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琨 《广东电力》2010,23(6):48-50,53
针对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管道、低温再热蒸汽管道、高温再热蒸汽管道及高压给水管道四大管道(以下简称"四管")是否采用弯管的问题,介绍了主蒸汽、低温再热蒸汽、高温再热蒸汽管道的规格和材质,定量分析了弯管、弯头阻力,比较采用弯管或弯头对电厂初投资、运行费用、管系应力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弯管对热膨胀的补偿性差于弯头,不利于管系安全,增加管系设计困难,影响配合。提出"四管"全部采用弯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600MW超临界锅炉末级过热器失效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电厂3号超临界锅炉投产后运行不到500h便发生4次末级过热器爆漏事故,其部位多发生在外数第2、3、4、20内圈管,特征为管屏下部内弯头横向裂纹。过热器爆漏的主要原因为末级过热器SA-213TP347在弯管后未经固溶处理,致使末级过热器内弯处管材存在晶间腐蚀和硬度超标;同时末级过热器由于其管系设计布置不合理,运行中与烟气紊流发生共振,致使末级过热器内弯头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疲劳失效。通过采用增加末级过热器固定管夹,改变其固有频率,将末级过热器下部弯头更换为经固溶处理的弯管等措施后,锅炉再未发生类似的失效损坏。  相似文献   

3.
某电厂3号超临界锅炉投产后运行不到500 h便发生4次末级过热器爆漏事故,其部位多发生在外数第2、3、4、20内圈管,特征为管屏下部内弯头横向裂纹.过热器爆漏的主要原因为末级过热器SA-213TP347在弯管后未经固溶处理,致使末级过热器内弯处管材存在晶间腐蚀和硬度超标;同时末级过热器由于其管系设计布置不合理,运行中与烟气紊流发生共振,致使末级过热器内弯头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疲劳失效.通过采用增加末级过热器固定管夹,改变其固有频率,将末级过热器下部弯头更换为经固溶处理的弯管等措施后,锅炉再未发生类似的失效损坏.  相似文献   

4.
曹福勤 《电站辅机》2009,30(4):44-47
当加热器换热管因结构需要,弯曲部分会采用Ω形结构,其整个180°弯头由三部分弯曲弧段连接复合而成,连接处无直段过渡。制作弯管模具时,需对管子弯曲时受力和变形回弹作具体分析。经过弯管实验,现采用1种简便易行的弯管方法,设计1种特殊形状的手工弯管模具,可完成弯制这种三段弧段相连的Ω形弯头。为了保证弯管质量,在弯管模具设计中,首先应确定弯管半径及防止管子变形的弯管模内模槽的结构尺寸,并通过实践经验给出了一些模具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缠绕拉拔式弯管过程中弯头截面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缠绕拉拔式弯管成形过程中弯头部分截面椭圆度的变化,实测了90°和180°弯头的截面椭圆度,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通过模拟发现,弯头截面变化存在明显的过渡区,椭圆度最大的截面位于过渡区结束的部位。在采用剖分式模盘时,合模力与反变形是影响弯头截面椭圆度的两个主要因素。分析了不同弯曲角度、合模力、反变形对弯头截面椭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容量、高参数锅炉的发展,受热面结构更加紧凑,对弯头的质量要求更高.东方锅炉新引进的侧助推弯管设备,解决了弯头椭圆度和减薄量等问题,但是锅炉短管弯制时表面存在划痕、压痕等质量问题.本文从弯管原理、弯管过程分析划痕、压痕等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优化设计滑槽平衡调节装置和托料装置来解决弯头的表面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对自动线弯管机20Gφ32×4R45/R90的塔式弯管模具弯制的省煤器蛇形管,R45弯头的椭圆度和R90弯头外观成形情况的测量数据统计分析表明,R45弯头的椭圆度在10%~12.9%之间,弯管质量不稳定,部分弯头不符合技术要求;R90弯头外观成形不理想。因此,对自动线弯管机的  相似文献   

8.
鲁皓 《湖北电力》2011,35(3):65-67
在不同弯头壁厚条件下,通过管道应力计算来考察弯头壁厚变化对管道应力、管道对设备接口推力和推力矩以及管系中弹性支吊架荷载的影响.由于弯头壁厚增加,使得管系中弯头处一次应力降低,二次应力上升,使得管系对设备接口推力和推力矩增加,且推力矩的增加尤为显著,使得管系中弹性支吊点荷载增加,支吊架弹簧跳号.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火力发电厂主蒸汽管系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运行中的高压机组当中,相当多的主蒸汽管道都超过了设计期限(10万小时)。从一九七二年始,水电部系统围绕着超期服役问题,开展了系列试验研究工作。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进行,人们认识到:直管仅是管系安全的重要方面,要保证管系的安全,还必须由管系的直管、弯管、焊接接头、阀门、三通、支吊架等部件的安全来保证。从国内外事故统计来看,弯管与焊接接头是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讨论焊接质量对管系安全的影响。管系中焊接接头的种类较多(主要有对接接头、大管与小管接头、锻轧件与铸件、  相似文献   

10.
管子弯头的几何参数的不规则度(失圆度)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1)管壁厚度变化,弯头外侧减薄,内侧增厚;(2)成椭圆(正椭圆或不对称椭圆);(3)内侧皱褶(波浪度).这些几何参数不规则度的形成及其表现程度主要决定于弯管方法和工艺水平,并对弯头产生不同程度的危研究室.因此不同类型的管子(如一般钢管、不锈钢管、有色金属管,小径薄壁管、大径厚壁管等)必须采用恰当的弯管方法(如冷弯、热弯或中频弯制等)以保证弯管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主蒸汽管道运行中直管和弯管金属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CrMo、10CrMo910和12CrlMoV低合金钢主蒸汽管运行后的直管和弯管金属力学性能、持久强度和微观结构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主蒸汽直管在高温压蒸汽作用下,其金属使用性能的数值指标变化差异较小,两者一般都在5%的变动范围内,且弯管的数值高于直管,证明主蒸汽管不同部位的钢管金属老龄化进程相同。文中对弯管性能数值指标稍高的原因及蒸汽管道运行中弯管部位故障率高于直管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神华河北国华定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2台600Mw机组自投产以来,6号低压加热器在机组负荷为450Mw以下时正常疏水不能实现全部逐级自流,造成疏水不畅的主要原因是疏水管道较长且弯头较多,导致流动阻力较大。通过管道阻力计算,提出了低压加热器疏水管道的改造方案,即改变管路走向,并减少弯头数量和缩短管道长度。该方案实施后彻底解决了低压加热器疏水不畅的问题,机组煤耗降低0.27g/kWh,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The stressed and strain state of sector-type pipeline elbows is analyz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atures in which sector elbows of pipelines differ from circular elbows are revealed. Formulas for determining the maximal equivalent stresses in sector elbow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Results obtained from calculations of the stressed and strained state of stamped-and-welded elbows having geometrical peculiarities in the zone of weld joints are presented. It is shown that relatively low calculated stresses in weld joints correspond to the actual degree of microdamage in elbows that have been in operation for 164000 h. Recommendations for extending the service life of elbow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5.
高耐磨金属陶瓷复合管在煤粉管和灰渣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火力发电厂煤粉管和灰渣管管道系统的实际应用出发 ,简要评述了现有耐磨管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介绍了常规陶瓷复合管的发展历史、制备方法及其基本性能 ,并与常规的高铬铸钢管、铸石复合管进行了综合性能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开发的金属陶瓷复合管是煤粉、灰渣管道系统最理想的耐磨管材  相似文献   

16.
以某电厂燃烧器入口送粉管道为例,运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整体应力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与传统的公式计算数据进行比较,由比较结果可以看到,有限元法获得的载荷及力矩等数据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反映送粉管道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7.
AP1000核电站常规岛主要热力管道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家凯  陈娟 《广东电力》2010,23(2):75-79
针对AP1000压水堆核电站的特点,对AP1000常规岛主要热力管道可考虑选用的各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给出各热力管道对应的推荐选用材料:主蒸汽、旁路蒸汽管道和主给水管道选用WB36CN1材料,凝结水管道选用20+Cr材料,过热抽汽管道选用20号钢,湿度较大的抽汽管道选用AP335P11材料。  相似文献   

18.
Ultrasharp silicon-on-insulator (SOI) nanowire bends (with a bending radius of R < 2 mu m) are analyzed numerically. It is shown that the calculated bending losses for ultrasharp bends are overestimated when using a modal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In this case, reliable estimation of the bending loss can be made with a 3-D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3-D-FDTD) method. By using 3-D-FDTD simulation, the losses in SOI nanowire bend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parameters are studied. By increasing the core width or height of the waveguide, one can reduce the bending loss at longer wavelengths for TE mode while the bending performance at shorter wavelengths degrades due to the multimode effect. Increasing the core height is much more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bending loss of TM mode than increasing core wid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rinsic Q-factor of a microring resonator and the bending radius is also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