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藏在地下的原油到底能够从地层中采出来多少 ,其衡量指标是原油采收率 ,采收率 =(累积采油量 /地质储量 )×1 0 0 %。油藏开发大体上可分为 3个阶段 :1利用天然能量 (如溶解气、原油及岩石的膨胀等 )开采的一次采油阶段。通常这种方式开采的原油采收率都比较低 ,只有 8%~ 1 5%。 2利用人工补充地层能量 (如注水、注气等 )开采的二次采油阶段。油藏经过一次采油以后 ,地层能量枯竭 ,以至不能再以经济采油量继续生产。这时就要依靠注水、注气等人工方法来补充地层能量提高产油能力。有些油藏在开发初期就开始注水、注气 ,保持地层能量 ,延…  相似文献   

2.
低渗砂岩油藏裸眼井衰竭式开发引起地层能量快速衰减,产量递减快。注水吞吐通过渗吸作用,将注入水无法进入的小孔隙中的原油置换出来,改善地层原油的流动性,同时可以补充地层能量、有效消化污水。因此,在岳口油田开展注水吞吐采油实验,对注入介质、注入强度和交替周期等参数进行优化,并取得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开采时间日益增长的影响下,目前油层中的能量已出现消耗殆尽的趋势,也因此降低了油层压力,加上原油粘度在后期的提高,使得油井采油出现产量降低甚至停产的事件。而在采油工程中应用注水工艺,可有效增加油层的压力,并降低原油的粘稠度。基于此,本次研究对采油工程中注水井的现存问题、原因等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注水工艺的几点措施,以促进采油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原油脱水是石油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工艺之一,受油藏成分以及注水采油工艺影响,开采原油通常为水、气、油组成的化合物,需要对其进行脱水处理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炼化利用。文章基于现阶段油田使用的脱水工艺,分析其工艺原理,并探寻工艺升级以及节能降耗的升级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宝萍  徐亚虎  周冕 《辽宁化工》2013,(12):1433-1436
鄂尔多斯盆地王渠则区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在油藏地质条件研究、精细储层描述及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基础上,通过注水开发适应性、注水方式和注水时机的分析,对延9油藏进行了注水开发部署,以期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研究认为:王渠则区延9油藏自然能量较低,天然能量采收率不到13%,而理论计算水驱采收率为30%左右,明显优于采用天然能量开采。同时该区储层连通性较好及中等酸敏、弱或无速敏、中等水敏,有利于注水进入地层。本次方案共新部署采油井32口,注水井5口,转注采油井23口。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变长,油层的能量消耗殆尽,导致油层压力降低,加之后期的原油粘度增加,使得油井产量降低或停产。为了将地层中的原油开采出来,在采油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油层中注水,增加压力,降低原油稠度。本文就采油工程中注水工艺的问题谈个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靖吴地区侏罗系边底水油藏转入注水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投入开发的靖吴地区侏罗系油藏大部分属边底水油藏,初期依靠自然能量开发,初期采液、采油速度较高,部分边底水能量强、注采井网不完善,易引起底水锥进边水内推,油井初期采液强度大;导致地层压力下降快,地层能量保持水平低,递减大,因此合理的注水时机是油藏稳产开发保证,也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和三次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油井采出液综合含水不断上升。为保持合适的油藏能量及采油速度,注水驱油是油田开发的必要措施。然而注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原油产量的高低,甚至对油田的后续开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滤罐的反冲洗的效果则直接影响着外输污水的质量。本文主要从反冲洗方式入手,经过现场试验寻求最佳的反冲洗参数,保证外输污水水质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注水开发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层问矛盾,提高注水效率和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采用了分层注水的开发方式。对于早期实施内部注水,保持压力采油的注水开发油田,提高注水合格率对于稳油控水和提高采收率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尕斯库勒油田广泛应用的是桥式偏心分层注水工艺,该工艺具有测试工序简单、数据准确、测试效率高等优点,能促进油田有效注水、精细注水,有利于油田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注水技术是新时代以来采油技术的重大突破,在采油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于提高采油效率、增强采油质量意义非凡。该文章将分析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因素,提出改进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有效策略,为实现更高效率的采油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采油注水是油田开采中需要用到的施工工艺,为了保证分层注水取得预期效果,针对采油注水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根据底层实际情况以及原有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满足原油开采要求。主要从采油注水工艺进行讨论,希望采油可以取得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开采油田的过程中,井下分层注水成了提高原油产量的重要开采方法。在选择分层注水工艺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充分结合原油性质以及油井的实际地层状况,进而达到开采要求。据已有研究分析,原油分层注水主要分为地面分注、偏心投捞分注以及同心集成分注三种主要方式。要解决层间矛盾的同时有效降低原油含水率的目标,研究采油分层注水工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南海油田利用天然能量进行开采的井,随着不断的开发,产能开始出现较快下降的问题。以恩平18-1油田HJ2-21油藏为例,在生产一段时间后,因产油层的地层能量下降,导致地面产量快速降低,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海上平台空间受限、井槽数相对紧张的现场情况,提出了采用同井采油分层注水技术。将油层的油举升到地面的同时,在同一井筒中,将地面的水通过该工艺管柱注入目标的注水层中,从而实现同一井中即可采油又可以注水。通过对南海油藏开发层位关系分析后,针对归纳的3种层位关系进行工艺设计,同时配套设计相关关键工具,满足现场在不同层位关系下可以实施同井采油分层注水工艺。  相似文献   

14.
在油藏开发过程原油性质及其变化是影响挥发性油藏原油产量下降快、注水难度大、采收率低的重要因素,利用数模、物模方法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研究得出地层压力下降使得轻组分溢出,粘度增大,水油流度比增大,加剧了含水率的上升;当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时,原油中气体的挥发,使油相渗透率下降。因此在注水开发挥发性油藏时,必须保持地层压力在饱和压力以上。  相似文献   

15.
白应旗 《天津化工》2024,(2):136-138
传统易采油藏的逐渐枯竭使得开发者转向更具挑战性的油藏类型,其中包括超低渗透油藏。超低渗透油藏是一类具有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和高残余油饱和度的挑战性油藏。为克服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困难,注水采油技术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超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概述注水采油技术的原理和目标。同时,探讨超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的关键要点,包括储层特征分析、注水剂选择和设计、注水压力控制、注水井网优化以及监测与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超前注水可以使地层保持较高的压力水平,降低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降低油藏开采初期含水率,提高最终采收率。为确保油藏开采效果,影响超前注水的一些关键参数需要准确厘定,本文探讨了超前注水过程中的涉及到的注水时间、压力、强度、注水方式、采油井投产时机及采油井合理流压等对采收率有重要影响的参数的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17.
石油开采初步阶段,在油层能量充足的前提下,这样可以确保采油非常的快捷、方便。随着采油时间逐渐增加,原油的开采难度也不断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在原油开采的后期,原油的粘度将会逐渐增加,进而增加采油难度同时也会导致采油量逐渐下降导致停止产油现象。在考虑到油田利用的价值与成本,避免原油的资源浪费,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对油层的注水需要科学、合理的增加。这样就可以减少浪费原油资源,除此之外,对油层进行注水的主要目的还在于降低原油的粘度,从而使中后期的原油开采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8.
注水开发,即油藏二次采油,是在利用天然能量第一次采油后运用得最多的一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提高油田效益。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油田注水前后储层的变化情况、注水效果、水注入方向等进行动态分析,运用分层动态分析技术、不稳定注水技术等调整开采方案,以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油田注水开发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开发,即油藏二次采油,是在利用天然能量第一次采油后运用得最多的一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提高油田效益。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对油田注水前后储层的变化情况、注水效果、水注入方向等进行动态分析,运用分层动态分析技术、不稳定注水技术等调整开采方案,以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拥有广袤的海域资源,海洋中富含着多种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的能源短缺现象。海上油田是最为常见的海上资源开采途径之一,提升海上油田的采油效率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油田注水在提升油田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方面均成绩显赫,近年来备受关。因此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海上油田晚期注水实践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油田来说,当油藏的压力下降至饱和压力一半之后,进行注水作业,能够起到更好的油藏开发效果;针对黏度较低的原油,且处于高孔和高渗油藏,可以适当的将注水的时机进行推后;油田晚期转注,前期投资较少,回收周期较短,无水采油的周期较长,无水采油的总量较多,能够起到极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