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开篇,号称孙子兵法的战略篇.一开篇就提到了"五事七计"论:"……故经之以五事……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日: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相似文献   

2.
正在对印刷企业的咨询辅导中,笔者经常会同企业老板聊一个话题:企业如何做强做大。其实很久以前答案便有了:"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兵法》始计篇)。这七条中任何一项没有做到,那么企业肯定做不大。现结合当前印刷企业的实际情况,分三期逐一分享笔者的拙见。本期先看一下前两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营销活动泛滥,竞争加剧,消费行为发生很大变化。营销活动也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积极迎接变化。营销没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对错好坏,它会因时、因势、因人而变化莫测。《孙子兵法》开篇即有: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  相似文献   

4.
悦读     
《中国烹饪》2012,(1):122-122
《吃的真相》 喝豆浆到底能不能加糖?牛奶和豆浆哪个更有营养?隔夜菜是否真的致癌?味精、鸡精、鸡粉孰优孰劣?微波炉加热真的致癌吗……作者套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诗,将全书分成“营养减可贵”、“苗条价更高”、“若为安全故”、“偏见皆可抛”四部分,以平实的语占将口1靠的食品“常识”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5.
“脍炙人口”语出战国时孟轲弟子编的《孟子·尽心下》“‘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羊枣”,是一种野生小柿子,俗称软枣。“脍炙”:古代切细烤制的精美肉食。)  相似文献   

6.
牛年品牛馐     
樊哲理 《中国烹饪》2009,(4):125-125
传说伏羲氏是驯养牛、羊等牲畜的始祖,他将“牺牲”用于满足天下的饮食需要,功德无量,故“伏羲氏”又称作“庖牺氏”。皇甫谧《帝王世纪》:“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是为牺皇。”  相似文献   

7.
《川菜》2013,(7):32-33
谈起战争法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俗语广为流传。无独有偶,《孙子兵法》也明确提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由此观之,如果说“民以食为天”,那么一支军队则以“食”为命脉。  相似文献   

8.
五行最早在我国出现,有人说是夏朝的时候,根据是最早的记载《尚书》、《洪范》中箕子说:鲧炬洪水,泪陈其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士爱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樯作甘。  相似文献   

9.
在梁章钜的《浪迹三谈》中,有题曰《十反》,其中有:“老年人有十反,谓不记近事偏记远事……不爱食软而喜嚼硬……少饮酒,多饮茶……”老年人喜回忆过去,包括从前吃过的菜肴食品,未必定是“今不如昔”的思想反映,实在是由于长期的习惯养成。我曾读文洁若女士的《悼凌叔华》一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0.
《中华纸业》2008,29(11):76-78
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时,布什总统的桌子上放有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孙子兵法》。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他给自己部下规定每人必读《孙子兵法》。号称世界“汽车大王”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老板罗杰·史密斯公开申言:  相似文献   

11.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企业统筹规划。在中国文具行业步入“大洗牌”的时代,我们必须从自身调整去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信息时代。依靠传统的竞争方式必须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向技术、质量、服务、管理等多方位品牌化竞争转型。《孙子兵法》曰:“战者,以正台,以奇胜”,想要最终跻身市场领导地位,必须凭着前瞻性的目光和差异化的产品沿着一个颠覆性的营销策略走出一条突围之路,从而使广博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文具供应商。  相似文献   

12.
荠菜味美,古人早已深知,并有具体记载。《尔雅》云:“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郑樵《通志》曰:“其甘如荠,谓此菜之美也。”王世懋《瓜蔬疏》云:“百草中可食者最多,荠菜……草中之美品。”苏易简对宋太宗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只知荠汁为美。”苏轼诗曰:“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赞美荠菜的诗句则更多,如“手烹墙阴  相似文献   

13.
《礼记·月令篇》:“是月也,天子乃荐麴衣于先帝”。《周礼注疏》:“麴衣黄衣也”。又注曰:“麴衣,黄桑服也,色如麴尘,象桑叶始生”。又疏云:“麴衣者色如麴尘也,告桑之服也”。笔者认为《周礼注疏》上对“麴衣”的解释是不够准确的。“麴衣”应该是指制曲过程中的曲种或曲母,或指霉菌萌发时的葺毛毛菌丝。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笨麴饼酒):“三七日麴成,打破,看麴内干湿,五色衣成便出曝之。如饼中未燥,五色衣未成,更停三五日然后出,晒令极干”。又如(神曲酒方):“但候麴看沫起,便下酿,过久麴生衣,则为失候”。…  相似文献   

14.
2.4 豆酱及酱油2.4.1 汉代的豆酱及酱油关于汉代豆酱及酱油的文字记载,可以举出西汉史游《急就篇》、东汉崔实《四民月令》及东汉王充《论衡》。(1)史游《急就篇》中的豆酱史游是汉元帝时代的人,在其《急就篇》中有:“芜荑盐豉醯酢酱”的话。唐·颜师古注曰:“酱以豆合面而为之也。以肉曰醢,以骨为臡。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给豆酱的含义作了明确的解释,是古籍中以豆和面粉生产酱的最早记载,但这并不是生产工艺的记载,仅从文中“合”及“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有行茶礼的婚俗。男女结亲,在订婚时,男方必须给女方家送茶叶作为聘礼。若女方家接受了送来的茶叶,就算答应了婚事。所以把受聘叫做“受茶”或“接茶”。下聘叫做“下茶”或“过茶”;把双方订婚前男方非正式送给女方的婚礼叫“下小茶”。明·郎英《七修类稿》云:“女子受聘,其礼曰‘下茶’,亦曰‘吃茶’。”说的就是这种习俗。为什么男女结亲必须以茶为聘礼呢?据有关资料表明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与茶树有关。陈耀文的《天中记》至解释说:“凡种茶林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我国古代在栽培茶树过程中得出:凡种茶树必下籽,茶树移植不可复活的结论。故男女婚事以茶为聘礼,意为说定了的事不能更改。用茶树象征着坚贞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春卷是在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来的。春盘源于晋代,初名称“五辛盘”,周处《风土计》载:“元旦造五辛盘,五熏炼形。”五辛盘就是盘中盛有5种辛荤的蔬菜,  相似文献   

17.
《古玩指南》中说:“翡翠本鸟名,雄者色赤曰翡,雌者色绿曰翠……”。硬玉中达宝石级的红色和绿色酷似翡翠鸟那火红碧绿的羽毛,故将这些由纤维状致密集合体组成的钠铝辉石称为翡翠。东方人爱玉如命,将翡翠尊为玉中之王。祖母绿为翠绿色绿柱石,是西方人最喜爱的绿宝石。  相似文献   

18.
麻博 《美食》2005,(1):9-9
醋,《礼记&;#183;内则》:“和用醯。”陆德明释文:“醯,酢也”。《论语》疏:“醯,醋也。”《学斋占毕》:“九经中无醋字,止有醯及和用酸而已,至汉方有此字。”《名医别录》:“以有苦味,俗呼苦酒。”陶弘景注:“醋酒为用,无所不入,愈久愈良,亦谓之醯。……丹家又加余物,谓为华池左味。”故也称“醯”、“苦酒”、“华池左味”。行业中因其用量要适当,否则酸味过重,难以入口.  相似文献   

19.
西瓜这颇受大众喜爱的食物乃是“舶来品”.但它是何时传入我国的呢?当今出版物中有二说,一曰“西瓜原产非洲撒哈拉沙漠,约在公元四五世纪从西域传入我国新疆一带,故名西瓜.”(见《中国食品》1993年第8期第6页《食用西瓜五不宜》);一曰“传入我国的年代.则在海运和商业交往逐渐发  相似文献   

20.
莼菜,《诗经》中称为“茆”。陆机疏曰:“茆与荇菜相似,江南人谓之莼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莼》的“集解”中介绍:“莼,生南方,湖泽中最易生……其性逐水而滑……柔滑可羹……五月叶稍舒长者,名丝莼。……味甘寒,无毒。治消渴、热痹、厚肠胃、安下焦、逐水、解百药毒并盅气。”莼菜的嫩叶及分泌的黏液,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以含锌量最高,为植物中的“锌王”。据日本汉方医界报道,莼菜能防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莼菜煮羹,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为此也留下了不少名句佳作。唐代诗圣杜甫有诗曰:“网聚粘圆鲫,丝繁煮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