利于酸洗。在鼻温区卷取可获得含有Fe3O4较多的免酸洗钢。这是热连轧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主要两个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硬质合金刀具车削氟金云母陶瓷实验,研究可加工陶瓷切削温度。以特征温度表征切削温度研究氟金云母可加工陶瓷车削加工中的切削温度。结果表明,特征温度随转速的变化幅度小;随着进给速度增大,特征温度整体上是下降的,并且进给速度在0.1~0.12 mm/r间,特征温度下降幅度较大;在特征温度随着切削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下降阶段,而且下降阶段结束后,特征温度增长幅度变大。同一工艺参数下随切削次数的增加,测得的特征温度升高,其原因是:每次切削中,摩擦热主导温度变化,随切削次数的增加,刀具磨损量增大,特征温度升高。由于陶瓷低导热性和脆性,切削温度振颤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热连轧带钢终轧温度变化规律,给出了带钢轧制过程温度计算模型,分析了轧制速度、工作辊材质、带钢材质和工作辊温度对变形温升、接触温降和摩擦温升的影响,从而得到带钢轧制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律,为建立高精度热连轧带钢温度控制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电磁自约束定向生长条件下影响温度场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电磁自约束定向生长条件下,温度分布对抽拉速度的响应,以及电磁搅拌引起的对流对温度分布以及固/液界面上温度梯度GL的作用。检测了液柱头高度,固/液界面位置对温度场以及温度梯度GL的影响。结果提供了几种增高温度梯度GL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智能温敏涂层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性涂层,其具有实时检测温度变化的功能,可以达到涂层使用过程中温度异常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减少了外部测温装置检测的误差以及测温时的不便利性。本文详细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温度检测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稀土离子检测温度时所利用上转换发光的原理,其测温优势在于实时检测,没有外接测温等方式对工件的形状尺寸要求,没有测温延迟。但不同稀土离子的测温温度段存在较大不同,无法兼顾所有的温度范围。还介绍了基于稀土荧光离子的温敏热障涂层的应用原理,该涂层在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测温以及热障涂层性能检测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不同的材料体系及其温度检测范围,分析了温敏热障涂层目前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现行电主轴温升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接触式温度测量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相结合的电主轴的温度数据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是通过由热敏电阻和红外温度测量仪组成的测量系统实现对电主轴单元温度场的测量,再将温度数据输入到MATLAB仿真软件中模拟电主轴内部及外部的温升数据,求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特征点测量的径向摩擦焊接温度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半自然热电偶法测温原理,并对所选用的半自然热电偶进行了标定,线性度良好.采用自主研发的径向摩擦焊机进行径向摩擦焊接工艺试验.以摩擦焊接过程特点为依据,选择恰当的测温仪和热电偶.采用半自然热电偶对径向摩擦焊接过程中摩擦界面中心点温度进行了全过程测量;采用K型热电偶对管体侧距界面中线点纵向距离为1,2,3,6 mm的位置进行了温度测量.摩擦界面升温迅速,存在明显的温度恒定即稳定摩擦阶段.随着距摩擦界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升温速率逐渐降低,升温时间逐渐增长.焊接过程结束后,温度逐渐趋于均匀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单片机Intel- 8031 为核心的高精度多点温度检测控制系统。该系统不但能同时对多点温度进行检测,而且能控制每一测点温度对其设定的温度程序控制曲线进行自动跟踪,从而提高了陶瓷磨具烧成高温电阻炉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精度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效地改善了陶瓷磨具烧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