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制造业管理信息化领域,无论是SCM还是MES,或者PLM,今天的红火态势都不如当年的ERP。而且也是从ERP系统开始,中国的广大制造业企业开始认识到:管理信息化范畴,不仅仅是财务管理、库存管理这么简单,还有更多的工作可以做。从这个角度看,是ERP开启了制造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征途。经历了一轮高速发展,目前企业用户对于ERP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智和平静。面对整体低迷的市场,ERP坊间始终都在寻找继续前行的方向和信心。日前,笔者采访了Epicor北亚区高级区域总监邓永泉。  相似文献   

2.
ERP领域著名专家,国家制造业信息化ERP认证培训专家组组长金达仁在2005广州ERP应用年会上演讲时指出:随着我国ERP应用的不断深入,应用ERP的企业应积极开展应用绩效评价工作.一方面,通过定量计算、定性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科学地揭示ERP应用绩效,同时也促使企业从中分析问题,认识自我,持续改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企业ERP应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基于制造业CAX/PDM/ERP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制造业内部CAD/CAM/CAPP与企业ERP的关联、因特网与企业内部网之间的关系,对如何利用PDM作为中间桥梁,将企业CAX系统与企业ERP集成的方法进行了论述与研究,构筑了一种基于制造业信息集成系统的模型。基于CAX/PDM/ERP集成模型的应用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制造业信息系统的集成深度与广度,为企业的发展与竞争提供充实的信息化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预测,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以超过7%的速度快速增长。制造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国家对制造业信息化格外关注。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将会拉大现代化企业竞争的差距。展望2004年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将会更加如火如荼,IT技术的应用也将格外引人注目。以下是笔者认为有可能成为2004年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热点。1.ERP的应用仍旧是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但可能不是宣传的重点,企业的应用更加务实和理智ERP到底涉及哪些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随着对ERP应用和探讨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外ERP软件的进入,ERP软件的…  相似文献   

5.
ERP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接触ERP,到90年代中期,ERP进入我国,并在我国企业界逐渐掀起一股ERP的应用热潮。目前,实施ERP已成为我国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最普遍的应用形式。本文首先分析了ERP软件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于如何加强ERP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最后以一实例来对ERP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RP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是极为广阔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业界对中国ERP的总体应用情况还没有具体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电子商务世界》杂志对我国ERP应用现状做一次深入访谈和调查,绘一幅ERP应用“地图”,为国家信息化推广工作和即将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电子商务世界》杂志对我国ERP应用现状做了深入访谈和调查,绘一幅ERP应用“地图”,为国家信息化推广工作和即将实施或正在实施ERP的企业提供参考。本次调查共分两个阶段,第二阶段调查ERP咨询公司及一部分ERP厂商。  相似文献   

8.
《自动化博览》2003,20(4):19-20
“863计划新一代ERP软件研究开发及应用课题申请指南中明确指出,新一代ERP软件研究、开发及应用,应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行业和典型区域应用为重点,在我国已有ERP工作及产业发展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先进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和平台,掌握ERP核心技术,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新一代ERP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了总结宣传近年来我国ERP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的成果,加强国内ERP厂商、用户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ERP技术创新和软件产业、咨询服务业的规范协调发展,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2004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论坛"将于2004年6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专家组主办,围绕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和政策导向、国产ERP软件技术和产业趋势、以及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案例等展开研究和讨论。论坛…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述     
《软件》2002,(12)
用友ERP与863应用示范工程联姻龙丹乳业管理升级:年节约成本200万元近日,黑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向企业推介了龙丹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据悉,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龙丹乳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国家863计划中的重要项目,在龙丹乳业两期工程项目中,用友ERP一直是核心软件,有关专家对用友ERP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肯定。黑龙江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郭玉森认为,龙丹乳业信息化的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制造企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ERP为代表的管理数字化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特点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方面.ERP是由美国Gartner公司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ERP管理思想集中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同时也吸纳了准时生产、精良生产、并行工程以及敏捷制造等先进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2.
探路者·先驱·策源地 毫不夸张地讲,以机械制造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应用信息化技术最早的产业部门之一.作为现代制造企业设计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策源地,CAD、CAM、CAPP、CAE、MRPII和ERP等信息系统均发轫于装备制造业,同时,装备制造企业也是这些系统最典型的应用者.  相似文献   

13.
ERP是现阶段中国企业信息化的主导应用,也是当前中国企业应用软件的核心系统,是我国应用软件市场增长的亮点。国际上企业信息化及其应用软件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部门级应用(MIS)--》企业级应用(ERP)/供应链级应用(SCM)--》社区级应用(e-Bussi-ness),中国昌前总体上处于第二阶段。 中国企业信息化和ERP应用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上必须适应中国的国情和信息化基础。中国客户需要能够长期为  相似文献   

14.
上马ERP,并不意味着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装备制造业尤其不能忽视信息化的底层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西部企业对ERP的需求及企业信息化基础,对企业实施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企业信息化和ERP人才培养思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而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人才的极度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已成为我国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大障碍。据ERP专家、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估计,目前国内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不过千人,这相对于我国需要信息化的几十万家企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那么,培养ERP人才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针对目前我国信息化和ERP建设中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及其体制、历史等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电子商务系主任席宁华教授指出,要以管理为本,技术为用,培养既懂计算机,也懂经营管理.组织人事、信息系统的复合型的ERP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7.
《软件工程师》2015,(4):30-32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目前大型企业以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与生产、经营和管理密切相关的ERP应用系统陆续上线投用,实现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本文分析了当今网络安全问题,尤其是针对大型企业ERP应用数据传输质量需求,进行基于ERP应用的网络结构设计,并对ERP数据传送质量保证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业界信息     
行业动态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联盟(筹)成立4月8日,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联盟(筹)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内30家ERP厂商的代表及有关专家6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该联盟的筹备是以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立项支持的10个ERP产品开发课题的依托单位为主发起的,主要致力于ERP软件产品的研究、评估、市场推广与应用,包括产品测试、制定ERP产品标准、项目实施与监理、规范市场行为、开展ERP产品及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并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普及与应…  相似文献   

19.
企业资源计划(ERP)热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技术,企业资源计划ERP在中国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ERP是否过时?ERP应该如何发展?ERP是否要超越制造业?ERP、CRM、SCM之间是什么关系?本文就上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正值我国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和ERP研发应用的高潮期,人们对于ERP的认识与期望也各不相同。本文就我国深入开展ERP研究开发与应用阐述了一些观点。 ERP与中国国情的结合问题 ERP的国情化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