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月桂酰肌氨酸钠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N-月桂酰肌氨酸钠是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应用范围广泛,但国内还处于中试研发阶段,为此,综述了N-月桂酰肌氨酸钠的合成工艺、产品分析测试方法和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使实验室成果走向工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N-油酰基甘氨酸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添加剂.考察了N-油酰基甘氨酸在HVI 350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发现N-油酰基甘氨酸在HVI 350基础油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磨和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3.
N-酰基肌氨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脂肪酸酰氨与肌氨酸反应合成温和的生物降解性好的 N 酰基肌氨酸及其盐表面活性剂。该产品具有乳化、润湿、分散、发泡等优良特性。特别是具有高安全性、低刺激性。该类表面活性剂可以广泛应用在香波、牙膏、矿物浮选、腐蚀抑制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由氯化亚砜和十四酸制得十四酰氯,以十四酰氯和甘氨酸为原料合成了N-十四酰基甘氨酸钠(SMG),用单因素优选法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优化反应条件为n(十四酰氯):n(甘氨酸)=1.0:2.0,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2.5 h,pH=8.5~9.5,收率84.46%,提纯后纯度99.44%,并对SMG的应用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将油酸酰氯和丙氨酸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备N-油酰基丙氨酸. 考察了N-油酰基丙氨酸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HVI350矿物基础油的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 并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N-油酰基丙氨酸在HVI350矿物基础油中的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 N-油酰基丙氨酸作为矿物油添加剂能大大提高矿物油生物降解性, 表现出一定的抗磨减摩性能, 并且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和防锈性, 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多功能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将油酸酰氯和谷氨酸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备了N-油酰基谷氨酸.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的主要官能团进行了表征.采用设计的生物降解试验方法考察了产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HVI350矿物基础油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添加剂能够明显改善润滑油的生物降解性能.分析了产物促进润滑油生物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月桂酸、氯化亚砜、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氨基酸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天冬氨酸,并以MS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较佳反应条件为:θ=5℃,体系pH=10~11,n(天冬氨酸):n(十二酰氯)=1.1:1,t=3 h,收率为84.56%。研究表明:pH=6时,其表面张力达最低值,温度为293~313 K时,其cmc为2.90~3.22 mmol/L,γ_(cmc)为29.22~23.65 mN/m;在不同硬度硬水中,钙皂分散能力均优于LAS和OAB。  相似文献   

8.
在塔里木油田大北、克深、博孜区块深层油井的勘探开发过程中,经常钻遇高压盐水层,地层高压盐水的侵污使钻井液的性能变差甚至破坏,严重影响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室内实验通过测试盐水侵污对油基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盐水侵污机理,并给出了相应的盐水侵污维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盐水侵污油基钻井液导致体系的黏度先减小后增大,在20%盐水侵污时黏度由118 m Pa·s下降至96 mPa·s,在30%盐水侵污时黏度开始上升,在50%盐水侵污时黏度超过了黏度计的量程。破乳电压逐步下降,在60%盐水侵污时破乳电压由468 V下降至90 V。体系的盐水侵污量为10%时,建议正常维护并补充适当的主辅乳化剂,侵污量为10%数30%时,建议分开处理并补充适当的柴油及处理剂,侵污量在30%以上时建议地面收集处理。合理地选择钻井液性能维护方案有利于减少井下复杂情况发生的概率。图1表8参15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酸甲酯、乙二胺及月桂酸为原料制备了Gemini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N′-双月桂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在25℃时γcmc为27.1 mN/m,cmc为9.6×10-4mol/dm3,胶束聚集数(Nm)为41.6,均小于相应的普通皂型表面活性剂;并测定了乳化、润湿、泡沫及耐硬水洗涤等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有机酸或脂肪酸甲酯和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为原料、甲苯为携水剂,制备了一系列单环咪唑啉类缓蚀剂;采用静态失重法考察了单环咪唑啉分子中的亲水基团结构、疏水基团结构对单环咪唑啉类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啉分子中亲水基团碳链变长、氮原子个数增加,缓蚀剂对A3碳钢的缓蚀率增加;分子中疏水基团碳链变短时, 对A3碳钢的缓蚀率降低, 当碳原子个数少于12时,缓蚀率明显降低;疏水基团为体积较大的脂环基团时或混合的脂肪酸基团,该缓蚀剂都有很强的缓蚀作用,且能有效抑制氢鼓泡。油酸与四乙烯五胺合成的油酸基单环咪唑啉用量为6mg/L时, 对A3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9%,环烷酸与四乙烯五胺合成的环烷基单环咪唑啉用量为4 mg/L时, 对A3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8%;混合脂肪酸甲酯与四乙烯五胺合成的脂肪酸基单环咪唑啉用量为6 mg/L时,对A3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7%以上,且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氢鼓泡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炼油厂“一脱三注”防腐蚀工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新型中和缓蚀剂BC—951、液体脱Ca~(2 )剂的工业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脱硫净化是将蒸馏装置和焦化装置排出的污水经处理后得到净化水的工艺。文章对脱硫净化水作为原油电脱盐注入水注入前后的水质组分进行了对比,发现电脱盐装置注入脱硫净化水时,电脱盐排出水中氯离子和部分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偏高,证明脱盐效果较好;同时研究了不同pH值的脱硫净化水作为电脱盐注入水对电脱盐系统原油乳化程度的影响;以及不同pH值的脱硫净化水、去离子水对电脱盐脱盐效果的影响。阐明了脱硫净化水pH值在6~9时不会影响电脱盐的脱盐效果,电脱盐系统不会产生乳化,而pH值小于6或pH值大于9时,电脱盐的脱盐效果不佳,且电脱盐系统的原油轻微乳化。脱硫净化水充分回收利用对于水资源紧缺地区节约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化水装置引用黄河水后的运行现状,分析了影响离子交换树脂周期制水量的因素,采取了有效措施,使周期制水量达到了设计值。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现场缓蚀要求,咪唑啉型缓蚀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对咪唑啉型缓蚀剂进行复配能够提高其缓蚀效果,降低使用成本。按现场要求,对缓蚀剂原液进行复配、稀释,并在饱和CO2模拟盐水和高矿化度模拟盐水中进行静态挂片实验。结果表明,复配后的缓蚀剂加药浓度为5.1 mg/L时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当咪唑啉型缓蚀剂、亚硫酸钠、硫脲和水以质量比为30∶2∶3∶65复配时,复配缓蚀剂的效果最好,适用于含有CO2和高矿化度的油田水处理。  相似文献   

15.
软化水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软化水水质及腐蚀产物进行分析,论述了软化水的腐蚀机理,指出水中的溶解氧和氯离子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同时,pH值、温度、流速和盐浓度均可影响腐蚀速率。选用先进的除氧除盐设备,合理的流速设计和选用12Cr2AlMo,Cr5Mo等耐蚀材料可有效控制软化水系统的腐蚀。  相似文献   

16.
CO2-H2S腐蚀一直是石油工业的一个棘手问题和研究热点。CO2-H2S腐蚀引起的设备和管道腐蚀失效,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严重的社会后果,所以开展抑制CO2-H2S腐蚀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而咪唑啉类缓蚀剂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随着缓蚀剂质量浓度增加,缓蚀率增加,当N-烷基苯并咪唑啉阳离子缓蚀剂质量浓度为50 mg/L时,缓蚀率达到97.15%。近年,针对CO2-H2S腐蚀问题,采用咪唑啉缓蚀剂处理的研究较多,通过金属与酸性介质接触在其表面形成单分子吸附膜,从而降低其电位达到缓蚀的目的。文中对新型咪唑啉类缓蚀剂(季铵盐、酰胺基、硫脲基、苯并和膦酰胺味唑啉类缓蚀剂)的缓蚀机理以及研究现状作了详尽的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溶菌酶在循环水系统中的缓蚀效果,研究了Zn2+、Mg2+、Ca2+等循环水系统中常见的离子对于溶菌酶缓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水中Zn2+、Mg2+、Ca2+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100 mg/L、61.97~86.97 mg/L、107.75~182.57 mg/L时,溶菌酶的活性和缓蚀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Zn2+质量浓度为50 mg/L时溶菌酶的缓蚀率最高,达99.37%。  相似文献   

18.
软化水腐蚀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软化水系统出现的腐蚀问题,通过对不同的软化水水质与氯离子、碱度等的关系试验,从理论上探讨了软水的腐蚀机理,说明不同的水质腐蚀状况不尽相同。同时为解决软水的腐蚀问题提供了几组较理想的药剂配方代号。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旋转挂片腐蚀实验对影响腐蚀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方法、水质、循环水温度、转速、pH值、铁离子浓度、细菌个数等因素,对缓蚀剂的缓蚀效果有影响;冷态实验方法比热态实验方法腐蚀速率低,且受循环水温度影响较小,热态实验方法随循环水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加大;循环水中钙加碱的浓度或pH值提高时,腐蚀速率下降,铁离子浓度升高或细菌个数增加时,腐蚀速率升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石油炼化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油品泄漏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溶菌酶可用于循环水中起到缓蚀作用,而游离溶菌酶稳定性差,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失活,且难以实现重复利用,因此,对溶菌酶进行固定化是实现其工业生产应用的有效途径。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介孔SiO2微球,并进行表征。利用物理吸附法固定化溶菌酶,确定固定化的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浓度0.8 g/L、固定化时间10 h,pH为6.5,缓冲溶液离子强度为50 mmol/L。选择柴油作为泄漏介质,并通过实验确定投加浓度为80 mg/L,通过缓蚀实验确定固定化溶菌酶的缓蚀率最高可达78.21%,且稳定性较游离溶菌酶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