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综合传动装置中的关键零件涡轮、泵轮的制造水平和铸件质量,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麓公司技术中心在2014年开展了"液力变矩器工作轮覆膜砂组合砂芯铸造工艺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工作,该项目现已取得一定成效,并通过公司专家组的验收。"液力变矩器工作轮覆膜砂组合砂芯铸造工艺研究",首先,进行了铸造工装CAD/CAM设计制造工作,建立了零件三维数字模型、铸件三维数字模型和铸造工装三维数字模型,确保了模具的精度;其次采用覆膜  相似文献   

2.
制动盘零件是汽车上关键的制动零件,其直径较大,对铸件的内在质量要求较高,由于其使用性能的要求,使该零件在两摩擦面间的结构形状很特殊,对砂型铸造而言,该结构必须采用砂芯成形。而该砂芯形状大而薄,用其他制芯方式制作不能保证其精度,且效率极低,为此,我公司在该砂芯上探索使用了覆膜砂生产该砂芯,很好地满足了铸件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系统测试了制芯压实力及镇砂预紧力实度对覆膜砂芯强度和密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芯过程中对覆膜砂施加一定的压实力及提高填砂预紧力实度均可提高砂芯的强度和密实度。应用此工艺可使覆膜砂型(芯)强度和密实度得以改善;也可在保证相同强度的前提下,使用低树脂含量和较粗的覆膜砂,以降低铸造生产成本并减小铸件气孔倾向。  相似文献   

4.
辊轮铸件(如图1所示)材质为铸钢,单重(不含浇冒口)1250kg,铸件要求壁厚均匀,无气孔、夹砂等缺陷。在铸造的生产工艺中,传统的砂芯固定方法如图2所示(浇冒口系统略),即2^#砂芯用上、下砂芯撑固定,由于这种形状的砂芯在钢液中的浮力大,砂芯撑容易受钢液冲击而稳定性差,同时因盖箱砂的强度不易提高,结果会造成辊轮铸件在浇注过程中因2^#砂芯浮起而报废。  相似文献   

5.
以YJH195中等型号冲焊型液力变矩器涡轮外环滚铆加工为研究对象,开发设计了一台液力变矩器叶片固定滚铆机。通过经验公式算取滚铆力,着重描述了滚铆工艺分析、整机采用立式焊接结构、滚铆头和工装夹具设计等。滚铆机的设计与研究,可对汽车液力变矩器的制造技术和应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OpenGL的液力变矩器叶片可视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用OpenGL函数,在VC 平台上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完成了液力变矩器工作轮叶片的交互式三维设计及可视化。通过调节多种参数,建立叶片形状参数间的匹配关系,显示叶片的动态效果,为液力变矩器一体化设计及工作轮叶栅系统的制造提供了方便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对风电机组液力机械传动系统作了一般的分析,及对《现代制造工程》杂志2007年第6期刊载的"大功率风电机组传动系统液力变矩器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类比法设计液力变矩器、可调液力变矩器泵轮输入功率、效率性能、应用领域等问题提出不同看法,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湿型走轮铸钢件的生产工艺,着重阐述了解决湿型走轮铸造缺陷所采用的工艺措施;改进铸造工艺、改进生产操作、提高面砂质量等,最后获得组织致密、外观良好的铸件。  相似文献   

9.
耐高温覆膜砂技术 覆膜砂是一种壳型精密铸造用造型材料。通过壳型制造工艺,将这种材料制成薄壳状的铸型或型芯,用于铸铁、铸钢、合金铸铁铸钢及有色金属铸件的生产。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特种原砂(如锆砂等)加工成覆膜砂,以满足生产需要。但锆砂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限制了推广应用。应用该技术研制成功的新型石英砂墓覆膜砂,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和其他综合铸造性能,能代替昂  相似文献   

10.
液力变矩器轴向载荷三维流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用在液力变矩器工作轮上的轴向载荷的大小对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得到典型工况下单个循环流道液流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在此基础上可计算出液力变矩器的轴向载荷。以D245综合式液力变矩器为例,利用CFD软件进行了轴向载荷的计算,结果表明:运用三维流场理论进行循环液流的流场计算,其误差可控制在5~8%范围内;运用三维流场理论计算的轴向载荷较之一维束流理论计算的结果要更精确: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工作中轴向载荷的大小随转速比的变化呈一定规律,即随转速比i的降低,各工作轮的轴向力均增大,当i=0时轴向载荷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以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变矩器内流道流体域及叶片浸入实体域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浸入实体法模拟液力变矩器叶轮内流道油液运动状态,分析了液力变矩器油液压力及速度分布情况。基于变矩器三维流场分析结果计算其外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泵轮及涡轮流道内均存在涡流和脱流,一级涡轮出口处出现射流现象;仿真结果与试验所得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外特性曲线吻合良好,为液力变矩器流场仿真分析提供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2.
液力变矩器外环是重型车辆传动箱中的重要零件,本文对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外环精加工工艺进行了阐述。重点对外环精加工关键工序,外环内孔特形曲面滚道槽精加工工艺的优化改进进行了总结,为液力变矩器外环及类似零件制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各种铸钢大齿轮滚圆广泛用于机械行业中,特别是矿山、建材、水泥业更为普便应用,年生产量很大。现铸钢业生产大齿轮和滚圆的传统工艺大体分为三种,砂箱造型、组芯成形、刮板造型。三种工艺均存在着耗砂量大,铸件几何尺寸精度低等缺点,直接影响铸件质量和成本。本文介绍通过组合多用砂箱来生产不同尺寸的齿轮和滚圆,达到提高铸件尺寸精度、降低铸件成本的目的。组合多用铁模工装设计鉴于各种轮形件形状规整,轮面质量要求较高,表面不得有粘砂和尺寸超差,内部不得存有缩孔、疏松等铸造缺陷,同时要求组织致密。为此,采用了多种组合铁模工装组合成型,并在铁模内根据轮圆厚薄采用不同的挂砂层,来保证轮圆组织致密程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程车辆的液力变矩器使用传统保护焊进行整机的封焊工艺,存在着焊接后的热变形大、残余应力大、尺寸一致性差,容易造成其工作中的同轴度误差较大等问题,根据液力变矩器使用原理、内部结构及加工形式,分析对液力变矩器整机缝焊质量的要求,提出对液力变矩器整机进行激光焊接工艺,充分利用激光焊接的优势,配合现有辅助设备及工装,对焊接的轨迹规划,并对激光焊接的液力变矩器焊缝的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液力变矩器的整机封焊采用激光焊接工艺能有效解决目前工程液力变矩器的同轴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YJSW315型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是轮胎式装载机的核心部件,由泵轮、一级和二级涡轮、导轮等组成,以液力传动油为工作介质,其功能主要是自动无级变矩和变速、自动离合,并具有减缓冲击和过载保护作用,以使装载机及其发动机运转平稳。近几年随着液力变矩器四元件(导轮、一级和二级涡轮、泵轮)冲压焊接技术、叶轮精密铸造技术,以及精密加工机床、信息化性能试验台的应用,液力变矩器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也发现YJSW315型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存在5  相似文献   

16.
铸造三维工艺模型在UG的建模过程中直接放涂料补正量,可以有效保证铸件的壁厚,是现代铸造精密化、薄壁化、轻量化和节能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践证明:使用UG里面的抽壳和布尔运算命令巧妙结合,可以快速完成砂芯涂料补正量在三维工艺模型上的建模。该方法使用简便,杜绝了因铸造工艺模型不完善而导致模具制造过程中放反涂料补正量的发生,从而缩短模具的验证周期,提高铸件的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17.
耐高温覆膜砂技术覆膜砂是一种壳型精密铸造用造型材料。通过壳型制造工艺,将这种材料制成薄壳状的铸型或型芯,用于铸铁、铸钢、合金铸铁铸钢及有色金属铸件的生产。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特种原砂(如锆砂等)加工成覆膜砂,以满足生产需要。但锆砂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限制了推广应用。应用该技术研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我国铸造覆膜砂的生产及应用情况。简要介绍了我国覆膜砂的发展历程、特点、原材料的选择、混制工艺及分类 ,着重介绍了覆膜砂的制芯 (造型 )工艺 ,特别是热芯盒制芯及壳芯制作工艺 ,覆膜砂生产铸件常见缺陷及解决措施以及覆膜砂的再生与质量控制等。展望了我国覆膜砂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蜗壳铸件复杂,使用传统砂铸方法难以成形,蜗壳顶部存在补缩不足的铸造缺陷。为此提出3D打印的组芯方案。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蜗壳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结合ProCAST模拟分析,对蜗壳铸件工艺方案进行优化,然后利用3D打印设备打印出砂芯,经X射线探伤验证,得到无缺陷的铸件。分析认为,原六角星底注式浇注的设计方案存在冒口较小,保温效果差的缺陷,导致顶部区域补缩不足,最终蜗壳铸件顶部具有明显缺陷。优化方式为改为顶注式浇注,浇口杯和冒口一体设计,使得顶部区域保温效果好,补缩足够,同时减轻了砂芯重量,加强了铸件尺寸精度和强度。通过结合3D打印和传统砂型铸造成型技术,有效简化了铸造操作过程,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成品精度和强度,符合企业砂铸的经济效益。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涡轮增压器蜗壳铸件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树脂砂的工艺特点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不仅关系到生产成本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影响到铸件的质量。由于树脂砂工艺参数受到模样、原材料、工装、周围环境、铸件特点及操作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确定正确的工艺参数、生产出优质铸件是工艺人员的重要任务。 我厂从1982年开始在推土机部分液压件砂芯上试用树脂砂,与粘土砂相比,大大提高了砂芯强度及溃散性,改善了这些铸件的工艺性能。从1992年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