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水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进行了概化,利用一维非恒定流基本方程组、河网节点连结方程及边点方程建立了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水动力学模型;将参加计算的方程分成微段、河段、汊点三级,采用逐级处理再联合运算的方法(即所谓的三级联解法)[1],求得河网中各计算断面的水位、流量等值;利用丰、平、枯三期的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率定后的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水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进行了概化,利用一维非恒定流基本方程组,河网节点连结方程及边点方程建立了珠江三角液河网区水动力学模型,将参加计算的方程分成微段,河段,汊点三级,采用逐级处理再联合运算的方法(即所谓的三级联解法),求得河网中各计算断面的水位,流量等值,利用丰,平,枯,三期的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率定后的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珠江三角洲网河及河口区一、二维联解潮流、含氯度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建设对咸潮上溯、水厂取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江西省抚州市清风门水厂取水河段整治工程设计及有关资料,分析了取水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的特点和取水口泥沙淤积的原因,同时对整治工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评证,文中根据抚河整治的实践和湖南省湘江上下游整治的经验,应用整治水位到设计水位两种河宽的理论,确定整治线宽度和整治水位的最佳组合,使抚州市清风门水厂取水河段的整治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咸潮河段取水水源可靠性,通过建立潭江一维河网水质数学模型和实测资料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银洲湖纸业基地潭江取水口布置进行探讨。一维河网水质数学模型采用上游设计枯水流量遭遇下游典型潮的计算方案,并在枯水期对取水口上下游河段氯离子质量浓度进行了同步实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潭江取水口取水流量可靠,满足设计保证率取水要求,取水水质也基本满足要求,但在P=97%特枯年份受咸潮影响情况下会出现短时段氯离子超标现象。在采取一定取水风险的规避措施情况下,该取水口取水水源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建设对成潮上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珠江三角洲网河及河口区一、二维联解潮流、含氯度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建设对成潮上溯、水厂取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河网区人类活动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本身需求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河道取排水适应性概念,对河流水文水资源、水质状况、咸潮影响、河道自然地理、人类取水需求、人类排水需求、排污口分布、水体纳污能力等8个方面进一步识别与归纳,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河网区河道取排水适应性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同时提出了河网区河道取排水适应性评价关键指标分级评价标准,并选取珠江三角洲典型水网区中顺大围河网区河道进行案例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东海水道、西海水道、小榄水道、古镇水道、磨刀门水道等外江水道适宜作为饮用水源、渔业用水的取水河道;凫洲河、横琴海、中部排水渠、狮滘河、石歧河等内河适宜作为工业、景观等用水要求不高的取水河道。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表水厂取水口设置要求,在对取水河段水源地水量、水功能区水质、河床稳定性、水源地保护以及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分析基础上,结合取水河段河势控制、河道治理等要求,提出南通市区域供水李港水厂取水口设置方案,推荐取水口设置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一、二维嵌套模型在河口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郑国栋  黄东  赵明登  荣小红 《水利学报》2004,35(1):0022-0027
在圣维南方程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大型复杂河网计算的一维河网数学模型,并在工程局部嵌套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中先采用三级联解法求解整个一维河网模型,以一维模型计算结果作为边界条件代入二维模型计算,对控制方程进行了泊松变换,再运用有限分析九点格式求解,从而减少了在完全耦合解时必需的迭代次数,缩短了计算时间。最后以珠江三角洲虎门出海口上的虎门大桥工程河段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  相似文献   

10.
珠江河网与河口一、二维水沙嵌套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三级联合解法和“节点含沙量控制法”,建立了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一维非恒定流水沙数学模型,伶仃洋平面二维水沙模型采用了正交曲线坐标下DSI和ADI法。通过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4个交接面的水位、流量和输沙量等物理量的相互传递,在每一迭代步内进行河网一维与伶仃洋二维水沙模型的嵌套计算。利用2001年2月枯季和2003年7月洪季实测的水文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无论在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交接断面以及伶仃洋区均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该模型可用来模拟珠江三角洲河网和伶仃洋的水沙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恢复和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简要介绍了引江济汉的工程规模、线路选择及其它规划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多沙河流中的水厂取水口,枯水期经常存在淤沙,影响抽水。以往的治理方法多是采用丁坝群束水冲沙,但坝田淤高有碍行洪,对城市防洪不利.南区水厂采用潜坝方案,兼顾防洪.通航等要求,缩小治理范围,用十分简易的方法获得成功,且投资更省,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引江济汉工程系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配套的汉江中下游4大工程之一,工程拟主要采用人工渠道自长江枝江-荆州河段引水,跨越荆州、潜江境内众多的公路、河流、湖汉后,在潜江市高石碑-东荆河口一带入汉江,初拟年均调水量93亿m3;工程兴建将近距离沟通长江、汉江两大河流,补偿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丹江口以下河段工农业及生态用水,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和水文环境.在阐述引江济汉工程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拟建渠道工程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线路方案提出地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通狼山水厂扩建工程取水水源地水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维稳态混合岸边排放模型分析,对南通狼山水厂扩建工程的取水水源地水质进行预测。选择CODCr为预测因子,通过水源地现状分析和对区域污染源的预测排放强度分析,得出结论:狼山水厂上、下游主要入江污染源在达到设计排放规模和实现达标排放时,即使在枯水期间,其水源地水质也符合Ⅱ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浙东引水工程萧山枢纽进水口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山枢纽为浙东引水工程的关键工程,进水口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浙东地区的水资源调度.加上进水口位于感潮河段,水文条件比较复杂.因此需要论证进水口引渠布置的合理性.利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进水口布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优化了工程布置,消除了原布置方案引水渠存在的大范围回流区,并分析了工程实施对上游新坝船闸通航的影响.计算成果为工程布置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平原地区农村供水工程的优化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饮水工程因多方面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着工程布局不合理现象。以安徽蒙城县为研究对象,从农村水厂的投资费用考虑,综合两方面因素对农村供水工程的布局进行优化,首先以供水经济距离为依据确定其供水范围,再在供水范围内建立以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在经济供水半径范围内的优化布局方案,即在乐土镇建水厂总费用最小。水厂的选址与用水量和供水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供水范围的中心区域建厂并不一定经济。  相似文献   

17.
感潮河湖水系连通水环境改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湖水系连通作为解决水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其实施对于改善感潮河网地区水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评价感潮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后水环境的改善效果,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包括结构性评价指标体系、水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水质评价指标体系等3个方面,分别定量评价河湖水系连通对于河网水系结构、河网水动力和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及河网水环境的综合改善效果。通过实地调查与测验资料,利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对广州市海珠区感潮河网水系连通工程实施后的水环境改善情况进行了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As the demand for water continuously increases with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ap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in China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wide. In recent years worsening water pollution has caused this gap to become much more serious. Conventional allocation pattern, which mainly considers water quantity as the key factor, is no longer satisfying the water allocation need. A coupled water quantity–quality model in a river basi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o provide a tool for water allocation schemes analysis. The pollutants transport and hydrological cycling processes in a river basin are involved in the model. A river network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reaches. According to the division of river network, the areas out of the river are divided into a series of tanks. In each tank, hydrologic processes, pollutant loading production, water demand of users and water supply are calculated. In river network, hydrodynamics processes and water quality are simulated.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exchanges between each tank and river are also considered. The time step of water quality calculation is 24 h, the same with that of water quantity calculation. In each time step period, the connections of river reaches and tanks are realized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between rivers and tanks: pollutants discharge from tanks to rivers and water intake from rivers to satisfy water demand in tanks. The water use in each tank includes three types: domestic,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water use. Water allocation schemes are one of the input conditions of the model.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in each tank, water demand and deficit of different uses, in both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can be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water allocation schemes. According to the water deficit, water allocation schemes are analyzed to make proper allocation schemes. In this aspec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also be thought as a water allocation model. The model is tested and applied to the Jiaojiang River bas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s.  相似文献   

19.
大中型综合利用水库调度运行将使下游河道水文情势发生较大改变,为避免河流水生态系统功能遭受无法恢复的破坏,需要合理确定工程下游河段的生态基流。在综合分析某水库坝下河段的生态保护需求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对常用的生态基流计算方法进行整理与比选,采用Tennant法、湿周法、R2-Cross法、7Q10法和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等计算了水库下游河段的生态基流。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下游湿地的生态需水要求、水厂取水、工农业用水等因素,确定了工程下游河段的生态基流量。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  相似文献   

20.
长江南京段六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2,28(1):71-75
对长江南京段六大水厂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对水质较差的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上元门水厂取水口所属水功能区水质最差,其次是远古水业、浦口水厂的水源地水质。长江南京大厂工业、渔业用水区(左岸),长江南京浦口饮用、渔业用水区(左岸),长江南京上元门燕子矶饮用水水源、渔业用水区(右岸)这3处水源地2008年以来水质较往年明显降低。②造成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恶化的污染源主要包括排涝泵站、工业企业排污和污水处理厂不达标排污。③总磷是六大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污染因子之一,其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影响权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