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究大豆蛋白是否具有保肝作用,采用昆明种雄性小鼠作为试验对象,建立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灌胃方式1次/d给予不同组别小鼠不同剂量、不同成分(大豆分离蛋白SPI、11S、7S)的蛋白(300、500、700 mg/kg),并设一组大豆蛋白饲料组(SPI占比为20%),持续15 d,于末次给药后注射CCl_4油溶液(10 mL/kg,0.15%)。通过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肝脏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肝脏指数评价保肝效果。结果显示,每天摄入700 mg/kg的SPI对由四氯化碳致肝损伤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700 mg/kg的7S蛋白能显著抑制由四氯化碳引起的血清中ALT、AST活力升高和小鼠肝脏中MDA含量的升高,并能显著提高其肝脏中的GSH含量、GSH-Px活力(P0.05)。大豆蛋白可抵御CCl_4致化学性肝损伤,其中的7S蛋白是主要的保肝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剂量的美味牛肝菌多糖(Boletus edulis polysaccharides,BEP)给予小鼠灌胃连续30d后,按10mL/kg剂量腹腔注射含体积分数0.2%CCl4的花生油溶液,建立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肝脏指数、肝脏重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并进一步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BEP能显著抑制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血清ALT、AST水平以及肝脏MDA含量的升高,提高肝脏GSH-Px、SOD及GSH活性,其中800 mg/(kg BW獉d)剂量水平效果最佳,BEP对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富硒玉米肽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健康的雄性昆明小鼠70只,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富硒玉米肽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mg/kg·bw)、普通玉米肽组(200 mg/kg·bw)、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50 mg/kg·bw),每组10只。测定比较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力、谷胱甘肽(GSH)、三酰甘油(TG)含量,同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肝脏指数,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富硒玉米肽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极显著抑制CCl4致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活性和TG含量的升高、GSH含量的降低(P0.01);均能极显著提高肝组织中GSH含量和SOD、GSH-Px活力,并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由于肝损伤引起的肝脏肿大(P0.01),改善肝组织损伤程度,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富硒玉米肽高剂量组的护肝效果与50 mg/kg·bw的水飞蓟素相当,相同剂量的富硒玉米肽的保肝作用极显著优于普通玉米肽(P0.01)。结果表明富硒玉米肽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与普通玉米肽相比,富硒玉米肽的有效保肝剂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崔海丹  王欣彤  赵青  沈明花 《食品科技》2011,(10):170-172,177
目的:研究榛蘑多糖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按体重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四氯化碳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200mg/kg/d)、榛蘑多糖大小剂量组(200、100mg/kg/d),每组10只。灌胃7d后,腹腔注射0.1%四氯化碳,24h后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取肝测定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榛蘑多糖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P<0.01或P<0.05),也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MDA含量(P<0.05),升高GSH-Px活性(P<0.01或P<0.05)和GSH的含量(P<0.05)。结论:榛蘑多糖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黑豆乳清蛋白(SBWP)和水解多肽(SBWPE)对四氯化碳(CCl4)引起的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将SBWP和SBWPE按照6g/(kg·d)和2g/(kg·d)加入到饲料中,饲喂小鼠30d。实验第30天,CCl4经胃给药(5mL/kg)建成急性肝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ST)和肝脏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谷胱甘肽(GSH)。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BWP和SBWPE组动物的血清ALT活性和肝脏MDA、TG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中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SBWPE组效果最明显。结论:SBWP和SBWPE对CCl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乳清分离蛋白(WPI)半乳糖Maillard(美拉德)反应产物在动物体内是否具有抗氧化性。建立了两种小鼠损伤模型: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模型和四氧嘧啶氧化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血清及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来研究WPI-半乳糖Maillard反应产物在体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WPI-半乳糖Maillard反应产物在两种损伤模型中能够显著抑制血清及肝脏中ALT、AST、MDA含量的升高,增加血清及肝脏中SOD、GSH-Px的含量,尤其是高剂量组(500 mg/(kg·d))抗氧化效果明显,抗氧化活性随剂量加大而增强。证明乳清蛋白半乳糖Maillard反应产物在动物体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这种活性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7.
宋晓琳  沈明花 《食品科技》2011,(7):49-50,54
目的:研究花脸蘑多糖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建立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花脸蘑多糖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白蛋白(Alb)含量、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花脸蘑多糖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提高Alb含量及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并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花脸蘑多糖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周斌  刘俊  程光宇  郭永月  陶明煊 《食品科学》2011,32(23):277-280
目的:研究热水浸提法从姬菇中提取姬菇多糖(PCN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组,150mg/(kg ·d))、处理组(400mg/(kg ·d)),连续灌胃30d后,给予CCl4(80mg/kg)建立动物急性肝损伤模型。动物处死后取血液和肝脏测定各项抗氧化指标,以及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处理组能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结论:PCNP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昆仑雪菊原花青素(KCPC)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CCl4建立肝损伤模型,观察KCPC对肝损伤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和肝脏指数等的影响;检测小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Fe2+-Vc诱导线粒体细胞膜肿胀,分析KCPC对抑制线粒体肿胀的作用,并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结果表明,KCPC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绝大部分肝组织结构正常,而模型组的小鼠肝组织出现病变坏死,而且血清中ALT、AST显著上升(p0.01)。此外,KCPC高剂量组(800 mg/kg)的ALT、AST活性分别比模型组降低了82.46%和69.41%,且SOD、GSH-Px活性分别增加了101.08%和92.13%(p0.01),MDA含量降低了45.16%(p0.01)。KCPC还具有一定抑制线粒体肿胀的能力,且400mg/kg剂量组的SDH活性为模型组的1.22倍。上述结果表明,KCPC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陈鑫沛 《中国油脂》2022,47(4):77-80
研究了冷压初榨椰子油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昆明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包括正常组、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椰子油低剂量组(5 mL/kg)、椰子油中剂量组(10 mL/kg)、椰子油高剂量组(20 mL/kg),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指标,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切片对小鼠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考察冷压初榨椰子油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组的冷压初榨椰子油(5、10 mL/kg和20 mL/kg)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LDH、TG、TC水平以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提高肝组织中SOD活力与GSH-Px活力;同时,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一致。其中,高剂量的冷压初榨椰子油(20 mL/kg)作用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研究表明冷压初榨椰子油对肝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含有较多的抗氧化物质以及功能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蛋白得率低、灰分高、色泽深、溶解性差等及其他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新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损耗。  相似文献   

12.
13.
大米蛋白开发利用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我国具有丰富的大米蛋白资源,它们主要是稻米深加工副产品米糠和米渣,大米蛋白不仅具有优良营养价值,还具有潜在生理保健功能;从米渣中获得大米分离蛋白方法不宜用碱法提取而应该是纯化;多种酶制剂的应用对米糠蛋白提取具有重要意义;大米蛋白适度水解不仅可用于改善食品蛋白质营养和加工性能,还可用于生产多种生物活性肽。  相似文献   

14.
聚磷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修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聚磷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磷酸化修饰,研究磷酸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及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几种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4%、三聚磷酸钠9%、反应初始pH9、反应时间3h时,磷酸化程度最大;磷酸化后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以及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16.
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在食品包装材料的开发上正发生较大变革,其中,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本文简单介绍了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SPI)膜的成膜机理、营养特性、机械特性、透气特性等,并综述了国内外在改善膜的应用特性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7.
果胶酶ROHAPECT D 5S对猕猴桃取汁和澄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果胶酶ROHAPECTD5S对猕猴桃出汁率、粘度、澄清度和冷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酶可以极大地改进猕猴桃果浆的出汁率和降低果汁粘度,使果汁的澄清度加大,对冷冻和加热的稳定性加强。适合用作猕猴桃汁的加工,对猕猴桃浆的最佳应用条件为3PA/100g果浆(相当于干酶60G/1000kg果浆),45℃下60min。  相似文献   

18.
动物蛋白酶解研究(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本文主要目的是以美拉德(Maillard)反应产物(MRPs)的风味为判断依据,以水解度(DH)为动物蛋白酶解液-Maillard反应底物之一的特征性指标,根据MRPs的风味确定动物蛋白水解液的最佳DH或DH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目的是以美拉德(Maillard)反应产物(MRPs)的风味为判断依据,以水解度(DH)为动物蛋白酶解液——Maillard 反应底物之一的特征性指标,根据MRPs的风味确定动物蛋白水解液的最佳DH或DH范围  相似文献   

20.
Soy protein,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raw materials for texturised vegetable protei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exturised soy protein (TSP) with its 7S and 11S fractions. In this study, soy 7S and 11S proteins were extracted from soybean isolate and added back to the raw material to prepare TSP and analyse the effect of both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S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5% soy 7s or 11s protein increased the water-holding capacity (up to 9.04%) and rehydration rate (up to 25.71%) of TSP. Compared with adding soy 11s protein, adding soy 7s protein has a faster rehydration rate at a lower temperature (30 and 45 °C). After extrusion, the content of free sulphhydryl groups, total sulphhydryl groups, and disulphide bond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The extrusion treatment caused degradation of the protein chains, and the proteins mainly formed insoluble polymers.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sodium dodecyl-sulphate (SDS) reducing the extractable rate of the precipitate after SDS non-reduction extraction of the TSP added with 5% soy 7S and 11S protein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soybean protein components in TSP could change its texture, water-holding, and rehyd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t,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design of T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