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水硬铝石焙烧矿增浓溶出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焙烧对一水硬铝石矿增浓溶出过程的影响及其活化焙烧强化溶出的机理,采用化学法提纯,从铝土矿中得到了高纯的一水硬铝石矿;经不同温度焙烧后进行增浓溶出,考察了焙烧温度对铝土矿增浓溶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焙烧矿的溶出性能优于未焙烧矿;当焙烧时间一定时,在525℃焙烧的一水硬铝石矿溶出性能明显改善,焙烧矿石中氧化铝可几乎全部溶出,通过X射线衍射对物相、晶体点阵常数的测定以及扫描电镜对焙烧提纯矿形貌的观察,认为强化溶出的主要机制为:一水硬铝石提纯矿在一定条件下焙烧后,由结晶完整的一水硬铝石正交晶型逐渐向结晶不完整的刚玉转变,且矿石表面出现大量的裂纹和孔洞,增加了矿石的比表面积,从而强化了其与碱液反应的能力,溶出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当前在水处理过程中广泛使用的聚铝产生的污泥难以脱水的性能.方法以氧化铝和氧化钙为原料通过焙烧、酸溶、聚合干燥工艺制备新型高效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钙,采用络合滴定分析氧化铝和钙的含量、酸碱滴定分析盐基度,利用质量法测定废水中悬浮物考察处理效果.结果高温焙烧对于合成聚合氯化铝钙具有重要的作用.焙烧温度为1100℃,原料中氧化铝的质量分数在70%左右,酸溶时间为3h左右制备出的混凝剂具有较好的性能.聚合氯化铝钙的混凝效能、产生污泥的脱水性能优于工业聚铝.结论焙烧有利于聚合氯化铝钙的生成,70%左右氧化铝配比能生成高效的聚合氯化铝钙.酸溶时间与酸用量对聚合氯化铝钙中的钙含量影响不大.新制备出的聚合氯化铝钙比传统聚合铝具有更好的混凝和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锂云母精矿为原料,考察了用硫酸盐法浸取锂时的煅烧温度、煅烧时间、酸矿质量比、酸化焙烧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当升高煅烧温度、增加煅烧时间、增大酸矿质量比、增加焙烧时间均有利于锂的溶出。最佳反应条件为:950℃煅烧2h,浓硫酸酸化焙烧3h,酸矿质量比为1.5:1,在此条件下锂的溶出率可达到96.9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铝土矿两段烧结工艺的Ⅱ段烧结及溶出的最佳条件,确定Ⅰ段赤泥在钼比为2.35,烧结温度为1120-1200°时,氧化钠溶出率达92%左右,氧化铝溶出率达81%左右;当溶出液氧化铝后质量浓度为40-80g/L时,Ⅱ段熟料溶出的二次反应很弱,溶出条件宽松,因此,两段烧结亲工艺处理铝硅比为6的矿石,氧化钠总溶出率达98.6%,氧化铝总溶出率达96.8%,碱的化学损失是每吨氧化铝损失碳18kg。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煤炭资源化分级利用,以东北某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灰渣硫酸酸浸提铝后的酸浸渣为原料,研究以碳酸钠为助剂烧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基于热力学计算结果,研究酸浸渣-碳酸钠体系的焙烧配比、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对二氧化硅溶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1 153 K、焙烧时间为1.5h、酸浸渣∶碳酸钠质量比为2∶3时,酸浸渣中二氧化硅的溶出率达到86%.对酸浸渣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符合Crank-Ginstling-Braunshtein方程,由实验结果计算可得,表观活化能为156.46kJ/mol.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Mn(Ⅱ)在含CO2的浓氨水溶液中的行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对花垣高磷贫锰矿应用焙烧——氮浸法做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650℃时还原气氛下对原矿焙烧l小时,用含{N}=16。{C}=3的溶液对烧后矿浸出20分钟,锰可全部进入溶液.最终产品为MnCO3,含Mn42%以上,总回收率达9l%以上。  相似文献   

7.
双流法氧化铝溶出过程中的操作变量包括矿浆、苛性钠溶液和生蒸汽的进料速率,这些变量决定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并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在实际生产中,这些变量是根据离线分析结果和经验公式由人工计算设置的,会导致工艺指标不稳定、消耗高.为此,本文首先以一水硬铝石溶出动力学为基础建立过程模型,以工艺指标和能效最优为目标,建立多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厂采用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作为氧化铝焙烧和管道化溶出的燃料,在排放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硫,根据环保要求,需要将其控制到一定合理范围内,因此前期控制煤气中硫化氢含量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非常准确的得知煤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就更重要.为了提高煤气中硫化氢含量测定的准确度,本文主要针对醋酸锌吸收法,从取样、分析过程、使用的仪器三个方面做的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力化学铝土矿溶出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力化学方法处理铝土矿,可明显改善其溶出性能,对国内2种有代表性的铝土矿;广西平果矿和山西普铝矿采用该法处理,使矿石中的一水硬铝石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溶出温度及溶出用碱液浓度,并提高了溶出速率。对力化学引起的反应性能变化及其内在原因进行了探讨。据此确认该法对我国氧化铝工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不同铝胶焙烧后的氧化铝涂层的性质;并对铝胶加入胺类有机化合物进行改性.结果表明:铝胶涂层具有一定的比表面积,负载量随着铝胶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溶胶中加入胺类有机化合物,能较大范围内改变胶的性能、氧化铝的孔结构,极大地增加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1.
铝酸盐熟料溶出二次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氧化铝生产中,熟料溶出二次反应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试验证明,采用低αk溶出工艺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氧化铝的工业溶出率可达90.50%。  相似文献   

12.
以氧化铝生产中的拜尔法溶出工序为例,给出了一种生产工序综合质量控制模型,它对于具有连续性的,并具有入与出的多质量技术指标特点的流水作业工序过程质量管理,有一定的应用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回收赤泥中的铝和铁,解决赤泥污染和占地问题,研究了用盐酸溶出废赤泥中的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工艺,考察了赤泥的焙烧、盐酸与赤泥的液固比、盐酸的浓度、酸浸时间、酸浸温度及酸浸方式对赤泥中氧化铝、氧化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不需要焙烧,盐酸与赤泥的液固比4∶1,盐酸的浓度为6mol/L,酸浸温度在109℃左右,酸浸时间为60 min,酸浸方式为二次浸出,氧化铝和氧化铁的浸出率分别为89.00%和98.39%.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Mn(Ⅱ)在含CO_2的浓氨水溶液中的行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对花垣高磷贫锰矿应用焙烧——氨浸法做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650℃时还原气氛下对原矿焙烧1小时,用含{N}=16,{C}=3的溶液对烧后矿浸出20分钟,锰可全部进入溶液。最终产品为MnCO_3,含Mn42%以上,总回收率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氧化铝生产流程中锌的存在形态及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广西平果铝业公司氧化铝生产中锌含量多次波动的原因,研究了锌在铝土矿及氧化铝生产流程中的存在形态,确定了溶出矿浆,循环母液中锌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结果表明:铝土矿中以闪锌矿,菱锌矿和异极矿形式存在的锌,与氢氧化钠反应后都转化成与铝酸钠类似的锌酸钠;各阶段中硫的含量,尤其是S^2-的含量是决定溶出矿浆循环母液中锌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流程中S^2-保持一定浓度有利于抑制锌含量的升高,从理论上证实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部分氧化铝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影响生产稳定运行的问题,它就是管道化加热段内管刺料,管道化溶出技术就是在管道中用苛性碱溶液溶出氧化铝的过程.它是用双层管道,里管走的是矿浆,外管是热源,热量通过管壁传给矿浆,是矿浆得到溶出所需要的温度.内管不同于外露管道,外管如果有焊缝渗碱或刺料等,能够通过及时点巡检发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进行带压堵漏处理,避免造成停车现象发生,而内管则不能及时发现,会造成内管刺料,压力高是会刺穿外管,造成经济损失,也形成了安全隐患.料浆会对设备和个人形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氧化铝溶胶及涂层研究 II 氧化铝涂层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不同铝胶焙烧后的氧化铝涂层的性质;并对铝胶加入胺类有机化合物进行改性. 结果表明:铝胶涂层具有一定的比表面积,负载量随着铝胶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溶胶中加入胺类有机化合物,能较大范围内改变胶的性能、氧化铝的孔结构,极大地增加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用两段酸溶法从废铝渣生产碱式氯化铝的试验研究。文中阐明了一段溶出中加酸当量比、盐酸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铝渣中氧化铝的溶出率和溶出液盐基度的影响以及二段溶出中铝渣投加比对溶出液盐基度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不同铝胶焙烧后的氧化铝涂层的性质;并对铝胶加入胺类有机化合物进行改性. 结果表明:铝胶涂层具有一定的比表面积,负载量随着铝胶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溶胶中加入胺类有机化合物,能较大范围内改变胶的性能、氧化铝的孔结构,极大地增加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20.
菱铁矿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菱铁矿具有热分解特性,在一定温度与气氛条件下,经焙烧后放出CO2气体,并生成强磁性的磁铁矿,利于弱磁选富集.用TG和DTG(热重法和微商热重法)研究了大西沟菱铁矿的热分解过程,判定了发生热分解反应的温度范围,分析了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行为,采用微分法计算了大西沟菱铁矿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并判定热分解过程所符合的动力学模型,用多种积分方法和非等温线性拟合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大西沟菱铁矿的热分解反应温度较低,在400-600℃之间.热分解过程符合F1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